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49期

出刊日:2010-01-15

返回上一層

健康食品 愈吃愈健康?

市售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五花八門,謹慎使用下有可能為健康加分,但若使用不當則可能引來健康危害。相關的健康知識,您不可不知!

諮詢/郭旭格(台大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鄭金寶(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撰稿/吳靜美

當生活水準提高,大家對食品的要求也相對提升,不但希望食物能填飽肚子,最好還對身體有益,能使人更健康,於是許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幾罐號稱是「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的身體保養品。但市售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種類繁多,業者所聲稱的神奇功效又讓人眼花撩亂,真不知該如何選擇?

什麼是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在過去原本是一種日常用語,許多人把食用之後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品,都稱為健康食品。不過自從健康食品管理法在1999年公布、2000年實施之後,「健康食品」已經變成一種法律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可增進民眾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對人體結構或機能有影響,且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功效,而且只有經過衛生單位認證的食品,才可宣稱為健康食品;不過因為健康食品也就只是食品而不是藥品,所以並不具有治療及矯正疾病的醫療效能。

除了經過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之外,其他標榜對民眾健康有幫助、但並未經過衛生署認證的食品,在合法範圍內,隨著業者的巧思,都可稱為保健食品、養生食品、機能性食品、營養食品、天然食品等各種類似的名稱。

另外,健康食品可根據衛生署認證通過、提供特殊營養成分或具有特定保健功效的項目,特別加以標示或宣傳廣告,但其他未經認證的食品,不論標榜天然、保健、養生或任何名稱,其廣告都不能宣稱具有任何特定保健功效。

健康食品需經衛生署認證

民眾使用健康食品,無非是希望能使身體更健康,對心血管、免疫、泌尿等系統有助益,不過不同的食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同,功效也有所差異。

目前衛生署核定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共有調節血脂功能、調整腸胃功能、調整免疫機能功能、改善骨質疏鬆功能、牙齒保健功能、調節血糖功能、護肝功能(針對化學性肝損傷)、抗疲勞功能、延緩衰老功能、促鐵吸收功效、調節血壓功效、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等共13項,當食品符合其中一項功效類別時,就可以依照其所符合的類別,向衛生署申請健康食品許可證。目前經過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共有160多種。

雖然健康食品是有衛生單位認證的,但在標示或廣告時,只能依照衛生署所核准的主要功效類別,不能老王賣瓜,例如明明核准的是調整免疫機能,廣告時就不能自行延伸到延緩老化、抗癌等功效,因為那些都不是衛生單位認證的功效項目。

健康食品非藥品 無法治病

健康食品與藥品完全不同。依據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指的是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說,健康食品並不是以治療及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只是提供特定的保健功效,但並不具有療效或治病的功能。而藥品的研發,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臨床試驗、人體實驗等嚴格過程,對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或作用,以治療或改善疾病為目的。

劑量與使用時機的不同,有時也會成為健康食品與藥品間的差異。例如從成分來看,藥品大多經過純化,特定成分的劑量較高,而健康食品則以特定方法分離或精製某些有效成分,濃度較藥品低,也可能同時含有其他的保健成分;健康食品用來保健,而藥品則用來治療病。

和保健食品比起來,健康食品是經過衛生單位認證的,所以有一定的品質與保障。從外觀上看來,標有健康食品、衛署健食字號及綠色橢圓標識的,才是衛生署核准的健康食品。另外,民眾也可直接上衛生署網站查詢,所有經核准的健康食品品項都可以查的到。

謹慎使用 避免傷害

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的規定,健康食品必須經科學化的保健功效評估試驗,或依學理證明其無害且具有明確及穩定的保健功效;而保健食品屬於食品,一般而言也比較不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不過在某些較少見的情況下,例如同時也在服用其他藥物、患有某些疾病等,仍可能吃出嚴重的問題。

例如:日前一名原本腎功能不太好、又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因意識不清、心跳緩慢,送到台大醫院急診,醫師一一檢查所有過去醫師開給他的各種慢性疾病藥物,仍查不出造成異常的原因;最後發現患者體內的鉀離子非常高,一再向患者家屬詢問是否也在服用其他藥物,才發現患者平時會吃一種目前非常熱門的抗氧化保健食品,但其副方中含有很高的鉀離子成分,才造成問題。

又如鈣質及維生素D的攝取,對老年人、骨質疏鬆的患者等都有不少好處,不過不同年齡層的建議攝取劑量不同,並不是吃越多越好。例如日前台大接獲的一名患者,因為聽說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非常重要,平時非常重視牛奶、起司等的攝取,每天還會補充維生素D加鈣的保健食品,以及多種綜合維生素等營養補充品,結果體內堆積了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有一天因意識不清送醫。

因此,即使是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有慢性疾病或使用其他藥物,在使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之前,最好還是先詢問主治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食品。

小心健康食品的藥物交互作用

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雖是食品,通常比較不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但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或服用其他的藥物,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造成藥物交互作用。

例如有些人會使用銀杏製品,希望能預防失智或促進血液循環,但如果是心律不整、平時必須服用抗凝血劑,或因心血管疾病而服用阿司匹靈等的患者,亂用銀杏製品反而容易造成出血;又如高血壓患者,有些降血壓藥物會使血鉀偏高,如果又使用添加鉀離子為副成份的健康食品,就可能造成血鉀濃度過高,而發生危險。

因此在使用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之前,一定要注意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使用前最好先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必須服用很多種不同的藥物、又很喜歡使用保健食品,許多有經驗的醫師,在慢性疾病患者回診時,往往會多問一句:「最近有沒有在吃什麼其他的保健食品啊?」

問專家、看標示、注意保存期限

很多人購買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往往道聽塗說,樓上王媽媽介紹可增強抵抗力的、隔壁老張說他吃了精神百倍的、還有兒子買來孝敬的……結果家裡堆積如山的保健食品,沒有一罐吃完,營養師營養諮詢門診裡常遇到的困擾之一,是患者帶來幾10瓶的保健食品,有一半是過期或不適合患者使用的。

因此選擇健康或保健食品時,最好先向專家詢問,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較有保障;購買時,包裝外觀一定要完整,標示要清楚,例如製造日期、保存期限、營養成分、使用及保存方法、有無禁忌或規範等。如果是健康食品,則不妨先上衛生署網站查詢,是否經過認證。

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身體狀況與生活作息,健康食品的使用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營養師建議,最好有需要才買、有需要才用;使用前一定要先問醫師、營養師等專家的意見,並注意與自己正在服用的藥品,是否會交互作用、是否可以合併使用等;使用時,則要注意使用時間及使用劑量,即使是健康食品,也不是吃越多越好,仍不可過量。

此外,健康食品的涵蓋範圍廣泛,其中不乏含有糖、油等成分的常見食物也屬於健康食品,因此使用時,還要注意這些部分可能造成的熱量等問題,食用量要多加注意。 

服用前先考量自身所需

對於一般人而言,健康食品用與不用,不會有很大的效果差異,但每個人有不同的體質與疾病,適量使用是可以的,過量使用就不行。

老年人比較容易骨質疏鬆,因跌倒而造成骨折,可在醫師的建議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尿路感染風險高的人,例如糖尿病患或中風患者的神經性膀胱、常尿路感染的女性等,醫師有時會建議可使用含花青素的蔓越莓保健食品;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則可多吃富含ω3的深海魚,如果平時較少吃魚,則可適當補充含有ω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不過「魚油」不等於「魚肝油」,可別混淆了。其實各種健康食品各有不同的功效,使用前向專家詢問適合自己的,就不會有錯。

但有些人並不適合使用特定的健康食品,例如腎功能不佳的患者,維生素D會影響體內代謝,因此這類的健康食品就不適宜;目前很夯的紅麴,對降低膽固醇有助益,但膽固醇過高者,如果已在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就不宜再使用紅麴健康食品,以免造成肝臟或肌肉的副作用;而使用多種藥物的患者,不論使用何種健康食品,一定要先與醫師討論。

吃出問題怎麼辦?

萬一健康或保健食品吃出問題該怎麼辦?雖然多數健康食品的危害不大,但若有發燒、出血、腳腫等症狀時千萬不可輕忽,除了儘速就醫之外,最好把所使用的保健食品全帶給醫師看,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此外,衛生署設有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當民眾使用健康食品或膠囊錠狀食品,卻出現非預期的反應或危險時,可即時通報,希望藉此能發現保健食品可能引發的健康危害,提升保健食品使用的安全性,避免有人重蹈覆轍。

標榜功效≠真功效

健康或保健食品之所以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是因為它所標榜的各種功效非常吸引人,國人本就非常重視吃,如果吃吃東西就能讓人變健康、減少病痛,真是何樂而不為!但可惜的是,有些保健食品的功效,不見得有他所標榜的那麼神奇!

例如一般使用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葡萄糖胺,目前各國研究它對於關節的保護成果,結論並不一致,而一般人常把它與改善骨質疏鬆畫上等號,其實是完全無關的,也就是說,葡萄糖胺並無法改善或預防骨質疏鬆;還有部分葡萄糖胺產品會加入軟骨素成分,其對退化性關節炎的實際改善效果,仍有待研究。

又如攝護腺肥大,國外頗流行用鋸棕櫚健康食品來改善,國人則常喜歡用南瓜子來預防保健,不過研究卻顯示,前者無法證實對攝護腺肥大有改善功效,後者則目前尚無有力的醫學證據,還不如回歸正統治療,可能效果更快更好些;而被喻為青春素的DHEA(Dehydroepiandrosterone),所有研究都顯示,對其所宣稱的抗衰老神奇功效、認知功能、體能、外貌或身體降低血糖能力等並無效果,反而讓癌症專家憂心,高劑量的DHEA可能增加某些患者罹患乳癌或攝護腺癌的機率。

Q&A

Q:天然的東西最溫和,所以天然萃取的保健食品怎麼吃都不會出問題?

A:並非如此,過量攝取仍可能因體內堆積,造成肝腎負擔,例如脂溶性維生素;或與藥物交互作用而造成危險。因此使用前最好先詢問專家的意見。

Q:藥是生病的人吃的,健康人則適合吃保健食品?

A:其實健康的人不一定要吃健康食品,再多的維生素或營養食品都無法取代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平常作息,而每天至少5份蔬果就能補充大多數維生素的需求,加上適量與合宜的運動,就能維護身體健康;而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及高危險群,醫師有時也會建議使用某些健康食品,來保養或補充。

Q:吃健康食品應定期檢驗身體哪些功能?A:定期檢查仍應著重在慢性疾病的部分,患者若也在吃健康食品,則在定期檢查時要注意對疾病的影響、及對肝腎功能的負擔。

Q:為什麼美國的健康食品帶回台灣就變成醫師處方的藥品?

A:是健康食品或醫師處方用藥,與業者向所在國家衛生單位申請的項目有關,而非衛生單位「規定」它要屬於藥品或健康食品,唯衛生單位會視實證醫學的成果,予以審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