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3期

出刊日:2013-07-15

返回上一層

搶救腎功能!如何避免傷腎?

除肝病外,台灣洗腎人口眾多,一度高居全球之冠,使得腎病也有國病之稱。近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廠商動輒在食品中添加化工原料,也使得國人腎臟健康雪上加霜。該如何謹「腎」以對?

諮詢/蔡宏斌(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腎臟專科醫師)

撰稿/江敏

在百貨公司專櫃工作的李小姐,是出了名的優秀員工。以客為尊的她,站櫃時絕不喝水、永不坐下,只要有客人在,連吃飯休息上廁所的時間都可以放棄。多年來備受好評的服務態度,除了帶來好業績外,也犧牲了她的健康。

某天李小姐上班時突覺頭暈目眩,噁心不止,嚇得她趕緊請假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得了慢性腎盂炎,腎功能已經衰竭得很嚴重了。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人有慢性腎病,總數高達200萬人,但只有3.5%的人知道自己罹病。腎功能的失常,主要與人口老化、飲食生活習慣改變,使得國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疾病越來越普遍有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最為嚴重,造成了4至5成的腎臟病變。這些慢性病若未能積極控制與治療,幾乎都會引發日後的腎臟病變。

腎結石與尿路常反覆感染的病人,若未能徹底治療,一旦水分補充不夠,或體力降低、免疫力下降,便容易復發,一樣會使腎臟受損。

此外,長期濫服西藥、止痛藥,或草藥偏方,以及生活環境中接觸過多的重金屬、有毒物質(如三聚氰胺)等,也會造成腎臟功能惡化。

腎功能受損的高危險群:

糖尿病、高血壓、遺傳性疾病(如:多囊腎)、癌症、抽菸者、老年人、長期服用藥物者、家族有腎臟病史、反覆尿路感染、腎結石等。

鉀磷油鹽若貪食  腎衰百病提前到 

腎臟病變可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病」,也就是說,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或一些錯誤的保健觀念,加重了腎臟的工作,導致腎功能逐漸受損。例如飲食不均衡,吃進過多的肉類、海鮮,蛋白質太多,腎臟將養分回收的功能難以負荷,久了便容易造成蛋白尿;口味過於油膩、重鹹,也會使得腎臟無法有效代謝,引發後續的電解質、血壓失衡。許多民眾上班工作非常忙碌,每天喝水量過少,或長期憋尿,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尿道、輸尿管、膀胱等尿路感染,或者產生結石,也會使得腎臟受損;一旦反覆感染,進入惡性循環,恐走入腎衰竭的命運。

此外,缺乏正確用藥的觀念,也會讓治病的藥物成了傷害腎臟的兇手。部分民眾對「看病一定要拿藥吃」有著錯誤的迷思,無形中吃進了一些不必要的藥物;民間草藥、偏方流傳,地下電台、不肖業者亦常透過媒體或銷售會強力推銷藥品或營養補充品,這些產品的成分來路不明,長期服用這些非經醫師處方的藥物,除了肝腎必須日夜不停地辛苦代謝毒素外,還可能延誤治療原本的疾病,尤其對已有腎病變的慢性病患,更是危險。

貧血水腫人疲勞  尿泡不斷血壓高 

腎臟功能一旦受損,人體的水份代謝、血液生成,以及血壓、排洩都會出現問題。那麼,民眾如何警覺腎臟已出現問題呢?

小便時尿有泡,且泡泡在短時間內未能消失,就有可能是腎臟機能出問題,以致於過濾血液時,沒能留住蛋白質,產生了蛋白尿。若腎臟有結石或腫瘤,則可能出現血尿,有時候肉眼即可發現尿液顏色變暗、變紅;其中結石造成的流血會引發疼痛,腫瘤則否。

許多人長期貧血,不管補充鐵劑、維生素B,或是檢查消化道,怎麼都找不出原因,此時就要考慮檢查腎臟,尤其是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的功能。腎臟病的早期徵兆之一,就是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常感疲勞、氣色差。

水腫也是徵兆之一,若是腎臟病引起的水腫,水腫部位會隨著時間、活動而改變。經過一夜睡眠躺平,起床後,水腫會出現在皮膚最薄的下眼皮附近;隨著白天活動增加,下眼皮的水腫會逐漸散去。經過一天後,依照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下午水腫就會出現在腿與腳部了。

無論是以上哪種狀況,如果「泡、水、高、貧、倦」(尿泡不斷、水腫、高血壓、貧血、容易疲勞)這5種症狀出現了3種,就應該找醫師檢查腎功能了。醫師會觀察是否出現蛋白尿、血尿,以及抽血檢驗肌酐酸、留取24小時尿液計算肌酐酸清除率(CCR,腎臟過濾指數),以判斷腎功能的情況。 

針對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建議採取「護腎檢查三三制」,即高危險群的民眾,應每3個月到醫院定期驗尿(檢查有無血尿或蛋白尿)、驗血(檢驗肌酐酸),並測量血壓。平時則要常檢測血壓是否有強烈的變化,以監測腎臟健康。

腎功能已受損 需密切追蹤

若檢查確定腎功能已經受損,如何保養與治療,避免病程發展過快,更是一大課題。 

患者在生活保養上,必須更注意飲食細節,應攝取足夠營養但避免造成腎臟負擔,同時要遵循醫囑服藥,控制好血壓。另外也應適度運動。

慢性腎臟病一般分為5期,前兩期腎臟受到損害,出現輕度功能異常,約每6個月至門診可請基層醫師協助追蹤;若進入第3期,也就是中度功能異常之後,則需要腎臟專科醫師處理,並縮短為每3個月就要追蹤一次。

若病程走到末期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與醫師先做好充分溝通,並了解不同治療的特點,再選擇洗腎方式,如血液透析(洗血)或腹膜透析(洗肚子)。由於這兩種治療是長期進行,且治療頻率與病程有關,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所以需要一段準備期。例如,患者在腎臟病第4期之後選擇血液透析法治療,醫師要預留3個月,先以手術做出對外接上機器用的瘺管(自體動靜脈),瘺管成熟需約1個半月的過程,使患者慢慢習慣,並降低患者的恐懼心理。 

保護腎臟訣竅大公開 

人體其實只要一顆腎臟,就能維持正常機能,但天生擁有2顆腎,並不表示我們就能奢侈地使用它們。專家建議民眾,不妨遵循以下準則,即:

a. 「四不一沒有」 

●不抽菸

●不用偏方、草藥

●不用非處方藥物

●不憋尿

●沒有鮪魚肚

b. 「三避三控」

●避免感冒

●避免過度疲勞

●避免傷害腎臟的藥物與檢查

●控制血壓

●控制血糖

●控制尿蛋白

--------------------------------------------

[Q&A]

Q:為了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應改吃低鈉鹽?

A:錯!其實不少低鈉鹽雖然將鈉的含量降低,但卻以鉀取代,成了「高鉀鹽」,這對腎功能已經受損的人來說負擔更大,因為鉀離子太高容易影響心臟,造成胸悶、心律不整等症狀,尤其是腎臟病第4、5期患者,一定要減少攝取量。

Q:小便有泡泡,就是腎不好?

A:若小便有泡泡,且泡泡在短時間內未消失,就要注意可能有蛋白尿的問題,應請醫師檢查,以確定腎功能狀況。

Q:吃腰子可以固腰子?

A:不一定。腰子的脂肪與尿酸成分高,亦含有蛋白質,腎功能較差的人吃了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

Q:腎虧是不是就是腎不好?洗腎可以改善嗎?

A:腎虧非西醫名詞。中西醫對腎的定義不同,中醫的腎定義較廣,包括泌尿、生殖、骨骼、內分泌、脊椎神經系統等;西醫的腎則專指腎臟與相關的泌尿系統。中醫腎虧症狀並非皆與泌尿相關,因此,腎虧與腎臟健康與否不能畫上等號,亦不能以洗腎方式改善。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