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胃悶痛、消化不良…當心萎縮性胃炎!

返回上一層
萎縮性胃炎是長期胃發炎造成,會有胃黏膜變薄、胃分泌腺萎縮現象,胃壁細胞也會減少且不可恢復,需從病因源頭控制,避免胃反覆發炎!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劉柏均,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萎縮性胃炎的症狀沒有特異性,有些人甚至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則常以悶痛和消化不良為主,餐後有較明顯的上腹部飽脹、疼痛、噯氣、反酸、噁心、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
 
要分辨萎縮性胃炎和一般胃炎,必須透過胃鏡檢查。除了胃鏡,也要進一步進行胃切片,切片可以看到細胞層次,明顯看出黏膜層下變薄和細胞的減少,即可確定診斷。除了胃壁變薄、胃壁細胞和胃主細胞數量減少引起胃消化功能變差,有些患者的胃部某些區塊,會變成分泌黏液的腸黏膜杯狀細胞,也就是腸道的黏膜細胞卻出現在胃壁裡面,稱為「腸化生」。腸化生是一種警訊。一旦胃壁出現腸化生現象,區域愈來愈多,未來形成胃癌的機率才會增加,發生胃癌的機率達1%到3%。因此,如果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每年應該要做一次胃鏡追蹤病況。
 
最普遍的因素還是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在胃上皮感染,分泌有害物質損傷胃上皮細胞,並引起一系列繼發反應,不只會導致萎縮性胃炎,也可能會導致胃癌,有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發生胃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胃部的胃壁細胞和胃主細胞數量一旦減少,就無法回復了,但是透過藥物治療,控制發炎,可以避免兩種細胞數量持續減少。藥物包括使用各種胃黏膜保護劑、有胃動力障礙者使用各種促胃動力藥物,及助消化酶製劑等,讓胃的消化功能不要繼續惡化,也可以降低腸化生的風險,所以患者一定要耐心配合治療。
 
萎縮性胃炎雖然惱人,但只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並且遵照醫囑接受檢查與治療,就可以好好控制它,將傷害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