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
出刊日:2013-01-15
返回上一層破解罹病密碼!肝癌防治全攻略 PART 1 ◎肝癌嚴重性篇
B肝帶原者及C肝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有多高?已有一套適用於東方人的肝癌風險預測評估指標,循著這些指標,可一窺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高低,從而提醒自己應定期追蹤檢查。熟讀此篇肝癌防治全攻略,您也能像偵探一樣,一一破解罹病密碼!
諮詢/楊培銘(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本會執行長)
撰文/李孟華
PART 1 ◎肝癌嚴重性篇
56歲的邱太太去年參加公司所辦的員工健康檢查,經過抽血檢驗發現,她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且肝功能檢查GOT、GPT都高於正常值,甲種胎兒蛋白指數 (AFP)更高達2千多。她收到檢驗報告後,還以為是拿到別人的,因為她一向生活作息正常,從未感受有不舒服的症狀。
邱太太在子女催促下,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醫師告訴她在肝右葉有一顆2.5公分疑似肝腫瘤的異常陰影,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確認她得了肝癌。所幸,經過手術切除後,目前又恢復她最愛的假日爬山活動。
肝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衛生署20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分別居男性癌症及女性癌發生率的第2名,每年約有1萬名上下的新增病例,雖然在2010年時,肝癌已從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的首位退居為第2名,但仍有7000千多人因肝癌死亡,若再加上慢性肝病、肝硬化死亡人數約6000人,因此肝病一直被稱為「國病」。
目前台灣地區仍有多達200萬~25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40~60萬名C肝帶原者,但調查發現,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自己是B、C肝帶原者。相反的,部分民眾對於肝病的認知往往有錯誤的觀念,以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因而誤導了肝病防治的方向。
檢驗有無肝炎 比算命重要
在台灣,9成以上的肝癌患者都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因此,肝癌防治成功的關鍵,首先就要接受B型肝炎及C型肝炎篩檢。如果抽血檢驗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 (Anti-HBs)陽性,代表可能是曾經感染或經由注射疫苗,已產生了保護抗體;如果驗出B肝表面抗原 (HBsAg)陽性或有C肝抗體 (Anti -HCV),前者代表是B肝帶原者,後者則是已感染C肝,需要進一步定期追蹤檢查。
慢性肝炎通常需經過20至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誘導,才會進一步引發肝硬化、肝癌,也就是通稱的「慢性肝炎三部曲」,其中也有小部分的人不經由肝硬化的步驟,而直接由慢性肝炎變成肝癌。至於病毒性肝炎造成肝癌之致病機轉,目前所知仍十分有限,僅能從臨床證據中推測,可能是肝臟細胞長久處於反覆發炎狀態,或因B型肝炎病毒的DNA直接嵌入肝臟細胞中,造成基因重組、致癌基因被活化或抑制癌基因失去活性,因而導致肝臟出現癌變的機會。
至於C型肝炎造成肝癌的機轉,可能與B型肝炎不同,它不會嵌入人體染色體中,而是可能經由病毒本身的致癌性或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而且由於大部分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多半是因輸血或共用不潔針頭所引起,因此由C肝引起的肝癌,年齡層普遍在55~60歲,相較之下,由B肝引起的肝癌患者則較年輕,約在50歲上下。
除了病毒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元凶外,其他會引發肝癌的病因還有很多,包括菸、酒和黃麴毒素等。抽菸除了易導致肺癌、食道癌外,香菸中因為含有致癌物質4-胺基聯苯(4-Aminobiphenyl 簡稱4-ABP)及多環胺芳香烴等,的確會促使B肝帶原者發生肝硬化或肝癌,並使之惡化。
另外,酒精雖然不是致癌物,但對B型及C型肝炎病毒致癌性有加成作用,而且酗酒者容易發生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發生肝癌的機會也跟著提高。至於黃麴毒素會導致肝癌,根據研究顯示,由於國人約有半數體內黃麴毒素代謝解毒基因產生變異,因此肝病患者最好少碰遭黃麴毒素汙染的花生、玉米、大豆等食物。
◎哪些人是肝癌高危險群?
1.肝硬化病人
2.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
3.慢性肝炎病人
4.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