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胰臟腫不一定是胰臟癌 認識自體免疫胰臟炎

返回上一層
胰臟發炎了通常會劇烈疼痛,但有一種胰臟炎卻不見得會痛,影像檢查看起來有胰臟腫瘤,還可能與胰臟癌混淆!近年來醫界對於自體免疫胰臟炎的了解已經愈來愈多,若能正確診斷,此病不僅可以控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開刀。
 
自體免疫胰臟炎有兩型,亞洲病人約9成都是第一型。罹患此病不見得會腹痛,病人往往是因體重突然減輕、出現糖尿病症狀或是因膽管阻塞引起黃疸而就醫。到醫院檢查,典型的病例會發現胰臟腫大如香腸,也因此會誤以為是胰臟癌。統計上,若發現胰臟腫瘤,約百分之一到二其實可能是自體免疫胰臟炎造成的胰臟腫大,而非真的癌症。
 
Ig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人體產生的一種抗體,可分為五類,即IgG、IgA、IgM、IgD及IgE。IgG又可分為1、2、3、4等4種亞型,唯獨IgG4會有免疫失控攻擊自體器官的表現。但究竟是IgG4引起器官發炎?還是器官發炎產生了大量IgG4?還未有定論。
 
一旦診斷為自體免疫胰臟炎,標準治療是服用類固醇,不過,雖然類固醇治療很有效,但約6成會復發,胰臟反覆發炎愈多次,愈容易損傷胰臟,甚至提高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所以病人必須長期追蹤。
 
由於罹患自體免疫胰臟炎,其他器官也可能同時有免疫疾病,可以用免疫藥物或標靶藥物「莫須瘤」治療,減少類固醇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