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肝穿刺可怕嗎?一定要做嗎?

返回上一層
不少病患一聽到「肝穿刺」,誤以為是要把肝臟切一片下來,嚇得冒出一身冷汗。到底什麼是肝穿刺?什麼時候需要做肝穿刺?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肝臟發炎並不一定要做肝穿刺,醫師會建議病患做肝穿刺,絕大多數是因為血液及影像檢查都無法揪出病因的肝病,需透過顯微鏡直接觀察肝臟組織,才能確認病因。
 
臨床上約8成以上的病患都可以透過血液檢查及影像檢查找出病因,粗估大約只有1成的病患需要做肝穿刺,如肝腫瘤、肝硬化、不明原因肝臟發炎等病患,若是要確定病因或疾病嚴重程度,建議最好做肝穿刺。
 
一般人會對肝穿刺存有恐懼,大都是被「穿刺」兩字嚇到了,以為要進手術房開刀取出肝臟組織,其實,肝穿刺只是用一根又細又長的針,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定位後,找出避過膽囊及大血管的位置及路徑,從腹部皮膚刺入肝臟,取出非常小的肝臟組織,傷口只有0.5公分左右。
 
醫師替病患進行肝穿刺時,會採取局部麻醉,在皮下局部麻醉後,在5至10秒鐘之內,抽取部分肝臟組織細胞。穿刺的過程中,病人必須閉氣10秒鐘,不然可能會引起肝臟裂傷。通常做穿刺前,醫師會先問病人可不可閉氣,無法閉氣者就不能做肝穿刺檢查,依據臨床經驗,年紀大的人較無法閉氣。
 
一般而言,肝穿刺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下還算安全,會避開大血管,但肝臟佈滿微血管網,再怎麼小心還是會碰到細小血管,所以病患做穿刺之前,醫師會先確定病患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正常才能做。
 
做好萬全準備,進行肝穿刺時仍有千分之一的機會發生局部出血、腸穿孔、氣胸等併發症,因此做完穿刺之後,會要求病人觀察至少6小時再回家。為安全起見,有時會要求病人隔天再出院,以觀察是否有遲發性出血。
 
肝穿刺最讓人擔心的是出血不止,醫師在替病患做穿刺前,會先評估病人的凝血功能狀況,如果病人有先天凝血功能異常或血小板功能異常,都不適合做肝穿刺。有嚴重腹水者因為不易止血,也不適合做肝穿刺檢查。
 
總之,肝臟穿刺的目的,就是要更進一步了解病情,幫助醫師診斷,如此才能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對症下藥,所以是對病人有利的,民眾其實並不需要過度恐慌,視肝穿刺為畏途而排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