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早期胰臟癌為何不易診斷?|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素有「癌王」之稱,主要是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超過8成胰臟癌患者在發現時已無法手術,存活率低,因此又稱「無聲殺手」。
 
為何CT檢查也不易看出早期胰臟癌?大部分的腫瘤在CT影像中多半為圓形球體,但早期胰臟癌沒有清楚的邊界,病灶如同一滴墨汁在水裡暈開,僅似蒙上一層薄霧模樣,與正常組織的影像差異微乎其微,有時根本無法以肉眼辨識。
 
因此,偶而有病人明明就有非常明顯的胰臟癌症狀,例如黃疸、體重減輕等,但是CT檢查就是看不到明顯腫瘤,這時醫師與病人常會決定「再觀察」,等3個月後再追蹤檢查。
 
早期胰臟癌的影像檢查原本就存在上述盲點,加上放射科醫師的工作負擔普遍過重,導致要判讀出胰臟癌又更不易。現代醫學愈來愈依賴影像檢查,放射科醫師平均每個月要查看上百位病人的電腦斷層影像並撰寫報告,每位病人影像包含約莫 500片切面,每個切片中可能同時存在10種以上的器官與構造,相當於一位病人的檢查就有5000個細節要留意。
 
放射科醫師要從這麼龐大的資料去找出是否有早期胰臟癌的細微變化原本就不易,再者病人可能是因為其它疾病就醫檢查,醫師不會只專注於檢視胰臟,更讓早期胰臟癌的判別形同「大海撈針」,難上加難。因此臨床上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平均只有6成被找出來,有將近4成被遺漏,形成臨床診斷的痛點。
 
諮詢╱廖偉智(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