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約4分之1早期肝癌病人合併脂肪肝!|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大部分輕微的脂肪肝對人體沒有重大危害,但脂肪肝仍可能造成肝發炎指數升高。若脂肪肝較為嚴重,因長期大量脂肪浸潤肝細胞,會使肝細胞慢性發炎,逐漸發生反覆的脂肪變性、壞死、再生等,最後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由於脂肪肝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近年來有一些研究探討國人罹患肝癌又同時有脂肪肝的情形。臺大癌醫中心綜合內科部蔡豐百醫師與臺大醫院內科部蘇東弘教授針對臺大醫院的臨床資料庫進行研究分析,收集近600位接受消融治療的肝癌病人,其中合併有脂肪肝(診斷依據為超音波影像)者約140人,比例約4分之1。
徐士哲醫師則分析2016年至2023年這8年間他所收治、接受消融治療的肝癌病人,989名肝癌病人之中,沒有C肝抗體也未測到B肝表面抗原(HBsAg)者為48人,這些人歸類為「非B、C肝病毒引起之肝癌(NBNC-HCC)」。其中40人接受肝臟病理切片檢查,證實有脂肪肝者為22人,患者平均年齡為72歲。
探究這些NBNC-HCC病人罹患肝癌的原因,雖然脂肪肝的「嫌疑」較大,但仍不能完全歸咎於脂肪肝,因為針對這些人檢測B肝核心抗體(Anti-HBc)幾乎都為陽性,所以不能排除這些人曾經感染B肝,只是現在測不到B肝表面抗原了。尤其台灣較為年長的族群多未接種B肝疫苗,因此他們B肝表面抗體陽性大多是自然感染B肝所致,罹患肝癌的原因不能完全排除B肝病毒所致。
諮詢╱徐士哲(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