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75期

出刊日:2016-07-15

返回上一層

緬懷台灣C肝治療先驅—賴明陽教授

台灣C肝治療先驅—賴明陽教授於2015年8月5日病逝,迄今將屆滿週年。他生前首創C型肝炎合併療法,率先發現以干擾素加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能有效抑制C肝病毒,引領世界,成為C肝治療的準則,造福無數病人,學術成就斐然。他謙遜質樸的為人及偉大貢獻,令後人無盡懷念。
 
撰稿╱梁惠雯
 
賴明陽教授是臺大肝炎防治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師承於「台灣肝病醫學之父」宋瑞樓教授門下,與陳定信教授、許金川教授等人共同鑽研肝病治療,不僅在學術上有獨步全球的卓越成就,在醫學教育及公共政策上亦有貢獻。
 
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是台灣第一個醫學臨床在職碩士班,他於1997年擔任所長,成功推動臨床與學術領域的銜接,同時也先後出任「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及「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對健保肝炎藥物的治療給付上,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
 
賴明陽教授最著名的研究,是發現合併使用干擾素和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慢性C型肝炎,能使C肝患者體內病毒被清除之機率大幅提升,成效遠優於單純使用干擾素治療。此一創新療法獲得國際高度重視,不僅於1996年成功發表於國際消化系權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更成為日後治療慢性C型肝炎主流,對C肝患者的貢獻極大。
 

謙沖質樸 認真嚴謹

談起賴明陽教授,本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推崇他是繼宋瑞樓教授之後另一個「溫良恭儉讓」的典範,靜默、謙虛、不爭鋒頭,在做研究上更是絕對的完美主義,尋根究底,堅持「原創性」,並重視其成果是否能真正為病人帶來「影響性」。如此個性,造就他完成了「比業界啟動的跨國藥物試驗研究層級」還高的C肝合併治療研究,奠定C型肝炎「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的基石。
 
賴教授認為,好的醫師及研究要能成功,不可或缺的配備就是「追求知識的好奇心」,同輩推崇他是難得一見的「真學者」;而被他照顧過的後輩,則是對他無私的提攜之情感念不已。
 

提攜後進 不遺餘力

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讀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時,就是在賴教授的建議下,選定ECMO為博士班研究題目。他說:「賴P是好人,是我的恩師,他的遠見促成ECMO在台灣之發展,間接影響了台灣的重症醫學,或許透過我,也間接影響了台灣的歷史。」現任臺大醫學系主任吳明賢當初也是在賴明陽教授的引薦下,向林肇堂教授學習,成為胃癌權威,吳明賢說:「我能在內科嶄露頭角,於胃腸領域有些許成就,賴教授的知人之明及不遺餘力的提攜之功,絕對不可磨滅!」
 
這兩位不是肝臟學的專家,卻都在賴明陽教授的幫助下,在其專業領域出類拔萃。然而外表看似溫文儒雅的賴教授,在臨床教學上卻是出了名的「嚴師」,他的學生、臺大微生物學科副教授楊宏志說:「若是住院醫師搞不清楚病人的病情,或是態度輕忽、處置上不夠積極,那就等著被K得滿頭包!」
 

教學嚴厲 病人至上

外表溫文儒雅的賴教授,在查房教學時,是一絲不苟異常嚴厲,「病理切片若三天後有正式報告,關心病人的賴教授會在三天又過一分鐘時,就會打來病房問切片結果,讓住院醫師戰戰兢兢、馬虎不得。」這段過往,讓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劉俊人印象相當深刻。
 
事實上,凡是與病人有關的,賴明陽教授均全力以赴、視病猶親,擔任他助理長達25年的江小姐說:「他可以極有耐心的看完每一個病人,每次都是最晚關診的醫師,害得同仁需經常加班,賴醫師常說真的很過意不去,但為了病人有更好的醫療品質,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直到他自己生病嚴重為止。」
 

流芳千古 後世傳頌

賴明陽教授正值發揮長才之際罹患了巴金森氏症,幾次在公開場合上昏倒,曾多次進出急診室。之後他在家中不慎跌倒,引致腦出血及昏迷,於2015年8月5日併發肺炎逝世,享壽70歲。
 
賴教授在生命走到盡頭前,仍為一生懸念的醫學,盡力到最後一刻,儘管拖著病體,依舊到醫院看病人、指導研究生。在他身後遺留下的白板上,寫著「理直氣圓」4個字,正是他一生為人的最佳寫照,令人敬佩。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