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0期

出刊日:2017-10-15

返回上一層

歐洲爆食用豬肉香腸感染E型肝炎 農畜產品徹底加熱可預防

2017年8月媒體報導,歐洲傳出疑似食用豬肉加工產品感染E型肝炎病毒之案例。英國一項調查發現,上千名E型肝炎病患可能是食用超市販售的香腸而染病,其豬肉來源包括荷蘭與德國。消息傳開後,南韓也將來自這兩國的香腸、火腿等豬肉產品暫時下架。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表示未發現病例。

 

食藥署表示,國人所食用的豬肉僅3%為進口豬,其中以美國和加拿大為最大宗,從歐洲進口的數量極少。不過為預防萬一,提醒民眾,食用農畜肉製品時應徹底加熱,預防E型肝炎病毒感染,保障飲食安全。

根據疾病管制署網站資料,E型肝炎發病症狀與A型肝炎類似,通常為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肌肉痠痛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另外,在已開發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慢性E型肝炎案例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器官移植病人。

E型肝炎病毒流行區通常是環境衛生較不好的區域,多因水源遭受污染所導致,也有可能藉由糞口途徑傳染。在豬血及豬糞中也可分離出基因序列相當近似人類E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故豬肉中的病毒可能經由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而感染民眾。食藥署提供消費者預防E型肝炎病毒小撇步如下:

1. 要徹底加熱:農畜產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

2.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3.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餐飲業者應確保農畜產品之來源,且用水要衛生,不可生飲。

4. 要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品前應徹底洗手雙手,若前往E型肝炎病毒流行的國家旅遊時,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