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8期

出刊日:2022-04-15

返回上一層

無痛麻醉「助攻」! 腸胃鏡檢查不怕痛

許多腸胃疾病需配合做腸胃內視鏡檢查才能得知實際病況。近幾年來,腸胃鏡檢查時可選擇是否搭配無痛麻醉,消除了一些民眾因為怕痛不敢做檢查的心理障礙。但麻醉會不會有風險?也是民眾受檢前常有的疑慮,本文詳細解說。
 
諮詢╱陳廷貴(好心肝門診中心麻醉科兼任主治醫師)、
梁耀龍(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及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
撰稿╱林貞岑、黃靜宜
 
倩怡是做事明快俐落的高階主管,但最近心事重重。原來她收到了公司健檢通知,要做大腸鏡檢查。她很怕痛,想選擇無痛麻醉;卻又害怕麻醉後人事不知那種感覺,深怕因此醒不過來,因此猶豫再三,差點錯過了預約檢查的時間。
 
麻醉簡單地說,就是讓人在手術或檢查中暫時失去對疼痛的感覺,進而能配合手術或檢查的執行。麻醉是「現代醫學中最精彩、也最令人困惑的贈禮:一種『消失把戲』,讓醫師與牙醫師得以執行外科手術或其他醫療程序。否則病人會過度痛苦,甚至喪命,導致手術窒礙難行。」澳洲作家兼記者凱特科爾亞當斯在《麻醉之後》一書中,精確描繪麻醉在醫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因為無痛麻醉較為普遍,的確讓不少民眾終於突破心理障礙,勇敢接受腸胃鏡檢查,甚至因此及早發現病灶,早期治療。腸胃鏡檢查時的麻醉可分為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給藥方式主要分為吸入式給藥及靜脈注射給藥。而絕大部份的腸胃鏡檢查所使用的全身麻醉,是利用靜脈注射給藥的方式,讓藥劑阻斷腦內神經傳導信號,讓大腦暫時忘記檢查的不適;此麻醉方法不需要插氣管內管,受檢者通常可以維持自行呼吸。
 
做腸胃鏡檢查時若選擇無痛麻醉,檢查時可以舒服睡上一覺,且胃鏡和大腸鏡可以在同一次麻醉下施作完畢,通常會先做胃鏡再做大腸鏡,受檢者醒來兩項檢查都已做完。
 
中重度全身麻醉 需由麻醉科醫師執行
 
麻醉時依照麻醉藥物使用的種類及劑量不同,可以分成輕、中、重度的鎮靜止痛效果,但其實這其間的差異僅僅是一線之隔:
●輕度鎮靜止痛:受檢者是清醒的,可以對話,減輕做檢查的焦慮,事後大多記得。
●中度鎮靜止痛:受檢者在要求下或許可以對話,但事後大半都不記得,「記憶像被橡皮擦擦掉一樣」。
●重度鎮靜止痛:受檢者已經睡著,無法對話,也不會記得發生什麼事。
 
而無痛麻醉的腸胃鏡檢查,是屬於中、重度鎮靜止痛,坊間有時又稱為「舒眠麻醉」或「睡美人麻醉」。從檢查前的評估、檢查中監測到檢查後的觀察,全程均應有麻醉科醫師與麻醉專科護理師參與照護。
 
麻醉科醫師需確保受檢者在無意識、記憶空白時的安全。尤其每位受檢者的檢查困難度不同,有些人腸道比較彎曲或沾黏較嚴重,需要較久時間檢查,麻醉科醫師必須與操作內視鏡檢查的腸胃科醫師合作無間,依照受檢者狀況隨時調整合適的藥量,讓受檢者可以睡著,又不至於嚴重影響呼吸、心跳或血壓。有了麻醉科醫師在這段過程的照護,讓受檢者能平安順利地通過檢查時間,並在清醒後能儘速恢復原有功能。
 
局部麻醉
 
做腸胃鏡檢查時,即使不採用全身麻醉,檢查醫師也大多會使用局部麻醉劑來做基本的止痛。
 
做胃鏡時,為了減少內視鏡管路從受檢者喉嚨伸入時容易引起的咽喉反射與嘔吐感,腸胃科醫師通常會在受檢者咽喉處噴上一些局部麻醉劑。胃鏡所需的時間通常較短,順利的話大約5分鐘即可完成;所以也有不少人覺得可以忍耐這個過程,不必接受全身麻醉。
 
至於大腸鏡檢查,如果採用局部麻醉,檢查醫師也會在受檢者肛門口抹上凝膠型的局部麻醉劑,讓內視鏡能順利通過肛門口。檢查過程中還會將一些氣體(二氧化碳)打進腸道內,以利醫師看清腸道。腸道皺摺多,檢查時間較長,即使不含處置時間(切除息肉等)就需20分鐘左右;若還需切除息肉,時間會更長,引發的不適感會比較多。所以臨床上做大腸鏡檢查同時,受檢者要求搭配全身靜脈麻醉的比例,較胃鏡來得高。
 
 
麻醉科醫師監控下 無痛麻醉藥物安全性高
 
目前無痛麻醉腸胃鏡檢查時使用的靜脈注射藥物,主要以安眠及止痛這兩類藥物搭配使用為主,其特色是「輕薄短小,作用快、恢復快、效期短」,也很少造成過敏,安全性高。其中常用的異丙酚(Propofol),就是具有安眠效果的靜脈注射藥物。
 
異丙酚外觀呈乳白色,所以俗稱「牛奶針」。特色是只要一定的用量,就可以讓受檢者進入中重度鎮靜,通常個別差異性不會太大;而且醒來時病人主觀感受都還不錯。缺點是有可能會抑制呼吸,必須在麻醉科醫師監測下使用來避免危險。麻醉科醫師若觀察到受檢者有呼吸被抑制的情形,可以透過專業的方式,例如調整受檢者頭頸的姿勢,或是暫時置入口或鼻型導管,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在麻醉科醫師的監督使用下,牛奶針是安全的麻醉藥品。不過,它也常不恰當地被濫用為助眠藥物。例如美國搖滾天王麥可傑克森,就是使用牛奶針助眠時,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因無麻醉科醫師在旁監測,搶救不及而失去性命。助眠與長眠死亡,僅僅一線之間,實在令人警惕。
 
無痛腸胃鏡並非人人可做 需評估風險
 
不過,無痛麻醉腸胃鏡檢查不是人人可做。像有嚴重的病史,比如開過重大手術後導致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功能,或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嚴重的呼吸中止症候群、慢性阻塞性肺疾、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長期洗腎及過度肥胖(BMI大於35)等的人,需由麻醉科醫師謹慎評估受檢者的麻醉風險,判斷當下的狀況是否適合全身靜脈麻醉。
 
麻醉的風險不只在於麻醉藥物或方式的選擇,也包含了受檢者自身的健康狀態,包括藥物史、病史、手術史等,以及此次手術或檢查的內容;這些都必須靠麻醉科醫師在麻醉前做詳盡的檢查評估,像是對麻醉影響最大的心肺功能,慢性病控制是否得宜等等。如果該次腸胃鏡只是例行性或健康檢查,通常麻醉科醫師會建議受檢者先把慢性疾病控制好再做麻醉較安全。
 
美國麻醉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依病人健康狀況將麻醉風險分成1~6級。病人若屬於第1級和第2級,麻醉風險很低;若屬於第3級,麻醉科醫師就會審慎考量病人此時是否適合全身麻醉;第4級及以上因為麻醉風險較高,通常不會在診所執行。即使在醫院執行時,也會綜合考量各種因素,來決定要如何完成必要或緊急的檢查。要特別提醒的是,若要選擇無痛麻醉的腸胃鏡檢查,一定要找有麻醉專科醫師執業的地方才放心。
 
安全永遠是最好的結果。一個優質的醫療院所,會評估受檢者的麻醉風險,尊重麻醉科醫師的決定,例如碰上較複雜的高風險個案,會事先會診麻醉科醫師,做完整的藥物及生理評估等,確保受檢者安全。
 
或者,你也可以多問一句:「幫我做麻醉的是麻醉專科醫師嗎?」在台灣如果回答:「麻醉師」,那一定有問題,因為目前台灣僅有麻醉專科醫師及麻醉專科護理師,並沒有「麻醉師」這個類別,要特別小心辨別。
 
無痛大腸鏡會不會增加腸破裂風險?
 
有些人擔心,做無痛大腸鏡是否會因受檢者睡著,無法表達疼痛,可能增加腸破裂風險?
 
首先,如果只是做腸胃鏡的檢查,而沒有處置,目前腸道破裂的比例是非常低的。通常是有做處置的大腸鏡檢查,比如有息肉切除等,因而發生的腸道破裂的比例,大約是在千分之一左右。這個比例會隨著息肉的大小、型態、數量、位置以及腸道的整體狀況而有所不同。而目前針對「在全身麻醉下做大腸鏡,會不會增加大腸破裂的機會?」這個議題,歷年來有許多不同的研究,文獻報告從不會增加風險到風險略增的結果都有。
 
大腸破裂的風險主要在於,當病人有做大腸息肉切除或有大腸憩室、大腸發炎或沾黏,會在腸壁形成一個弱點,大腸鏡通過此處時,破裂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然而,無論有沒有全身麻醉,做大腸鏡檢查跟處置本身就存在腸道破裂風險,這個風險不會是零。儘管麻醉後的病人不會表達,但腸胃科醫師仍可透過螢幕觀察大腸內的情形來避免。
 
萬一發生,重點是醫療團隊是否能夠妥善處理,若受檢者本來腸壁就不是太健康,或者有做高風險的切除處置,能否及早發現、應變,讓患者平安度過緊急狀況。
 
無痛麻醉醒來後反應會稍差
 
無痛麻醉腸胃鏡檢查結束後醒來,每個人的反應不甚相同。全身麻醉後完全恢復大約需要4~6小時;這段期間病人雖然自覺很清醒,但平衡感及反應速度會稍微差一些,所以不建議麻醉醒來後就自行開車或騎摩托車,或直接去從事需要精細動作或心理判斷的工作。最好稍作休息,再請親友陪伴一起回家比較安全。
 
有些人因為自身的病史、用藥史、體質(如容易暈車),或是檢查時間較久、使用麻醉藥物的總量較大,麻醉醒來後可能會噁心、想吐或頭暈,通常經過適當休息就能改善。其它麻醉後副作用較少見,也不甚嚴重,像是做胃鏡後或檢查中為了維持呼吸道暢通而暫時置放口或鼻型導管,少數人的嘴唇、口或鼻腔黏膜可能有輕微擦傷,或有喉嚨痛、流鼻血等狀況,請不需要太過緊張,通常很快就會改善。
 
做完腸鏡後,有時候會因為還有部分氣體殘留在腸道裡,而會覺得腹脹疼痛。這個狀況也會隨著腸道漸漸開始恢復蠕動、腸道排氣後就會緩解。
 
腸胃鏡檢查後 出現以下狀況要小心
 
做完腸胃鏡檢查若發生以下情況,請立即回院就診:
● 血便
● 肚子持續異常疼痛
● 喘、發燒、呼吸不順暢:主要是因為做腸胃鏡檢查過程中,有上消化道酸性液體進入呼吸道而產生的吸入性肺炎,這是較嚴重的副作用;檢查時有時會伴隨嗆咳,但也有可能完全沒有發生嗆咳。因此若檢查後出現喘、呼吸不順或發燒,請儘速回到原診所或臨近醫院就醫。
 
全身靜脈麻醉前的注意事項
1:有特殊病史、特別用藥、開過重大手術或麻醉史等,請完整回答醫護人員的詢問,或者有任何你認為應該要事先告訴麻醉科醫師的情況,歡迎主動說明。
2:請依規定時間禁食,並於麻醉檢查前4小時禁止喝水。
3:有氣喘者,如有使用噴劑,檢查當日請記得攜帶。
4:有任何活動假牙或臨時牙套,請在檢查前取下,若有搖晃之牙齒,請事先告知護理師。
5:請事先移除隱形眼鏡,卸除口紅、指甲油,特別是水晶光療指甲,以便觀察生命徵象。
6:請勿配戴貴重物品及飾品,包括手錶。
7:因安全考量,於全身麻醉後,需有成年親友(至少一位)陪同返家。受檢者本人請勿開車、騎車或搭乘機車後座,以免發生危險。
 
►麻醉科醫師(左一)需依照受檢者狀況,隨時調整合適的麻醉藥量。
 
►無痛腸胃鏡檢查需由麻醉科醫師調配安眠鎮靜藥物,並全程監控病人狀況,以確保安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