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8期

出刊日:2012-04-15

返回上一層

李麗華女士的抗癌智慧 當肝癌離我那麼近

撰稿/黃惠鈴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哲學家培根曾如是說。
 
對於50歲出頭的李麗華女士而言,過去二十多年,每隔兩、三年就面臨一位親人因肝癌或肝硬化喪命,至今已有十個親人因此離世的命運,她也曾一度籠罩在肝癌的陰霾,後來幸運證實虛驚一場,但之間內心的驚懼惶恐,絕非外人所能想像。
 

淚眼說親人  痛苦埋心中 

隆冬的午後,擔任國小美術老師的李麗華一說起親人的故事,眼眶紅了,淚水擦了又掉,掉了又擦。
 
李麗華第一次感受到肝癌對親人的威脅,是民國73年她即將結婚,邁向人生另一個新旅程的前夕,受害者是她的三姨,也是她與先生的媒人。沒隔多久,仍在休婚假時,她突然接到姊姊來電,說她媽媽一直昏睡、食慾不好,肚子一直大起來。她們陪同媽媽就醫後,診斷確認是肝癌,一個月後,她媽媽也繼三姨之後過世。
 
接著,如同骨牌效應,她的四姨因肝硬化過世;跟她最親的姊姊才39歲,因肝癌過世;約3年後,她的哥哥在45歲因肝癌過世;然後是她的小舅、二姨、大舅、三姨的女兒、大舅的女兒都相繼死於肝癌;另外,四姨的大兒子、三姨的大兒子,也在幾年前發現罹患肝癌,經治療後定期追蹤中。
 
任何人遭逢這麼多親人接連出事,除非有鋼鐵般的意志,才可能不被打倒。李麗華坦言,她曾有十幾年活在「不知何時會中獎」的恐懼中,每天都很害怕。
 

牽掛孩子  每年寫遺書    

她的無助除了因為親人的因素外,也跟身體狀況差有關。早在民國73年,她媽媽遽然離世後不久,李麗華因懷孕,經由產檢得知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有所警覺。頭胎生大女兒時,醫生告知有卵巢癌,所以生產時同時切除腫瘤;幸好病理化驗是零期卵巢癌。
 
為了降低卵巢癌再度復發的風險,醫生建議她盡快再懷孕。所以她在民國75年、77年陸續生下大兒子、小兒子。
 
就在剛生下小兒子的喜悅與忙亂中,她依往常到大醫院定期回診。醫師為她做腹部超音波時,竟告知:「肝臟血管長個瘤,看起來是壞東西。」她的眼前一黑,晴天霹靂,馬上想到是不是也會追隨媽媽而去。
 
難過不已的她在朋友的推薦下,再到臺大醫院許金川教授的門診查個清楚。許教授仔細幫她做超音波,告訴她「看來不是壞東西」,讓她暫時鬆了口氣。不過,長期來說,對整個人處在神經緊繃狀態的她而言,看到的不是釋放,反而是漫長的無期徒刑。
 
因為身為肝癌家族高危險群的一員,加上本身B肝帶原,李麗華回憶,每隔數月要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前,就如同等著被判刑,心情緊張到多次腹瀉;每次坐在診間等診號時,手心都是冰冷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很緊張。」加上總有種「生命不是掌控在自己手上,不是好好愛惜身體就行」的無奈,她的日子過得很煎熬。
 
她甚至每年都寫遺書,信中流露對子女的牽掛、很想陪他們長大的期盼;每年底,安全度過一年後,她就把舊遺書燒掉,再寫一封新的。她的女兒從小就被她交付「如果媽媽走了,一定要好好照顧兩個弟弟」的重任;甚至當年李麗華因為受不了姊姊被肝癌奪走生命,在火化場暈厥時,她女兒當場目睹,小小年紀就在心中立下「一定要堅強」的心念。
 

揮別哭泣  畫出心力量

李麗華的情緒在她的小哥因病過世時,終於潰堤;加上之前因子宮腺瘤,身體不適,動了婦科大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等。雙重壓力下,身心鉅創。
 
當時李麗華正攻讀美術研究所,必須不斷創作,她愈畫愈傷心。一幅取名「孤單」的畫作,即是她遭逢小哥過世,至愛親人走了,心中無盡孤單的寫照。她每次一動筆就哭,直到完成這幅畫,足足哭了半年。類似的情形,在創作其他畫作時一再重演,等到與指導教授討論論文時,教授發現她的情緒不對,深談之下才知道她心中埋的痛苦有多深。教授鼓勵她繼續作畫,讓創作變成自我療傷的過程。
 
於是「相依」、「悲喜交歡」、「新荷出水」等一幅幅畫作接連誕生,各自代表手足互相扶持的情緣;有生有死、有喜有悲的世間常態;以及縱使環境艱困,荷梗還是必須茁壯出水,將葉子撐開,才能繼續生命……。她的情緒慢慢得到釋放,對生死逐漸釋懷。她最後以「荷塘餘暉」來當論文作品。畫作中有顆火紅的太陽,代表她告訴自己過往的傷痛都已去,太陽出來了,就會有希望的喜悅。
 
尤其,這些年來三個孩子漸漸長大,最小的兒子如今也已大學畢業,三人都成熟懂事,且不時關心她的健康,先生更一路支持、安慰她,李麗華心中愈來愈沒有負擔,也絕不孤單。
 
近年來藉由畫佛像創作,她的心愈發清明寧靜,體悟與其每天陷在可能罹患肝癌的愁苦中,於事無補,更應該轉換心境,讓每天過得很精彩。「當下過得怎麼樣,才最重要!」拭去眼淚,李麗華堅定地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