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洗肝無法長期進行 3種情況洗肝機可派上用場

返回上一層
人體有很多器官可以「洗」,例如洗腎,還有洗肝。不過洗肝不像洗腎那樣可以長期進行,只是短暫地以人工洗肝機器替代肝臟排毒功能,最終還是要倚賴自己的肝臟發揮正常功能,或是換肝,才能救回一命。
 
臺大醫院一般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麻醉科臨床助理教授葉育彰,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總醫師翁林睿,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在臨床上通常有3 種病人需要洗肝。首先,若因為病毒性肝炎急性發作、藥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猛爆性肝炎,使得肝臟短時間內大量受傷,無法代謝體內的毒素,可藉由洗肝,暫時除去累積的毒素,等肝功能漸漸恢復後就可恢復正常。
 
第2種則是肝衰竭病人,正在找適當的捐贈者、等待肝臟移植的過渡時期,以免因毒素累積在體內,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這也是國內洗肝病人中最常見的原因。因為肝衰竭,肝毒素跑到腦,可能造成肝昏迷,或是引起急性的腎衰竭等,如果又併發敗血性休克,有些病人甚至撐不到一、兩天就會過世。
 
最後一種需洗肝的患者,則是換肝後狀況不佳。換肝後若併發感染或有移植排斥反應,會導致肝功能不好,此時也會以洗肝爭取時間,等感染或排斥得到控制後,期望肝功能慢慢好轉。
 
洗肝與洗腎類似,都是進行血液淨化。身體裡的尿素、電解質、肌酸酐可經由腎臟排除,但膽紅素、血氨等大分子的毒素,則需由肝臟代謝。透過洗肝,可以把毒素移除後,再把「乾淨」的血液輸回到患者體內,維持生命。
 
洗肝跟洗腎一樣,都需在頸靜脈或股靜脈放置留置管,建立血管通道。目前國內常用的洗肝治療,一種是「血漿置換術」,將病人的血液引流到體外,經由過濾棒分離出有毒素、代謝產物的血漿並丟棄,同時輸入健康的血漿,達到淨化血液的目的。每次治療約一到兩小時,自費約一萬元左右。但一次需要用掉30至40 單位的血漿,病人得大量輸入他人的血液製品。
 
另一種是「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將患者的血液引流到體外,分離出血漿後,經由特殊的透析膜,毒素被另一側循環的白蛋白透析液吸附帶走,白蛋白也可以處理過後再循環使用,並將乾淨的血漿輸回體內,可減少血漿的使用量,降低輸血感染及合併症的機率。但因為白蛋白價格貴,因此洗肝的費用較為昂貴,一次療程約 8小時,約需自費10多萬元。
 
另外,臺大醫院目前正進行「配對血漿濾過吸附」的臨床試驗,評估洗肝成效,花費介於「血漿置換術」與「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之間,一次療程約4到6小時左右。
 
接受洗肝治療後,患者的命運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患者免疫力較好,只是肝功能有問題,靠洗肝撐上 3到4個月,最後順利等到肝臟移植。但若是患者肝功能急性惡化或併發嚴重敗血症,有時可能在洗肝一到兩次後仍然過世;或是在等待肝臟移植期間,就因多重器官衰竭或頑固性休克,等不到換肝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