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幽門桿菌篩檢指引 建議胃癌高風險群篩檢|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臺大醫院近20年來在馬祖執行的胃癌預防計畫,讓當地幽門桿菌盛行率從將近7成降至不到1成,胃癌發生率也下降一半(53%),是非常成功的防治胃癌模式,因此,衛福部已陸續於全台胃癌發生率較高的原住民鄉率先推動此一模式。至於一般民眾如何捍「胃」自己的健康呢?
 
根據衛福部委託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出版最新的「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建議胃癌高風險群應優先篩檢幽門桿菌,包括:
●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
●50歲以上民眾
●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幽門桿菌?目前非侵入性檢測方式包括:碳13尿素吹氣法、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驗及血清學檢驗,但抽血檢驗的方式無法區分是曾經或持續感染幽門桿菌,若陽性仍須再以碳13尿素吹氣法確認。另外,胃鏡檢查也可以診斷是否感染幽菌。健保給付目前仍限於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但未來將逐步放寬到胃癌高風險群的篩檢。
 
一旦幽門桿菌陽性,就建議接受除菌治療,因為幽門桿菌感染者不僅胃癌發生風險會增加,感染者中90%會有慢性胃炎、10%會有胃潰瘍、10%會產生十二指腸潰瘍、1∼4%會發生胃癌。所以,只要根除幽門桿菌,就等於有預防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效果。
 
至於除菌治療的費用,目前健保規定是有消化性潰瘍才能給付除菌藥費,學界已向健保署提案,希望可以放寬規定為:只要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給付除菌費用。
 
諮詢╱劉志銘(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合內科部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