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9期

出刊日:2015-01-15

返回上一層

【看新聞學保肝】13年前器捐善念 黃威程幸運重生

2001年,黃威程的弟弟因車禍被判腦死,由他代為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沒想到,近年來他也需要換肝,原本排隊等換肝的序號在300名以外,但衛福部2014年10月1日施行「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新制,只要是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為器官捐贈者,家人遇到器官分配時,移植排序可提前,黃威程等候移植的序號因此躍升為第一。他於2014年10月13日完成移植,成為新制上路首例受惠者。
 
換肝可說是肝病患者經過藥物、手術治療皆無效之後,最後一條生路。目前全台共有23家衛福部核可的肝臟移植醫院,換肝手術成功率達到90%到95%,病人3年存活率平均有84%,是世界一流的水準。但最大的問題是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盛,捐出的器官,遠遠趕不上亟需換肝個案增加的速度。
 
根據衛福部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台灣任何時刻都有800到1000多名末期肝病患者等待換肝,但每年獲得腦死大愛器捐得以完成換肝的個案,只有80到100人左右;也就是說,9成患者都等不及。在器官來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依據病人的病情做評分,依據病患急迫程度和本身健康狀態,進行排序,達到儘可能的公平。而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為器官捐贈者,家人遇到器官分配時,移植排序可提前,則是為了推廣器捐風氣的新規定,讓民眾感受到「今天你幫了別人,也許有一天也會幫到自己」,上述黃威程的案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器捐等待名單的順序,依據病人病情變化、新增個案的出現,每一天都在變動。譬如,已列入等候名單中的病人,如果沒有按時回診、追蹤,評分就會下降,排名也可能跟著下降。即使幸運等到肝臟、配對成功,如果剛好發燒、感染或健康狀態不佳,也無法進行移植。所以,對病患而言,一旦進入器官等候名單,就要把每一天都當成可能是機會來臨的重要時刻,讓自己各方面準備充足,才不會讓重生的機會,從指間流逝。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