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2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

少蔬果、少運動、少喝水 小心大腸憩室炎

大腸憩室常常在中年以後發生,一旦形成憩室之後,大腸也不可能再回復成原先平滑的模樣。更嚴重者,會形成大腸憩室炎,必要時必須開刀。

諮詢/陳建全(台大醫院內科部及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撰文/陳佳佳

「哎唷,肚子好痛!」50多歲的李女士,突然間急性腹痛,本以為跑廁所拉拉肚子、忍一忍就過去,但卻接著發起高燒,只好趕快由先生陪伴到急診室就醫。醫師問診後,初步還以為是盲腸炎,不過進一步照過超音波後,發現盲腸附近並沒有腫大現象,又發現李女士疼痛位置在右下腹,診斷為「大腸憩室炎」。經過治療後,並無大礙,順利返家休息。雖然放下心上的一塊大石頭,不過李女士跟家人仍摸不著頭緒,什麼是大腸憩室炎?以後會不會再次發作?

另一位45歲的林先生,最近抽空做了健檢,大腸鏡檢查報告中,醫師告訴他看到長了「憩室」,不過一切都很正常,林先生不禁納悶,大腸長了憩室會怎麼樣?

憩室  腸壁外凸的小空腔

儘管近來愈來愈多人重視腸道健康,但「大腸憩室炎」對許多國人來說,仍是很陌生的疾病。作為人體排洩糞便通道的大腸,形狀是一條管狀的空腔,若想像管壁如同黏土狀,當從內往外輕輕壓一下,就會往外凸起,這一個個凸起的小空間,直徑約0.3到0.4公分,像一個一個的小袋子,就是所謂的「憩室」。

至於為什麼會形成憩室,這跟腹內壓力比較高、或是腸道蠕動異常,大腸蠕動不協調有關係。當腹內壓力一高,就會往大腸腸壁上先天比較脆弱的點凸出去。像是比較肥胖、腰圍屬於中廣身材、經常便秘的人,都屬於腹內壓力較高的族群

同時,通常隨年齡增加,大腸上較容易佈滿數不清的憩室,年輕時腸道則較為平滑。過去統計曾發現,40歲以上,只有20%的民眾有大腸憩室、但到了65歲以上,則有一半以上的民眾都有大腸憩室。由於大腸憩室常常在中年以後發生,因此醫界也有人認為,大腸憩室也可算是一種人體老化的現象,一旦形成憩室之後,大腸也不可能再回復成原先平滑的模樣。

腹痛、發燒  憩室炎常見症狀

不少民眾在做健檢,可能也會在照大腸鏡時,被醫師告知發現了大腸憩室,其實大腸上有憩室,多半不會帶來任何不適,也並不見得會造成憩室炎,因此並不建議積極處理,而是等到有症狀產生再做治療。

因為,根據統計,臨床上有憩室的民眾,70%一生中都不會有異狀。但有10%~25%會有大腸憩室炎;另有少部分,約5%~10%,則可能造成大腸憩室出血。因此當檢查發現有大腸憩室,原則上並不需特別緊張,可以跟憩室和平共處。

至於形成大腸憩室後,為什麼又會轉變為大腸憩室炎?目前並不清楚相關的危險因子。但根據臨床上觀察,大腸憩室炎通常發生在中年以後,女性略多於男性,平常都很正常,卻突如其來發生持續腹痛,而且腹痛的位置「東西有別」,東方人較常在右下腹疼痛,西方人則比較容易在左下腹。當發生憩室炎,而且還合併發燒,就不能當成普通的腹痛,建議必須立刻就醫。

大腸憩室炎的治療

大腸憩室炎約有四分之三狀況單純,只要口服或點滴抗生素,加上適當的休息,保守療法就會改善。但是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情況較為複雜,會合併大腸穿孔等併發症;由於大腸日常排洩糞便,充滿細菌,一破洞帶出細菌,可能會產生腹膜炎、或是因為蓄膿,產生大腸膿瘍;有些患者則是會形成「腸阻塞」,如同腸子打結,入口的食物到了大腸卻「下不去」,因此患者無法排便,還會引起嘔吐;另外,還可能會在大腸小腸間形成廔管,這些狀況非常危險,因此必須開刀治療。

另外,即使原本是單純的大腸憩室炎,但是臨床上發現,約有15%的患者,還是會轉變為複雜的大腸憩室炎,患者無法退燒,或是進一步形成膿瘍、廔管等嚴重併發症,這時還是得進行手術。而單純的大腸憩室炎,也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日後會反覆發作。

雖然大腸憩室炎並不容易預防,但是幸好在診斷上並不困難。因為有腹痛、發燒等症狀,容易被誤認為盲腸炎,不過只要能搭配抽血檢驗、以及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學檢查,由於發生大腸憩室炎,經常會觀察到腸子旁化膿、腸壁增厚等現象,因此很容易正確診斷,接著再給予患者適當的治療即可。若發生腹痛,患者主動告知已割除盲腸等,也能幫助鑑別診斷。

天天吃蔬果  遠離憩室炎

也有一說,認為憩室的形成跟個人飲食習慣有關,喜歡吃蔬果、不愛吃肉的人,因為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因此大腸蠕動較為正常,比較不容易形成憩室。因此當下流行的「天天五蔬果」觀念,不僅可以防癌,也能避免憩室的出現。

另外,經常便秘的人,也會因為腹內壓力較高,比較容易形成憩室。從腸道健康的觀點來看,也應該避免便秘發生,因此應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盡量在固定的時間解便;一旦出現便意時不要忍便。同時,不要暴飲暴食,免得一下子腸胃負擔太大,一下子卻又腸胃空空,沒東西可以消化。

而在食物上,可多吃蔬果,刺激腸胃蠕動。至於蛋糕、甜點等精緻食物,對腸胃蠕動沒有任何幫助,要減少食用。至於現代人常常上班一忙,就忘了喝水,當水分不夠,糞便的濕潤度不夠、變硬,也會造成便秘、腹壓增加,因此每天也要攝取足夠的水分。

還有,靜態的生活時,器官也在休息,運動時也能幫助腸道多動一動,養成運動習慣,也能常保腸道健康。

 ------------------------------------------

[Q&A]

Q:有憩室炎的人是不是要少吃堅果及果肉含籽的食物?

A:多吃蔬果可預防大腸憩室發生,只要是新鮮蔬果都可以攝取人體所需的纖維質。雖然有些人可能覺得堅果比較不容易嚼碎、消化,但由於無法證實導致大腸憩室炎的高危險因子,因此對飲食上並沒有任何的限制。

Q:有憩室炎的人,會常拉肚子嗎,還是會便秘?

A:在大腸憩室炎發作前,發現形成了大腸憩室,其實只是大腸的「長相」不大一樣而已,大腸憩室炎主要的症狀仍是發燒、腹痛,跟拉肚子、便秘等排便習慣並沒有太大關聯。不過常便秘的人,會因為腹內壓力較大,比較容易形成大腸憩室,但不能說大腸憩室炎的人會常便秘或常拉肚子。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