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
出刊日:2006-04-15
返回上一層標靶治療-肝癌患者新曙光
諮詢/徐志宏、林崇哲(台大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
撰稿/丁彥伶
撰稿/丁彥伶
前言
王先生二年前發現肺癌時,已有其他器官轉移的現象,經過化療之後,未有明顯效果。最後用標靶藥物治療後,二年來,腫瘤逐漸縮小潔失,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由於使用標靶治療來對付癌症,可以精確地作用在癌細胞,而較不會影響到正常細胞,因此療效大為提高,且副作用大為減少。
到底什麼是標靶治療?這是癌末病人的最後一道救命治療嗎?它是否可以突破目前癌症治療的瓶頸?什麼時候才是最恰當的治療時機?最新的發展現況又是如何?且聽我們一一道來。
腫瘤切除總免不了會切除部分周邊組織;放射治療時也老是會傷害到癌症病灶周邊的正常組織;選擇做化學治療,雖然癌細胞會死亡,但不僅會引起掉頭髮、嘔吐等副作用,甚至連正常的細胞也跟著受到池魚之殃。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求一個能夠完完全全只針對癌細胞,但不會影響到正常組織的治癌方式,這正就是「標靶治療」的發展初衷。
很多人一看到「標靶治療」這個名詞,腦海裡即浮現滿是圓圈,一根箭正中靶心的影像。其實標靶治療的正確說法應該是「靶向治療」,它或許可以比喻成治療癌症的的「響尾蛇飛彈」,這種飛彈只要擊發出去後,會自己去尋找敵方飛機的引擎散熱源,藉此精準地擊落敵機。
傳統化療的特色
手術切除仍是實體癌症治療的主流,若要進一步預防癌細胞復發,或是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則會採取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治療。對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等非固態腫瘤的治療,化學治療則是第一線的治療。
有人誤以為傳統的化學治療方式是「亂槍打鳥」,其實化學治療藥物已經有某個程度的「選擇性」了,目前大部分的化學藥物都是以抑制細胞DNA的複製機制達到抑制癌細胞的效果。由於癌細胞是屬於無法受到調控,會快速複製的細胞,因此,化學治療藥物也因而對些快速複製的癌細胞有較顯著的作用,也就是說,傳統化療屬於「毒殺細胞」。
但因為人體的造血細胞、腸黏膜細胞、毛髮細胞及生殖細胞等也都屬於可以快速複製的細胞,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破壞,於是就產生了化學治療時常出現的掉頭髮、嘔吐、血球下降、生殖系統受破壞等的副作用,許多患者甚至會因為這些副作用過強而無法繼續療程,影響治癒率。
標靶治療的原理
標靶治療的原理則是希望針對癌細胞的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轉,阻斷癌細胞生長或修復的作用;或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癌細胞死亡、防止癌細胞擴散的目的。
因此,它就像響尾蛇飛彈一般,是一種智慧型導彈,可以尋跡追蹤目標。因此能直接尋找癌細胞組織、特有的酶或分子、或針對癌細胞表面抗原等不同對象進行攻擊,直到殲滅目標為止。
標靶治療的優點是不會「好壞通殺」,因此治療癌症時不再像傳統化學治療般會引起各種難過的反應,患者能接受更適當的治療劑量,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誰適合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的藥物都是新藥,最老的藥也不過上市七、八年,雖然許多原本核准在某些癌症的藥物,後來發現也可以多方應用在其他的癌症治療上,但必須注意的是標靶治療在核准上市之初重點都不是用於「治癒」,反而是要用來延長末期患者壽命的。
因此剛發現有癌症的患者,如果是初期可以手術切除並且有治癒希望者,最好還是聽從醫囑,先採取開刀方式將癌症病灶切除,不要不敢動刀而想要直接使用標靶治療,否則反而可能會延誤病情,錯過治癒的黃金時機。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效果最好的標靶治療藥物,最好的成效也不過是「延長壽命」、「降低復發率」,至今仍無「完全治癒」的報告,因此想要治癒癌症,還是得靠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才行。
標靶治療的現況
雖然「標靶治療」的作用說得很神奇,不過很遺憾地,並不是對所有的患者都能發揮療效。
像被許多肺癌患者視為最後一線生機的「艾瑞莎」,只有非小細胞癌的效果比較好,而即使說是「療效可達八成」,真正的結果也只能讓晚期的肺癌患者的壽命平均多延長4個月。
又例如「賀癌平」的乳癌治療效果則是能較傳統化療減少60%的復發率,看起來效果最好的「基利克」能讓bcr-abl突變融合基因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存活期從5.6年延長到15年,而「Avastin」則能讓轉移性大腸癌的患者平均存活期延長到20.3個月。
至於肝癌的治療部分,手術完整切除腫瘤目前仍是肝癌的首要選擇,不過由於台灣的患者發現時多半比較晚期,因此,能利用手術整個切除肝癌病灶的患者不多。雖然肝臟移植也愈來愈常被使用;不過只有未發生轉移、且肝功能有一定水準以上的少數患者適用。
目前比較常用的是肝動脈血管栓塞治療(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簡稱TAE)和局部經皮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簡稱PEIT)。前者是阻斷肝癌細胞血液來源,而後者是直接殺死肝癌細胞,另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至於免疫治療、基因治療、仍屬於研究試驗之中。
標靶治療的藥物
目前臨床上已可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大約可分成3大類:
第1類: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也就是所謂的「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的藥物Avastin(癌思停)和用於治療腎癌及可能用於治療肝癌的Sorafenib。
第2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ressa(艾瑞莎)、Tarceva、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道結締組織腫瘤的Glivec(基利克)。
第3類: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例如治療惡性淋巴瘤的MabThera(莫須瘤)、乳癌的Herceptin(賀癌平)。
第2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ressa(艾瑞莎)、Tarceva、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道結締組織腫瘤的Glivec(基利克)。
第3類: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例如治療惡性淋巴瘤的MabThera(莫須瘤)、乳癌的Herceptin(賀癌平)。
標靶治療治肝癌
那麼標靶治療也適用於肝癌嗎?雖然大家都對肝癌的標靶治療寄予厚望,但目前大部的藥物仍在臨床試驗的驗證之中,不過,最近的研究資顯示,已有幾個標靶治療藥物在肝癌治療上,對少數的病患有很好的療效。例如血管新生抑制劑中的(塞得)Thalidomide、Avastin(癌思停)、Sorafenib、訊息傳遞路徑抑制劑中的Tarceva等,都具有5~10%的縮小腫癌機率,(指5~10%的肝癌患者可能因藥物治療而腫癌明顯縮小)。另外也可以使20~40%不等的病患病情穩定3~6個月。
目前「Sorafenib」正在亞洲各國進行最大型的研究,台灣也在其中。「Sorafenib」是一種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可同時阻止腫瘤生長並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擴大。是初步看來,患者用藥後腫瘤明顯縮小5%至10%,有約30%至40%的患者治療後能保持病情穩定3到6個月,看起來效果很值得期待。很可惜的是,醫學界目前尚不清楚為何只有少數的肝癌病患會有明顯的療效,也無法預測那些病患因為某一個治療會得到好處。
由於肝癌患者多半都是慢性肝炎演變,患者多數合併肝硬化,造血等各項功能不佳,若要使用化學治療,因要考慮擔心患者其他的器官功能是否能負荷,在使用劑量上往往較難達到有效劑量,因此化學治療的效果也不太好。
不過,由於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光是有三到四成的患者病情可以維持穩定半年是不夠的,現在要突破的治療盲點,在於要找出最多患者體內擁有、特異性更高的標靶目標,或者是針對不同型的肝癌找出不同的標靶,相信一定能提高治療效果。
當然如果沒有在核准給付的適應症項目內者,但國外研究認為具有效果的其他癌症患者想要使用,也可以請醫師開藥,不過必須自費,每個療程的費用都高達數十萬到百萬元不等。
值得期待的是,隨著更多的標靶治療藥物開發出來,更多臨床治療經驗的累積,未來可以讓更多病患適用於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適用時機
理論上,每個癌病可能都有不同標靶治療,每個病人所適用的標靶治療藥物也可能不同,而目前可用的標靶治療藥物,都不是用在癌症第一線治療,通常都是核准使用在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或是化學治療無效後才能使用。
根據現在的臨床報告資料,衛生主管機關對各個不同藥物通過了不同的適應症。例如:基利克(Glivec)適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艾瑞莎(Iressa)用於第三線非小細胞肺癌轉移,且經兩次化療無效的患者、莫須瘤(MabThera)適用於復發或對化療無效的低惡性B細胞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及瀰漫性大細胞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同時必須符合這些適應症,健保才會給付。
寄予未來新方向
「能精準地只消滅癌細胞而不損傷到正常組織」是全球醫界治療癌症時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所有醫師和患者都夢寐以求的事。也因此,治療目標愈來愈明確的標靶治療已經成為癌症治療最熱門的項目之一。
從7、8年前第一個標靶治療藥物核可上市到現在,在科學家不斷的更迭創新中,歷經了人類基因圖譜大解碼,以及快速分析的檢查儀器的發展,無論是在基因診斷或是分析生化反應等,都能更快速且精確地發現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之間的差異。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醫學研究或許會進入「個人化標靶治療」,依據個人不同體質所產生的癌症特質,尋找屬於個人的異常標靶,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癌症的治療也許只要啟動標靶治療,就能有效地把發生變異的癌細胞通通消滅,讓我們有機會永遠向癌症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