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經常憋尿要小心了 將來可能會有尿失禁!

返回上一層

你知道嗎?長期憋尿可是會容易有尿失禁哦。因為長期憋尿會造成膀胱功能失調,會提高尿道感染的可能性,產生急迫性尿失禁。

許多婦女發現自己不知何時開始,咳嗽或大笑時就會輕微漏尿,滴滴答答好不舒服,但因為不好意思就醫而隱忍,久了以後愈來愈嚴重。其實輕微漏尿可以透過運動及保守治療改善,建議婦女朋友勇於面對,儘快就醫,找出尿失禁的原因才能重拾清爽人生。

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婦產科兼任講師張廷禎接受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諮詢發表的「滴滴答答羞於啟齒?勇於治療,全面「防漏」!」文章中指出,尿失禁,簡單來說就是「無法用意識控制的漏尿」。這個症狀是很多女性說不出口的困擾,且和年齡增長及生產次數有明顯關係,據統計,高達30%的女性有尿失禁問題。

為什麼女性產後容易尿失禁呢?因為生產時子宮頸開啟,胎兒再經由產道(即陰道)分娩,由於分娩過程陰道擴張,產生的拉扯可能導致懸掛骨盆的韌帶系統斷裂,進而影響陰道鄰近的尿道和膀胱頸。

除了生產外,尿失禁的原因還包括:

1、長期憋尿,造成膀胱功能失調。

2、更年期停經後缺乏女性荷爾蒙,造成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老化,導致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現象。

3、因子宮頸癌接受根除性子宮切除術或放射線治療,或兩項治療皆施行後的神經性膀胱失能。

尿失禁的種類

尿失禁可分多種類型,治療方式也依據類型不同有所差異,不過因為人體的排尿系統很複雜,所以大多數尿失禁患者其實都屬於「混合型」,也就是不只有一種原因。大致分類如下:

(一)應力性尿失禁

這是因為支持膀胱頸的韌帶組織變弱,當腹壓增加的時候,例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抬重物、跳躍、跑步時,就發生尿液不受控制而滲漏出來的現象。若情況嚴重,連走路也可能漏尿。

改善方式包括:

1、改變生活型態:因為特定角度才會漏尿和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從日常動作改善起,例如起床先側翻再起身、睡前少喝水、或盡量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2、練習「凱格爾運動」:又稱為提肛運動,藉由練習骨盆底肌肉群,讓尿道的支撐力變好,可預防陰道鬆弛、頻尿及尿失禁,但嚴重尿失禁及伴有膀胱脫垂的病人就無法藉此運動改善。

3、骨盆底電極刺激:這是利用電流刺激使骨盆底肌肉產生不自主收縮,使肌肉變得強壯,以改善漏尿狀況,甚至回復正常。由於這種療法完全無痛,也能在醫護人員指導後將機器攜帶回家自行操作,若合併凱格爾運動,效果更好!

另外,也可以考慮手術,植入一種子宮托,這是門診就可施作的治療,通常會使用手鐲環狀或方形骰子狀,作用是支撐尿道及膀胱,但患者多少會有異物感。另外還可以考慮接受「吊帶手術」,徹底改善。

(二)常態性或萎縮性尿失禁

通常發生在更年期婦女,屬於持續的常態性漏尿。這是由於尿道括約肌膠原蛋白萎縮,如同水龍頭橡皮老化,就算使勁關到極限,仍會漏水。改善方式包括:

1、塗抹藥膏:因為此種型態為老化現象,症狀輕微者塗抹陰道荷爾蒙乳霜,會有明顯的回復成效。

2、施打玻尿酸:症狀嚴重患者可施打玻尿酸,增加尿道邊緣支撐。

3、也可考慮接受吊帶手術,但不一定能完全復原,因為此一手術對應力型尿失禁的改善效果較佳。

(三)急迫性尿失禁或稱膀胱過動症

這種情形是患者往往尿意強烈到還來不及進入洗手間就漏尿,通常是已經有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才會如此。藥物治療好發炎多半就能康復,若因發炎而使膀胱嚴重受損,就不一定能在短時間恢復,有時需長達3到6個月的治療期,甚至長達2、3年,通常與患者發炎時間長短有關。

改善方式包括:

1、膀胱訓練:有尿意時,忍耐5到10分鐘,慢慢增加膀胱容量,但只能短期練習,不能長期憋尿。

2、凱格爾運動。

3、骨盆底電極刺激。

4、手術矯正:針對因骨盆器官下垂誘發的患者。

(四)滿溢型尿失禁

通常發生在子宮頸癌患者上。因為動手術時切斷了支配膀胱的神經,使膀胱控制力減弱,病人尿路括約肌打不開而無法解尿。

滿溢型尿失禁患者常必須在尿液儲存比正常量多一倍後,使其處於類似水庫溢流的狀態,再用手按壓,產生推力才能排泄。輕微者可藉藥物改善減少尿道阻力,改善無法解尿的情況。但若神經受傷就屬於不可逆狀態,處理較困難,有些人要終生依靠尿管。

更多醫療影音請訂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