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
出刊日:2006-10-15
返回上一層兩岸三通熱 肝病無國界
諮詢/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撰稿/盛竹玲
撰稿/盛竹玲
案例一:
做成衣起家的李董到大陸投資設廠,因擴廠忙到焦頭爛額,於是召來長子幫忙。父子倆人在異地攜手打拚,辛勤付出總算換來事業蒸蒸日上,不料2年後的某天,李董的長子突然腹痛如絞,緊急送醫診治,才發現原來是肝臟腫瘤破裂出血。
經過一番急救,病情稍穩後被緊急送回台灣就醫,診治的醫師相當訝異,李先生在出國前已經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卻沒想到出國2年間完全未做追蹤檢查,直到肝臟右葉長出10公分大的腫瘤引爆危機,才驚覺到事態嚴重。
案例二: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的兒子陳澤寵先生,去年至大陸旅遊期間感到有些不適,以為是染了風寒,於是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做健檢,結果檢出肝腫瘤,在醫師建議下,在該院開刀治療,不料術後10天出現急性肝衰竭,緊急轉往武警醫院換肝,可惜最後仍挽救不回寶貴的生命。
近年兩岸交流日漸頻繁,國人赴大陸旅遊人與日漸增;而長駐大陸的台商也有數十萬人。兩岸三地都是肝炎的盛行地區,但大陸醫療水準參差不齊,而衛生環境也欠佳,到當地旅遊或洽商的民眾若不稍加注意,則像前述提到的這些案例與情節便可能不斷地在異地上演。
到底國人在大陸要如何保肝?這要從肝炎的二種傳染途徑談起。
A型及E型肝炎與環境衛生有關
有些肝炎都是經由口腔食物傳染的,病毒是由嘴巴食入,在胃腸道繁殖,由糞便排出,因此,很容易經由飲食、團體生活而傳染。
以A型肝炎為例,台灣30歲以上的成年人絕大多數在幼兒時期即感染過A型肝炎,而對A肝具有抗體;隨著台灣衛生條件大幅改善,公筷母匙、免洗餐具的普遍使用,使得現今的年輕人及小孩9成以上不曾感染過A肝病毒,對A肝沒有防護力,這些人到A肝流行的地區旅遊,很容易會在吃進不潔的食物後遭到感染。
A型肝炎及台灣相當罕見的E型肝炎,都是經口傳染的病毒性肝炎,所以這2種肝炎的有效預防方法都是注意飲食及飲水衛生,忌吃生食。上海在1988年曾因毛蚶受A型肝炎病毒污染,而引起A肝大流行,當時的感染病例數高達30多萬人,顯見A肝感染力的可怕。
打算要到大陸旅遊或長期工作者,最好在出國前先抽血檢查有沒有A型肝炎抗體,如果沒有抗體,最好接種A肝疫苗,以防萬一。
完整的A肝疫苗注射為施打2劑,第一劑打完隔半年打第二劑,通常打完第一劑一個月後就有90%的防護力,如果來不及在出國一個月前接種A肝疫苗,也可以先打免疫球蛋白應急。
至於E型肝炎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防範之道一樣是注意飲食衛生、多洗手,避免生吃魚貝海鮮(如生魚片、生蠔、蚌等)、未煮熟的蔬菜(沙拉)及未削皮的水果等。
B肝及C肝是經血液及體液感染
至於B型肝炎及C型肝炎則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大陸B肝人口眾多,尤其在台商聚集的大陸沿海省份,B肝更為常見,因此,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刺青或共用刷鬍刀等情形,就有可能感染到B型肝炎。
此外,由於大陸器官移植來源相對充裕,近年來吸引不少肝臟衰竭或腎臟衰竭的台灣患者遠赴大陸換肝、換腎,有些移植器官篩檢不夠完全,造成患者在接受移植後反倒出現B肝或C肝感染。曾有國內某銀行高階主管的太太,就是在國內苦等不到捐腎,於是轉赴大陸移植,器官取得雖然順利,但手術後卻感染了C肝,而引發猛爆性肝炎。
未感染B肝者先注射疫苗
台灣民國74年全面推行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20歲以下之孩子B肝帶原率已大為降低,但成人中有15%~20%為B肝帶原者,60%~70%有B肝抗體,仍有10%~15%的成人沒有B肝帶原及抗體,因此這些人到大陸旅遊,最好先行施打B型肝炎疫苗。
成年人的B肝疫苗完整注射為3劑,一般在施打完第1劑後隔一個月打第二劑,再隔五個月打第三劑。
C型肝炎則還沒有疫苗上市。
B肝帶原者在大陸保肝之道─記得定期追蹤檢查
除了未感染者要謹防在旅遊期間遭到感染外,許多原本已經有B肝帶原的民眾到大陸長期居住時也應特別注意保健之道。因為這些肝炎病毒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引起慢性肝炎再轉變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統計顯示,B肝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會是非帶原者的100倍以上,所以定期的追蹤檢查絕對不可省略。
過去有不少台商,本身是B肝帶原者,在台灣因醫療方便,多有定期追蹤檢查;但到了大陸工作,一方面是不信任當地的醫療技術,一方面是工作繁重,無暇找醫院做檢查,結果一耽擱就好幾年,等到症狀出現求醫診治時,才發覺已經肝硬化,或是肝癌末期。
因此,如果除長期在大陸居住,最好找較好的醫院做追蹤檢。此外,就是每年回台一趟接受完整的肝臟檢查。
肝硬化、肝癌患者出國要提防致命急症
至於出國前就有經知道自已有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則要提防旅途中驟發食道靜脈瘤出血或腫瘤破裂、肝昏迷等急症。
肝硬化時由於到肝臟的肝門靜脈血流阻力增加,因此,血流另尋通路逆流到食道,引起食道的血管澎脹起來形成食道靜脈瘤,壓力大一程度,就會破裂引起大出血,非常危急。
因此,肝硬化病人尤其有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病史者,最好出國先做胃鏡追蹤檢查,必要時先以內視鏡注射硬化劑或結紮,以防萬一。
總而言之,已知有B肝、C肝帶原的民眾,出國前一定要先接受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血中胎兒蛋白測定及腹部超音波等,以免在旅遊期間突發急症,而措手不及。
在大陸飲食 牢記病從口入
此外,目前已知抽菸、酗酒、食用含黃麴毒素的食物及合併感染不同類型的肝炎病毒(如B肝帶原者感染C肝病毒),都會提高罹患肝癌的危險性,而過去兩岸的衛生單位也都曾檢驗出部份的花生或豆製品含高量黃麴毒素,可能是因天候潮濕、儲存條件不佳所致,因此也提醒大家,對於不新鮮的花生或未經檢驗的豆製品、或豆瓣醬、豆腐乳等發酵食品,最好儘量減少食用、成份不明的各式草藥補方也要避免吃下肚。
而出門在外,不管是旅遊中品嚐美酒或工作應酬需要,都務必避免貪杯,並儘可能戒除抽菸的習慣。旅程中作息規律、睡眠充足,必能讓您快樂出門,平安歸!
打點滴、吊大筒,大陸也流行 要儘量避免
「吊水,病好得快!」早年台灣中南部盛行的「吊大筒」,現在也在大陸風行,當地的大小醫院廣設「吊水室」;而這種熱衷打針、打點滴的文化,一旦使用的針頭消毒不完全,便可能成為肝炎病毒的最佳傳播管道。
大陸許多醫院,一早吊水室就擠滿了打點滴的大小患者,人人挽起袖子排排坐,場面好不壯觀。據一位台商表示,有些大陸人生病時超愛打點滴,深信打點滴可以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讓各種病症好得更快。因此,不管是大城市或偏遠鄉下,醫院診所給病人打點滴補充體力的情形都很普遍。
單純的打點滴真的這麼有效?說穿了,不過是補充水分及葡萄糖,加上注射一瓶點滴大約要花2個小時躺著或坐著休息,打完自然讓人覺得舒服些,好像體力變好了;而其實這跟回家好好臥床休息半天,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的效果差不多,只是又多了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罷了。
倒是濫用點滴引發的感染問題不可小覷!台灣早年某些偏遠地區或離島,其居民的C肝抗體盛行率高達30%至60%,而有「C肝村」之稱,如此高盛行率的原因據醫界研判,應與這些地區盛行的打針、打點滴文化有關,但隨著國人衛生觀念的進步和拋棄式針具的廣泛使用,這種「C肝村」正逐漸消聲匿跡。然而大陸目前的醫療水準仍參差不齊,重複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具因而引發疾病感染的案例時有所聞。
提醒前往大陸旅遊或洽商的民眾,萬一旅程中身體不適而需求醫治療時,對於非必要的「吊水」能免則免,除非是嚴重脫水(例如嚴重腹瀉),必須大量、快速地補充水分,或是因疾病造成無法順利經口進食,才需靠打點滴來治療。否則花冤枉錢事小,感染了一輩子揮之不去的疾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了解大陸醫院分級制 求醫更安心
大陸的醫療院所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密醫開業看診,許多台灣遊客在發生急症時,對於是否該就近求醫舉棋不定,而由於當地的台商醫院仍極有限,比較具規模的僅有位在湖南的旺旺醫院及上海的辰星醫院,旅客若能先了解一下大陸醫院的分級制度,在緊急狀況時求醫才能更有效率。
大陸在幾年前頒布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不管是大醫院或小診所,都必須先到當地衛生局申報,經查核始可取得執業許可證,所以就診時要先看這家醫院或診所有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
同時,衛生部的醫院評審委員會也按照醫療院所服務的功能與任務不同,加以區分為1、2、3級,並按評核結果給予3級甲等、3級乙等;或者2級甲等、2級乙等,差一點的就是丙等。
鄉鎮衛生院及城市裡面的基層醫院則評為1級甲等或1級乙等醫院。其中3級甲等醫院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等級。而如果民眾求診的這家醫院不是新設的,卻連級別等次都沒有,就要考量是不是合法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