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7期

出刊日:2019-07-15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肝膽腸胃科5問 蔡宛玲醫師 專業解答

蔡宛玲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住院總醫師。
專長:一般內科、消化道疾病診斷及治療、B型及C型肝炎的追蹤治療、胃鏡、大腸鏡、內視鏡治療、腹部超音波檢查。
 
Q:抽血驗甲種胎兒蛋白異常,代表得了肝癌嗎?
A:甲種胎兒蛋白檢查雖然是抽血篩檢肝癌常見的檢查項目,但若數值異常,卻不見得就是罹患肝癌。醫界認為,肝細胞癌確實可能使甲種胎兒蛋白上升,但並非絕對,因此若懷疑肝細胞有往惡性發展的機會,但超音波仍看不到實質的腫瘤時,會進一步做影像學確認,並密切追蹤。
 
甲種胎兒蛋白是一種由胎兒肝臟所分泌的醣蛋白,與胚胎時期的生殖系統有關。通常女性若懷孕時,因為胎兒的關係,抽血檢測時會比一般人高,但產後就會下降到正常範圍。此外,有些疾病可能也會使甲種胎兒蛋白數值升高,例如急性肝炎、兒童的肝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或者是畸胎瘤等,都可能造成指數的異常。
 
Q:因為頭痛常吃止痛藥,請問會傷肝嗎?
A:市售頭痛止痛藥以乙醯胺酚類藥物(例如:普拿疼)最常見,這類藥物雖然是從肝臟代謝,但通常必須超過劑量才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傷害。
 
乙醯胺酚的一天建議劑量不超過4公克,當一天劑量超過7.5~10公克就可能造成肝臟傷害。不過,普拿疼並非嗎啡類止痛劑,不會有成癮問題;但若長期使用在體內累積,仍然可能有傷肝風險。
 
Q:做大腸鏡檢查後,經醫師告知有痔瘡,該如何避免惡化?
A:痔瘡其實就是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成因與女性懷孕腹內壓上升壓迫到骨盆腔、過重或是過度用力排便等有關。但主要仍是因生活飲食習慣不佳,導致排便不順暢所造成的,例如久坐、久站等;一旦壓力升大、或者嗜吃辛辣、經常反覆性以衛生紙磨擦等,都會讓痔瘡惡化。
 
要避免痔瘡惡化,要先改變排便習慣。平日飲食要多攝取高纖維蔬果、並多喝水,也要少吃辛辣、油炸、酒精類食物,溫水坐浴能促進肛門血液循環,放鬆肛門括約肌,也可緩解疼痛。
 
痔瘡一旦生成,除非積極處理,否則是不會消失的,一般建議如果已經很腫、無法塞回去,甚至腫到充血、有血栓或血塊症狀,或分泌黏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尋求大腸直腸外科做結紮或以雷射手術處理;輕微者則可靠藥膏局部消腫,使其稍微萎縮。
 
Q:我經常便秘,為什麼醫師說我是大腸激躁症,該如何改善?
A:一般人以為大腸激躁症的反應為經常性腹瀉,其實有些病患是以便秘來表現的。會誘發大腸激躁症的原因,不外與病患本身的體質、情緒壓力有關,因此,透過情緒調適、規律運動及正常作息,對症狀的舒緩會有所幫助。也有研究指出,食用益生菌能讓腸道菌叢生態平衡,或許能讓腸道運作正常,減少發作。
 
通常在診斷大腸激躁症前,會先建議進行大腸直腸鏡檢查,以排除腸道本身是否有器質性問題,而治療上則採取症狀治療。至於預防與改善之道,仍須回歸壓力的調適,情緒放輕鬆,並減少刺激性的食物。
 
Q:照胃鏡時發現有息肉,需要處理嗎?
A:當照完胃鏡,發現有息肉,通常要考量息肉的形態,再決定是否需要處理。
 
如果是屬於良性的基底腺息肉,多半長在胃的中壁皺褶處,且會達20至30顆之多,這種息肉一般是因體質或長期服用強效制酸劑所導致,除非大顆可能取出化驗,否則不會刻意處理。
 
另一種為腺瘤性息肉,會建議一定要拿掉。當醫師透過胃鏡看到腺瘤性息肉時,會警覺是否會有癌化的風險,因為腺瘤性息肉本身就是癌的前驅病變,因此一發現,就須切片證實或直接切除。
 
還有一種常見的增生性息肉,醫界認為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表示胃部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雖然部分病患會在胃部發炎或幽門螺旋桿菌得到控制後,息肉可自行萎縮,但若發現有超過1公分以上的增生性息肉,表示癌變機會增加,會建議須積極處理,並要定期追蹤。
(整理/鍾碧芳)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