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期
出刊日:2010-07-15
返回上一層脾臟腫大,預告肝硬化?
脾臟腫大,超出肋骨下方,不是你的情緒管理差,可能表示造血功能異常或是肝硬化,或其他疾病纏身!
諮詢/徐士哲(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許峻彬
脾臟在西方醫學史上曾被認為是主管情緒的器官,但現代醫學的發現證實,脾臟跟情緒無關,脾臟並非掌管人內在「脾氣」的器官;相反地,脾臟掌理的是人對抗外來物的免疫功能,負責為人體抵禦外侮。
脾臟的位置在人體的左上腹部,一般人脾臟的最下緣不會超過肋骨下緣,因此脾臟是被人體的肋骨所包覆。肋骨可以保護脾臟,避免脾臟因為外傷強烈撞擊而致內出血;一旦脾臟腫大,才會超出肋骨下緣。
抵禦外侮 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臟是人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臟具有免疫、造血、清理衰老過期紅血球等功能,脾臟有很多淋巴球,包含辨識外來細菌或病毒的淋巴球、負責發號施令傳達攻擊訊號的淋巴球與直接攻擊細菌病毒的淋巴球,可配合人體其他免疫系統,殺死侵入人體的細菌或病毒。人體的造血功能一般是由骨髓負責,但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等骨髓功能低下的人,骨髓的造血功能也會受影響,此時脾臟可以負擔起人體造血功能的重任。
一般正常的脾臟長度約在13公分內,形狀如同被打扁的饅頭,近似圓盤狀。如同正常人有高矮胖瘦,約有3%的健康成年人的脾臟尺寸超過正常標準,但並無相關的健康問題。評估是否有脾臟腫大,醫師會請受檢者平躺,醫師用手觸壓受檢者左上腹肋骨下緣處,如果可以摸到超出肋骨下緣的脾臟邊緣,就需懷疑脾臟腫大的可能。
引發脾臟腫大的原因有造血系統異常,例如罹患血癌、淋巴癌,或地中海貧血等先天性貧血症;此外,脾臟循環的問題也會引發脾臟腫大,例如肝硬化導致脾靜脈流向肝臟的血流阻力增加,脾臟淤積血液引發脾臟腫大;心臟衰竭、細菌感染也都會引發脾臟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脾臟腫大;人體代謝功能異常也是脾臟腫大的原因之一,例如罹患肝醣儲積症的病人,因為代謝功能異常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堆積在脾臟,進而引發脾臟腫大。
其他疾病威脅脾臟健康
慢性疾病,例如肝硬化引起脾臟腫大,早期大多數都沒有症狀。直到脾臟腫大到相當程度,脾臟外膜受到牽扯,或者壓迫到鄰近器官,例如胃或腸道,才可能產生症狀,例如上腹痛、左胸痛、背痛、或容易有飢餓感。
脾臟腫大若是因急性病程,如感染、血癌等因素在短時間造成,病人較容易產生症狀。若脾臟腫大伴隨貧血,病人可能會有疲勞感、暈眩、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腫大的脾臟在極少數情況下會自發性破裂,造成內出血及休克,有生命危險。
病態的脾臟腫大通常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造成脾臟腫大的這些疾病,自然會對病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肝硬化造成的脾臟腫大,病人通常罹患慢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有肝功能異常、腹水、抵抗力低下等問題;心臟衰竭會造成脾臟、肝臟的血液回流不順,因而引發脾臟腫大,患者會有心衰竭的症狀,如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若脾臟腫大是因為病人遭細菌或病毒感染,此時也必須找尋病原以治療感染症。因此,脾臟腫大的病人一定要就醫治療,找出致病原因,對症下藥。
肝硬化與脾臟腫大相關
肝硬化是脾臟腫大的病因之一。在慢性肝病盛行區域例如台灣,看到脾臟腫大,就要注意病人有無肝硬化。肝硬化會使匯集脾臟血液的肝臟門靜脈產生高壓,脾臟血液因為這一高壓所生的阻力,無法順利流向肝臟,因此血液堵塞在脾臟,造成脾臟腫大。這時,脾臟內的血液又會自尋出路,有時大量脾臟血液走向胃或食道靜脈,造成胃或食道靜脈鼓起來,稱為胃靜脈曲張或食道靜脈曲張,如不及時處理,病人往往會因為曲張破裂出血而死亡。
左上腹避免受碰撞
脾臟腫大的處置一般是針對原有疾病如感染、肝硬化、或血液疾病加以治療。單就脾臟腫大的治療,除非產生疼痛症狀影響到病人生活品質,才會考慮手術摘除脾臟。
有時為了病人後續的其他治療,也會手術摘除脾臟,例如脾臟腫大造成血小板過低,病人因為要接受重大手術,必須提升血小板減少手術出血風險,此時會考慮摘除脾臟;或有些病人為了減少器官移植後發生排斥,也會考慮摘除脾臟。由於脾臟是免疫系統的一環,摘除脾臟後,較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在日常生活,脾臟腫大的病人應該避免脾臟所在的左上腹部遭受碰撞,因為腫大的脾臟可能因碰撞而破裂出血;脾臟腫大若是造成血小板低下,血液凝結功能變差,鼻腔與牙齦等處容易出血,頭部外傷時也容易顱內出血。因此,避免碰撞與碰撞造成的外傷,是脾臟腫大病人在生活上必須嚴加注意的。
◎ 懷疑脾臟腫大,要做什麼檢查?
通常需要先觸診,初步確認脾臟是否超出肋骨下緣。另外,醫師會視需要安排X光檢查或超音波,X光檢查可以看到脾臟下緣的位置,超音波可直接觀察脾臟的大小是否正常。
此外,為了察明病因,醫師會問診,確認是否去過感染疾病盛行的高危險地區,並抽血檢查有無血液疾病、有無B型或C型慢性肝炎等;如懷疑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脾臟腫大,還要作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查。
Q:摘除脾臟後,如何降低感染的風險?
A:摘除脾臟後,因為證據顯示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增加,目前醫界的標準做法是病人必須在脾臟摘除手術至少14天前及摘除手術14天後,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因為有部分證據顯示,摘除脾臟後感染革蘭氏陰性菌、腦膜炎與b型嗜血桿菌的風險增加,因此會建議病人施打能預防這些細菌感染的疫苗,但此尚未成為醫界共識。
此外,脾臟摘除後,應該加強自我健康管理,例如勤洗手、感染疾病流行時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避免感染。
Q:脾臟愈大,功能愈好?
A:脾臟愈大,不代表脾臟的功能愈好;相反地,如果脾臟過度腫大,超過正常的範圍,通常代表有肝硬化或血液病等其他疾病纏身,應該及早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