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阿斯匹靈降肝癌風險?葉佳衢醫師:非因果關係

返回上一層
阿斯匹靈是著名的百年老藥,作用是消炎止痛、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栓形成。陸續有不少研究還發現,此藥與減少肝癌風險有相關性,如何解讀這些研究結果?又該如何使用阿斯匹靈較適當?
 
台北榮民總醫院大數據中心於2019年1月發表研究,該中心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1998至2012年間,全台20萬4507名慢性B肝患者,進一步分析其中1553名每天使用阿斯匹靈至少3個月的病人(使用平均時間為4年),和6212名未使用者比較,結果發現,在5年間,3%使用阿斯匹靈的病人發生肝細胞癌,另一組未使用者發生的機率則是6%,推論出阿斯匹靈可降低37%的肝細胞癌發生機率。
 
另外,該研究也發現其他肝癌獨立危險因子,包括男性、高齡、肝硬化及糖尿病共病;而史達汀(statin)類降血脂藥物和B肝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則會降低肝細胞癌的發生率。該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葉佳衢,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上述研究屬於利用健保資料庫回溯的大數據分析,不是前瞻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所以只能知道阿斯匹靈與肝癌有相關性,但並非絕對因果關係。
 
所謂隨機對照試驗是有嚴謹的實驗設計,把病人分兩組收案,一組服用某一特定藥物、另一組未服用,一段時間後再來分析比較結果。這種研究效力較高,比資料回溯研究要困難,因為前瞻性研究設計上有很多條件限制,還有倫理議題要考量。而利用資料庫去回溯的研究,很多較細節的病人資料無法得知,結論往往是代表「相關性」,而不一定是因果關係。
 
除了阿斯匹靈外,還有其他藥物也被認為與降低肝癌風險有關,例如糖尿病常用的二甲雙胍(Metformin)類降血糖藥物、心血管疾病常用的史達汀(statin)類的降血脂藥物,均有研究顯示可減少肝癌發生風險,但也屬於資料回溯性研究。
 
有一篇2018年發表於肝臟國際期刊《Liver International》的研究,回顧了1999∼2005年這6年間台灣第二型糖尿病人健保資料,每位病人平均使用2種以上的口服糖尿病藥物,其中17萬多人有用二甲雙胍藥物,2萬1千人沒用,經統計分析後發現,有用二甲雙胍的人肝癌風險下降51%。另也發現,同時使用阿斯匹靈、二甲雙胍和史達汀類藥物的病人,肝癌風險最低。
 
韓國也有一篇2018年的研究,回溯該國的資料庫,發現史達汀類藥物在高風險族群(糖尿病和肝硬化病人)可下降肝癌風險。
 
由於上述研究僅能說明有相關性,但不能證明有因果關係,所以建議是有疾病適應症再用藥比較合理。也就是說,本來就因病需服用這些藥物的人,或許可因此額外獲得降低肝癌風險的好處,但若沒有適應症,不建議為了預防肝癌特地服用阿斯匹靈、降血糖藥物和降血脂藥物,畢竟所有的藥物都有其副作用。
 
想要降低肝癌風險,更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有無B、C肝,進而使用抗B、C肝病毒藥物治療。因為目前實證醫學證實可減少肝癌風險的是抗病毒藥物,諸多研究顯示,高病毒量和肝癌的風險確實呈現正相關,若病人有高病毒量合併肝炎,使用抗病毒藥物控制血中病毒濃度,的確有減少肝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