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術後腸沾黏怎麼辦?

返回上一層
手術結束,除了要擔心傷口的復元情形外,還必須留意手術所造成程度不一的腸沾黏;不過,沾黏有時不一定會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一定需要再開刀治療,畢竟再次的動刀,會埋下另一個沾黏的開始!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及外科部合聘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柏居,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指出,如果把腹腔比喻成一個人體內的房間,腹壁層的腹膜就像天花板,腸道或其他器官就是地板,在這兩者間會有個空隙,手術時就是利用這個小空間來處理疑難雜症。當地板(腸道或器官)與天花板(腹壁層腹膜)相黏、或者地板(腸道)與地板(腸道)相黏時,就是所謂的沾黏。可想而知,一旦相黏後,既有的空間就不見了,這會讓往後手術的進行出現困難,同時,若是腸與腸之間出現沾黏時,還可能會讓腸子相互或自行纏繞,甚至壞死。
 
沾黏形成的位置會造成患者不同的困擾,一般來說,腹膜與腸子間的沾黏比較好處理,也不太會出現症狀,但遇到最常發生的腸與腸之間的沾黏時,因為小腸長度約4.6至7公尺,暴露面積多,影響層面也廣,嚴重者會造成腸道阻塞,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絞痛等,甚至會導致糞便無法排出,進一步則可能導致細菌感染以及敗血症。
 
同樣的道理,若沾黏出現在婦產科的領域上,如沾黏在輸卵管或卵巢上,則會讓卵子排出的途徑不順暢而影響受孕機率,有時女性朋友所出現的下腹部疼痛,症狀類似經痛時,在臨床上也會被懷疑可能是腸沾黏所致。
 
過去傳統手術多以動大刀為主,但在新型的微創手術蔚為潮流後,因為可侷限在小範圍內、傷口小、出血量也少,沾黏的情形相對來說就能降低許多。甚者,在醫學進步下,許多需要動刀的手術也可直接以藥物治療方式進行,少了開刀機會,沾黏機率也降低許多。
 
要預防術後沾黏,其實並不容易,醫囑通常會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來減輕沾黏的不適症狀,除了術後會開立促進腸胃蠕動及順利排洩的藥物,幫助患者排便外,也會鼓勵手術後不要怕痛,多下床走動,也可有助排氣與進食,加速術後恢復。對於處於恢復期或曾屢次發生腸沾黏的患者,在術後恢復期要少量多餐減輕腸內負擔、儘量不要便秘以維持腸道的通暢,需採取低渣飲食(少高纖、多喝水)、細嚼慢嚥,以預防阻塞;若擔心營養不足,則可以補充喝的營養品。同時,也建議減少攝取會產氣的食物,如豆製品、奶製品、高油脂等食物,且多運動以幫助腸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