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8期

出刊日:2019-10-15

返回上一層

好心肝故事/小提琴家林孟穎 健檢驚見18公分血管瘤

生平第一次做全身健檢,才知道肝臟內長了大型血管瘤,

撰稿/陳淑卿
 
手術完成時,醫師將切下來的血管瘤給我先生看,竟然比我的臉還大!很慶幸切除了。」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林孟穎小姐,有著音樂家沉靜優雅的氣質,陳述著這段意外歷程,笑著說:「先生說以後不敢吃豬肝了!」

42歲的孟穎從未做過健康檢查,2018年底,國家交響樂團安排團員至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做健檢,團員好評推薦,她雖然自覺身體狀況良好,但由於姐姐30幾歲就因大腸癌轉移肺、腦病逝,從未做過健檢的父親,2018年5月發現胃癌已晚期,有鑑於這些家族史,覺得應該把握這次機會,並加選無痛腸胃鏡檢查,與同為團員的先生安排於11月5日一起做健檢。

第一個檢查項目就是腹部超音波,劉泮甫醫師仔細地掃描多次後說:「林小姐,您的肝臟有顆大腫瘤,但應該是良性血管瘤,會幫您轉診追蹤。」孟穎回想:「當時我對血管瘤完全沒概念,醫師凝重但溫柔的表達讓我不感驚慌,健檢醫護人員的暖心陪同,讓我安心順利地完成其他檢查。」

切除70%的肝,恢復良好
經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安排轉診至臺大醫院,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血管瘤,約18公分大,因是良性,醫師評估切或不切皆可。孟穎一度猶豫,但考量留著可能越長越大,且活潑的4歲女兒常會奔向媽媽懷抱,擔心不小心撞擊有破裂的危險,決定手術切除。「外科吳耀銘醫師說,雖是罕見病例,但對這個手術很有信心,要我不用擔心。」

因孟穎工作時間關係,安排2019年1月16日手術,切除肝右葉、膽囊及左肝的一部份,切下來的血管瘤實際上達20幾公分。要取出這大型血管瘤,L型傷口長達20多公分,術後兩日內無時無刻劇痛,形容比生產還痛。因當時母親要照顧住院中的父親,先生忙於工作,婆婆幫忙帶小孩,孟穎只能自我照顧,在看護的陪伴下,聽從醫囑勇敢努力地下床走動,第三天後逐漸地復原。幸好恢復狀況良好,13天後順利出院。

孟穎說:「因為肝臟切除比較大,吳耀銘醫師本來擔心會肝衰竭,但他很貼心的等到我恢復到穩定時,才告訴我他的擔憂,讓我從開刀前到出院後都沒有擔心害怕的感覺!」

切除70%的肝臟,是什麼感覺?「右腹腔塌陷、空空的,但過陣子,器官似乎就自行調整了位置。」孟穎回想,國中時合唱老師教的腹腔呼吸法,是要把氣深吸到肚子,但總感覺氣吸不下去,上腹腔好像有什麼東西卡住了;懷孕時常覺得喘不過氣,生產後摸腹腔是腫大的,一直以為是產後肥胖,還曾穿塑身衣,但擠壓的感覺更加不舒服。最明顯的是長年不明原因的腹脹感,在手術後消失了。她猜測,這些症狀可能跟血管瘤過大有關。

感謝好心肝迅速轉診、貼心陪伴
孟穎說,自己並沒有B、C肝,也很少看醫生,若非此次做全身健檢,根本不知道身體內藏了這麼大的血管瘤。同時,評估肝腫瘤做腹部電腦斷層時,發現右肺小結節,進一步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所幸無礙,只需每半年追蹤。「好心肝的健檢轉診非常貼心迅速,發現問題並轉診治療是健檢後最重要的一環,特別感謝朱慧敏護理師一路的陪伴安排,讓我很放心。」

「以前就常聽說許金川教授很有愛心、很照顧病人,我只是個小小的病人,許教授還到病房來看我,真的非常感動!」孟穎感激地說:「千萬不要自以為身體好就不做健檢,希望好心肝可以幫助許多像我這樣的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臨床上罕見,慶幸做健檢才能發現。
 
《圖說:林孟穎小姐(左)特別感謝好心肝朱慧敏護理師(右)的貼心陪伴,讓她倍感安心。》

【醫師的話】
大型肝血管瘤,手術需評估

諮詢/楊培銘(本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肝臟內血管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真正的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也不會惡化成肝癌。
肝血管瘤的大小,可從0.5公分至20公分不等,以5公分以下佔大多數,只有極少數會長到10公分以上。

多數的血管瘤是無症狀的,民眾多半是做健檢時或接受影像學檢查才發現。若血管瘤較大,可能因為壓迫附近器官而產生腹痛、腹脹等不適感。肝血管瘤破裂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剛好長在肝臟表面且體積很大,或受到外傷碰撞,否則不必過於擔心會破裂。 

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對肝血管瘤定期追蹤即可,建議一開始發現時第三個月追蹤一次,穩定後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至少追蹤三年比較安心;一旦血管瘤太大或位置接近肝臟表面,造成疼痛或壓迫附近器官,且排除其它可能造成腹痛原因,才會考慮以手術切除。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