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47期

出刊日:2009-07-15

返回上一層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 釔90由內而外滅肝癌

把放射物質釔90微球體植入肝臟,以滅殺肝癌的新技術,近年來引進台灣應用,為晚期肝癌或是大腸直腸癌等其他癌症轉移到肝臟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諮詢/李潤川(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陳健弘(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撰稿/盛竹玲                                                                                                

嚴爸爸退休了,打算好好享享清福,卻怎麼也沒料到竟檢出罹患肝癌。先是右葉發現一顆6公分大的肝臟腫瘤,手術切除1年後肝臟左葉又再長出多顆腫瘤,先後接受了1次電燒治療、4次栓塞治療,效果都不理想。退休後的日子就在愁苦地進出醫院中流逝,且病情一天比一天難以控制,嚴爸爸身心備受煎熬,但又不願向癌魔屈服,於是在跟醫師仔細商量後,他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IRT)。

幸運地,3個月後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發現,嚴爸爸左葉原有6顆比較明顯的腫瘤,已縮小到只剩兩顆小於1公分內;6個月後再追蹤時,腫瘤全部消失不見了;追蹤迄今1年多也沒有再復發的跡象。嚴爸爸稍稍寬了心,打算跟老伴好好規畫一下退休後的首趟出國之旅。

可治晚期肝癌或轉移性肝腫瘤

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於2002年通過美國FDA核准使用於大腸直腸癌的肝轉移,並於2003年通過歐盟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肝腫瘤病患,目前多使用於好幾種化學藥物治療失敗的肝轉移患者。國際間已有多篇文獻證實第一線化療藥物失敗的肝轉移患者使用體內釔90放射線療法,可提升腫瘤治療反應率,平均約可延長12至15個月的壽命;而連第3線化療藥物皆失敗者也可延長6至8個月。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原發性肝癌患者眾多,釔90除應用於大腸直腸癌、直腸類腺癌、神經內分泌瘤或小腸癌等癌細胞轉移到肝臟,以化學治療效果不佳的案例外,對於腫瘤體積較大、瀰漫性散佈、腫瘤無包膜經治療效果不佳或已經侵入肝門脈分支,難以採用傳統手術或栓塞、電燒等方式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或肝內膽管癌晚期患者,也嘗試應用中。

直搗腫瘤 對正常組織傷害小

釔90療法的施行步驟跟栓塞治療有些類似,病人於血管攝影室中平躺診療檯上,醫師先將導管由病人鼠蹊部送進股動脈做血管攝影,然後伸入腹主動脈,直至肝臟腫瘤的動脈分支,再把1至3毫升、含千百萬個大小約僅頭髮直徑1/3的釔90微球體注入,讓它們自然嵌在供應腫瘤養分的微細血管中,緊緊依附著肝腫瘤,近距離由內而外的給予有效的高輻射劑量,以滅殺癌細胞。

以台北榮總近1年半來對超過50名病患施行共70次(部分患者做2次)的治療經驗來看,釔90微球體植入人體1個半月到2個月後,約有9成5的患者肝腫瘤縮小或受到良好控制(腫瘤大幅縮小的佔2成),其中有2位原本肝腫瘤無法切除,但在治療後已經可採外科手術切除腫瘤;而一直持續追蹤到3到6個月時,仍然可以發現這種體內放射治療的餘威猶在,可能是腫瘤細胞的基因在先前受到了嚴重破壞,無法再繼續繁殖壯大,因此可見腫瘤持續縮小中或是穩定地被控制住。

再者,就算有些案例在一段時間後肝腫瘤又再復發,只要經評估狀況許可,仍然可以再次進行釔90療法。

術後2周 避免長時間與人近距離接觸

在國外,病人接受這項治療後稍事休息,當天即可出院;在台灣通常會留院觀察1天,病人在治療當天即可自由行動、正常進食。不過,要提醒的是,釔90雖然是β射線,輻射範圍較小,但它可能形成微弱的次發性伽瑪射線(Gamma Ray),這種射線的穿透力強、輻射範圍較廣,故治療後2周內跟家人長時間相處時最好距離2公尺以上,也最好不要接觸孕婦與小孩。

肝功能差、腫瘤過大 皆不適用

釔90固然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一線希望,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採用這項療法。如果患者在治療前肝炎發作或肝功能太差,GOT、GPT大於正常值5倍以上,或黃疸指數大於2mg/dL,治療後可能引發肝臟衰竭的危險,一般不建議接受這項治療;此外,如果腫瘤太大,達肝臟總體積50%以上,或是肝臟動脈發炎阻塞,就算勉強採用這項療法,預後往往也不理想。

同時,由於釔90微球體是放射性物質,植入肝臟後若隨著血流分支流到肺臟,有可能造成嚴重肺臟傷害,如果流竄到腸胃道的血管,則可能造成消化系統的傷害,所以在做這項治療的1周前,必須安排詳細檢查並做好治療前安排。

治療前評估包括利用核醫技術,將具有放射性的聚合蛋白打入腫瘤所在部位,模擬放射物質植入後腫瘤及正常肝組織各自會吸收多少,據以評估未來使用釔90治療的效果與藥量。同時,也要做肺分流百分比測試,以了解會有多少的藥物可能隨血管流到肺臟,如果流到肺臟的藥物比例高於20%,則不適合採行這項治療;另外,對於肝腫瘤鄰近與胃部相通的血管通道也需事先植入微小線圈,堵住出口,以避免正式治療時釔90微球體掉入腸胃道,對消化系統造成傷害。

術前縝密評估 可降低副作用

如果事前可以做好評估、防範,挑選出適用的患者加以治療,則釔90療法的副作用會較一般栓塞治療來得低,患者術後比較不會有像栓塞治療後可能產生的嚴重疼痛、發燒及壓迫感的不適,統計顯示,約僅3/5的患者在治療後1至2周內,有類似疲倦、食欲不佳、腹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少數案例可能輕微發燒,但通常在1個月內即可恢復正常。

而為避免腸胃道受到輻射傷害,通常患者在接受這項治療後要服用10至14天的強力制酸劑──質子幫浦阻斷劑等藥物,來防止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發生。

合併化學治療 宜間隔2周以上

至於某些轉移性的肝腫瘤患者,若同時間也在接受化學治療,則要特別注意,例如使用癌思停(Avastin),因其可能造成腫瘤血管壞死不通,會使釔90放射藥物無法直抵腫瘤部位;還有截瘤達(Xeloda)有光敏感性,會大幅增強輻射線的能量,難以準確控制治療成效,故都需先停藥至少4周以上。此外,若與其他化學藥物合併使用,則最好能間隔2周左右,其間也需密切觀察肝功能變化,以免發生肝衰竭。

在台灣,肝癌是拆散最多家庭的可怕癌症殺手,這項新療法為部分無法採用既有療法延續生命的肝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但現階段它還不是肝癌治療的常規治療項目之一,所以應用前必須先向衛生署申報核准,且健保並未給付,而釔90的價格高昂,單次使用的藥品費用就高達30至40萬元,對患者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

釔90是什麼?

釔90(Yttrium 90) 是一種只會放出β射線的放射性同位素,跟其他放射治療使用的伽瑪射線(Gamma Ray)不同的是,β射線對組織的輻射距離最遠不到1公分、平均則為0.25公分;也就是說,釔90微球體植入人體內後,對於周遭0.25公分以內的腫瘤細胞有很強的殺傷力,超過此範圍影響力就遞減,故對腫瘤鄰近的正常細胞傷害性相對較少,它的放射能量在植入人體1周後會自然衰減掉84%,2周後便剩下不到3%,對周圍環境與人員的輻射傷害可降到最低。

釔主要存在於稀土礦物及鈾礦中,經提煉後呈深褐色粉末狀。在自然界中原本只存在一種穩定同位素釔89,現行醫學上應用的釔90,是用釔89經原子反應爐作用後產生的人造同位素。目前僅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生產癌症治療專用的釔90樹脂微球粒或玻璃球粒,這些微球的大小約僅30-60微米(μm)。

肝癌放射治療 內外大不同

現階段要治療肝癌,若腫瘤能夠切除則以外科手術為優先選擇。但某些經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者,則可以考慮做放射治療或血管栓塞、電燒等其他治療。

在放射治療部分,現行肝癌治療較常採用的螺旋刀、光子刀及電腦刀等,其放射線都是從體外穿透人體正常組織,再集中於肝臟腫瘤部位。這種由「外」而「內」的放射治療,就算結合高科技影像技術而使腫瘤定位更精準,但其行經路徑的正常組織仍或多或少可能受到輻射傷害;若要調高放射能量來有效殲滅癌細胞,則人體正常組織所承受的輻射總量也必然隨之提高,特別是肝癌所在的肝臟部位,一旦患者本身肝功能不佳,則有引發肝臟衰竭之危險。

至於在體內植入釔90,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放射治療。植入腫瘤微細血管中的釔90,可以直接給予肝癌致命的一擊,離放射源0.25公分以上的正常組織則相對不受影響。在提高治療效果與減少正常組織傷害上,都有其優勢。

〔Q&A〕
Q:我有肝癌,醫師告訴我已經不適合開刀、電燒、栓塞,化療效果也差,請問我該試試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嗎?

A:台灣應用釔90放射療法的經驗仍不多,此療法尚未列入肝癌的常規治療項目之一。對於肝癌,經評估可採手術切除者應優先選擇手術治療,如果不適合動手術,則先考慮電燒治療或酒精注射,再來則是肝臟移植或栓塞治療,最後才是考慮標靶治療或放射治療,而釔90即是一種局部性的放射治療法。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