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孫越「孫叔叔」插管治療 插管會如何?什麼狀況要插管?

返回上一層

87歲「孫叔叔」孫越上月因膽部結石發炎及肺部感染入院治療,近日傳出他病況惡化,插管住進加護病房。有不少人以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得躺在床上一輩子,預後很不好。認為病人可能就得躺在床上一輩子。其實,在某些狀況下,及時的插管和氣切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的處置。到底插管是什麼?病人插管會如何?

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麻醉科臨床助理教授葉育彰曾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發表的「生命的抉擇— 談氣管插管、氣切、拔管」文章中,針對插管有詳細說明。文中指出,當病人病況嚴重,醫師建議插管或氣切時,常令家屬陷入兩難。有不少人以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得躺在床上一輩子,預後很不好,所以乍聽到親人要進行相關處置,總會因為擔心而排斥。其實,醫療處置的「插管」有很多種,有鼻胃管、尿管、各種引流管等,此處討論的插管,指的是插入呼吸管,又稱為「氣管內插管」。

氣管內插管治療 快速給予氧氣

插管是將氣管內管經由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聲門和聲帶再進入氣管,一般會接上呼吸器幫助病人呼吸。需要插管治療的狀況可簡單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狀況是急救時,施行心肺復甦一段時間後,若病人沒有辦法自行呼吸,會進行氣管插管,持續進階急救。第二種狀況是在進行頭、臉部或胸腹等大手術時,無法僅以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通常需要先進行全身麻醉及放置氣管內管。第三種狀況常見於加護病房或病房的病人,因肺炎感染或其他疾病的病情惡化導致呼吸衰竭,需接受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支持呼吸,有些病人救得回來,但有些病人的狀況會愈來愈差,無法回復。

插管後 病情改善即可拔管

很多人擔心插管後就很難恢復,其實像接受一般手術全身麻醉插管的病人,通常在手術後就可立即拔管或在加護病房觀察至病情穩定後即可拔管,而接受急救的病人若治療成功,病情好轉,通常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拔管。

但若是因病情惡化而不得不進行接受插管的病人,則要視病情進展與恢復狀況,例如一樣是肺炎感染,有些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後,肺炎就漸漸改善,穩定後就可以拔管;但若病人年紀大,就容易併發嚴重敗血症,可能就需要兩到三週的時間才會好轉。若病人在罹患肺炎前的身體狀況就很差或同時併發敗血性休克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就不一定能恢復,有些人可能一直無法自行呼吸,病重甚至可能離開人世。

插管時間不宜過久

若插管時間過久,容易造成口腔潰瘍或出血、氣管潰瘍或出血、氣管瘻管、氣管狹窄或聲帶受損等併發症,通常只要預估病人需要使用呼吸器超過3週以上的時間,多會建議改成氣切。(插管與氣切的優缺點請見下列參考比較表。)

插管及氣切之比較

 

插管

氣切

優點

1、熟練的醫師執行快速。

2、不需手術。

3、無造口的併發症。

1、置換氣切管較容易。

2、可說話和吞嚥。

3、有機會早一點脫離呼吸器。

4、可在加護病房外照護。

5、較容易抽痰。

6、病人比較舒服。

缺點

1、病人比較不舒服。

2、氣囊處企管潰瘍、狹窄等併發症。

3、喉頭潰瘍等併發症。

4、聲帶受損。

5、置換氣管內管較困難。

6、口鼻受傷。

7、多需在加護病房照護。

8、較容易引發呼吸器相關感染肺炎。

9、病人無意識用力咬管可能造成牙齒鬆脫需要手術,有出血等手術風險。

1、氣囊處啟管潰瘍或狹窄等併發症。

2、造口出血、癒合不良、感染等併發症。

3、傷到喉神經。

4、氣管動脈瘻管。

5、剛完成氣切造口時,若氣切管滑脫,會有無法放回去之危險。

 

總之,插管或氣切,是搶救生命的一種醫療處置,適當應用可爭取時間幫助病人度過難關;但若病人已經處於生命末期,考量又有不同。一旦面臨是否插管或氣切的抉擇,家屬應多與醫師溝通,權衡病情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Q:若接受插管或氣切,是不是一定無法說話嗎?

A:不一定。接受氣管內管插管的病人無法說話,如果病人可以發出聲音,則表示可能是氣管內管有異狀。而長期使用氣切管的病人,若意識清楚且力氣夠,在後期可換成可說話的氣切管,只要把氣切管的封閉內管拔出,就可以說話。

更多醫療影音請訂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