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32期

出刊日:2005-10-15

返回上一層

保肝金鐘罩-肝炎疫苗

B肝疫苗可以預防肝癌,真的嗎?
 
專訪/臺大醫院小兒部 張美惠教授 
採訪/撰稿 趙瑜玲
 

前言 

禽流感來了!?全球一片恐慌之中,「禽流感疫苗」成了一般人心中的期待,然而此類疫苗卻仍在研發階段。反觀危害國人更鉅的病毒性肝炎,有些是有疫苗可供預防的,甚至人人聞之色變的肝癌,也可以透過B肝疫苗來有效降低其發生的機會。除了C型肝炎外,B型及A型肝炎都有疫苗可用,何時需用它們?效果又如何呢?

相信許多人對這個廣告情節都印象深刻:兩個小朋友在巷子裡遇到大怪獸張牙舞爪迎面而來,他們不慌不忙拿出奇異果標籤貼在額頭,產生保護作用,大怪獸立刻被嚇呆了,再也不敢作怪。
 
雖然這是虛構的情節,但是的確每個人都希望吃顆藥、打個針,就能身強體健,百毒不侵。疫苗就是有這種功效。最近禽流感疫情全球關注,大家更是頻頻詢問:「有沒有禽流感疫苗可以打?」結果,連一般的流感疫苗都空前搶手,甚至缺貨。事實上,身在台灣,我們更要提醒自己「肝炎疫苗打了沒?」因為,禽流感也許會影響我們一陣子,但是肝炎長久以來卻已經奪走無數國人的性命。
 

B肝疫苗真的能預防肝癌

大家最關心的,每年奪命七千國人,人人聞之色變的肝癌,是否有疫苗可預防呢?「其實,B型肝炎疫苗就是肝癌疫苗」,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率先在1997年國際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這項鏗鏘有力的證據。張教授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施行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政策之後,經過二十年,兒童的肝癌的發生率由從前的十萬分之0.52,降低為十萬分之0.13。也就是說,施打B型肝炎疫苗政策已經有效降低肝癌發生率達75%。而且事實上,另外25%的失敗病例中,有不少是拒打疫苗,或是拒作產檢的B肝產婦沒能及時為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免球蛋白,導致母子垂直傳染所致。
 
至於施打B型肝炎疫苗是否能降低成人肝癌發生率?這個答案可能需等二、三十年才能證實。因為成人肝癌多發生於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而我國是於民國74年施行全面性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等這個新世代邁入肝癌好發的四、五十歲時(民國114~124年),答案將可揭曉。

我們深信這個答案將是:Yes!
 

B肝疫苗是什麼?真能預防B肝傳染嗎?

B型肝炎疫苗本身就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它能誘發體內免疫系統主動的產生有保護作用的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成功率(成功產生出表面抗體)約85~95%。
 
B型肝炎疫苗從1984年的第一代血漿型疫苗發展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相當安全的疫苗。第一代血漿型疫苗是從B肝帶原者的血漿中純化出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先給黑猩猩施打,確定安全不會發病後,才給人類使用。1992年開始使用的第二代疫苗則是基因工程型疫苗,是將B肝病毒的基因萃取出來放入酵母菌中,大量培養產出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所製成。這種疫苗材料成本較低,而且本身只是一種蛋白,沒有受病毒感染的疑慮,所以也不必經過黑猩猩試驗階段,可以快速大量地製造,至此,B型肝炎疫苗已經成功發展到效果佳、風險小、價格降低的程度,可以說是相當進步的疫苗。
 
由於掌握與了解B肝傳染途徑中,由帶原母親傳給新生兒之垂直感染的重要性,我國由新生兒著手,從1984年(民國73年)7月開始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領先全球。根據衛生署及B肝防治小組的調查統計顯示,從開始實施B型肝炎預防注射及孕婦B型肝炎產前檢查後,全國國小一年級兒童的B肝帶原率已經從實施前的10.5%大幅降到1.7%。表示了B肝疫苗確實能阻斷B肝的傳染。未來台灣全人口的B肝帶原率也將會由目前的15%大幅降低。
 

A肝疫苗效期長副作用小,緊急時可打A肝免疫球蛋白

A型肝炎疫苗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疫苗,只要施打兩劑(前後間隔6個月),大約一週後抗體就會慢慢產生,成功率幾達百分之百,其保護作用估計可達數十年。張教授表示,由於A肝疫苗研發成功至今僅約七、八年,對於其保護時效尚未有大規模的統計,但是依據其產生抗體的半衰期推估,施打25年後抗體量才會降低一半,其保護作用應該可達數十年。雖然A肝疫苗長效且安全,但是由於價格偏高,加上國內A型肝炎病例並不多見,而且A型肝炎並不會轉變為慢性肝炎,引發猛報性肝炎的機會也不大,所以並沒有推動全面施打。張教授表示,如果沒有費用上的考量,她建議一般民眾如果血液中沒有A肝抗體(Anti-HAV)也應施打A肝疫苗,特別是經常前往衛生條件落後地區的人,更應該施打。
 
但是,如果臨時需要前往A肝疫區,來不及前後施打兩劑A肝疫苗,怎麼辦呢?可以在出國前兩週至一個月前施打A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應急」,因為A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本身就是高濃度的A型肝炎抗體,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立即產生保護作用;甚至在發現自己可能已受感染時,趕快緊急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經由高濃度的抗體,及時將病毒中和掉。不過,免疫球蛋白畢竟是應急之用,其保護效果無法維持長久,大約半年後抗體就會被分解。
 

C型肝炎病毒變異性大,疫苗仍在研發中

C型肝炎疫苗跟愛滋疫苗一樣,目前仍在積極研發當中。但是由於C型肝炎病毒變異性較高,較難掌握,而且C型肝炎直到1989年才被發現,目前醫學界對於C型肝炎疾病回復、產生保護性抗體的機轉尚未研究清楚,所以C型肝炎疫苗的研發仍有一段路要走。
 

什麼是疫苗、什麼是免疫球蛋白?

當外來的病毒侵入人體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啟動,保護人體不受侵害,這種自我防衛的能力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力」;身體被入侵的病毒誘發出來跟病毒對抗的防衛隊,就是「抗體」及免疫細胞。但是,當體內沒有抗體時,入侵的病毒便會長驅直入,在體內大量繁衍,進行破壞。所以我們最好在病毒入侵前,就事先設法讓人體產生足夠的抗體,嚴陣以待,以策安全,也就是所謂的「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就是「預防注射」的概念。廣義的預防注射包含主動免疫的「疫苗」及被動免疫的「免疫球蛋白」。
 

疫苗-主動免疫

疫苗是一種經過減低毒性處理過的病毒或病毒表面的蛋白,將它注射到人體之後,誘發人體的免疫系統自己主動的產生抗體,主動的產生免疫力,所以稱為「主動免疫」。當然,疫苗不一定是用「注射」的形態,有些疫苗是透過口服,例如預防小兒痲痺的「口服沙賓疫苗」,但無論打針或口服,目的都在誘發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以保護人體不受病毒侵害。
 

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

施打疫苗之後,人體產生的抗體要達到一定的量,才足以形成保護作用,這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難免會遇到「來不及打疫苗」的時候,因此,就需要速效的注射有抵抗病毒效果的抗體,當下就得到免疫力。此抗體的醫學名詞就叫做「免疫球蛋白」。由於這種免疫力不是由體內免疫系統自己產生的,所以叫做「被動免疫」。
 
免疫球蛋白是從曾受疾病感染過後剛復原不久,體內抗體濃度還很高的病人血液中,萃取其抗體,製作成高濃度的、現成的大量抗體製劑,直接注射入人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揮保護作用。然而相對的,其保護作用所能維持的時間就比較短,可以說是典型的「救急不救窮」,用來輔助「救窮不救急」的疫苗,以產生全面性的免疫保護作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