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
出刊日:2011-04-15
返回上一層有屁快放,才健康!
屁的氣味、放屁的次數,竟能反映消化道的健康狀況。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屁憋著不敢放,還可能有害健康!
諮詢/魏淑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稿/黃惠鈴
美國好萊塢男星「小布」布萊德彼特,是有名的型男,全世界有不少女粉絲。不過,幾個月前,美國媒體卻爆料,平時愛小酌兩杯的他,迷上用朝鮮薊調配雞尾酒,但朝鮮薊有容易產生氣體的副作用,害他在臥房裡猛排氣、臭屁連連,熏得同居女友、也是有名的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凍未條,傳出要求分房,一直唱衰兩人戀情的八卦媒體樂得又有話題可炒作。
放屁,除了令旁人掩鼻走避,如果放屁的時機不合宜,例如作重要的會議報告、終於能跟心儀許久的異性約會,或自信滿滿求職面談時,突然「噗——」一聲,當事人肯定尷尬難堪。
人人都會放屁
沒放屁的人別幸災樂禍,以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實上,正常人每天會放屁5~20次,約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氣體,只是你或別人有沒有注意到而已。
屁,正確來說應是「胃腸氣」,指的是動物肛門排出的氣體。組成屁的氣體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咀嚼時吞入消化道的氣體;另一是大腸和直腸內的細菌,在發酵食物殘渣時,產生的氣體。
屁的具體成分因人種和食物來源不同而異,基本上99%的成分都是無味的物質,如氮氣、氫氣、氧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另外1%才是有惡臭味的物質,例如,有如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有糞便氣味的吲哚和糞臭素(3-甲基吲哚);有刺鼻氣味的氨、揮發胺和揮發脂肪酸。
其中,屁中的氮氣和氧氣全部從吞入消化道的空氣而來;二氧化碳大部分源自腸液中的碳酸氫鹽與酸的中和反應,還有腸內細菌的發酵作用;小部分的二氧化碳來自於透過細胞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至於氫氣和甲烷,是完全由腸內細菌分解食物成分所產生。
攸關健康 絕非丁點大「屁事」
俗語中,如果不屑他人的言論,常常損人「在放屁」;或把不值得關注的事,稱作「屁事」,何需大驚小怪!不過,屁的氣味、放屁多少,都能反映消化道的健康狀況。
就正常生理機能來說,放屁是反映腸道活動的重要訊息,這也是為何病人在手術後或做其他治療時,護理人員很關心是否排氣的原因。但,太常放屁的症狀可能暗藏腸躁症或某些器質疾病。尤其如果突然出現過度頻繁排氣,或者上腹有嚴重、長時間或一再復發的疼痛感,特別又合併出現新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出血、體重減輕、發燒或胸痛等,更應該積極尋求醫師診斷。
過度排氣除了可能因為疾病問題外,有時還有其他原因,例如使用抗生素,因而干擾了腸道裡的正常菌;或過度使用瀉藥;或假如你放屁的時間主要在吃完乳製品後,很可能是因乳糖不耐症,身體無法分解乳品中的糖所致。也有人可能因為不能分解吸收人工甘味劑等食品添加物,才一直放屁。
憋住不放,有害健康
放屁無害,因為屁是由多種腸道成分自然組合而成。但是,如果體內有股排氣的壓力、很想放屁,卻刻意憋住,很可能會造成不適。理論上,可能造成腸道擴張及刻意壓制腸道內容物排出,而導致便秘。
不是所有屁都由肛門排出。當腸道內腔的任何氣體成分的部分壓,高於它在血流中的部分壓時,藉由擴散過程,氣體成分就會進入腸壁的血流中。當血液流經肺,氣體可從血液中擴散出去,因而隨著吐氣呼出。假如白天憋住不放屁,晚上睡覺身體放鬆時,通常會不自主地排氣。有些胃腸氣可能混在糞便中,隨著排便時離開體內。
積極對治屁事
如果過度排氣是因疾病引起,得先治療疾病,才能緩解。另外,調整生活型態也有助益。例如,試著釐清哪些食物容易讓你放屁,盡量少吃;少吃油炸、油膩的食物;必要時減少吃乳製品;暫時減少纖維攝取量,待情況好轉,再逐漸加回應有的攝取量等。
益生菌(例如,含有活菌的優格),因為可調整腸道內的菌種,可能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減少氣的產生而減少排氣。針對有些食物成分不被身體消化,因此引起放屁的情形,可吃消化酵素類的補充品,例如半乳糖分解酵素(alpha-galactosidase enzyme),或許可促進小腸和大腸的菌種活動而明顯降低排氣量。
有些辛辣物可能可以減少放屁,特別是小茴香、胡荽、葛縷子、無袋種子(一種印度咖哩香料)、薑黃、阿魏(或叫興渠,是一種印度香料)、土荊介,以及昆布海帶等。
總之,屁事可大可小,但別讓它影響你的健康。
---------------------------------
◎吃什麼食物,放什麼屁
吃什麼食物、吃多少,跟「屁事」大有關係。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肉類,屁中硫化氫、吲哚和糞臭素的含量升高,此時放的屁有明顯臭味。
大多數澱粉類食物,包括馬鈴薯、玉米、麵條、小麥,可說是「屁的製造機」,因為這類食物在大腸被分解時,會製造氣體。而且吃多了澱粉類食物,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屁量會明顯增多。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明顯大於硫化氫、吲哚和糞臭素,而且氣壓增大時,放屁的氣流速度也增大,放的屁就更大聲,但是二氧化碳沒有氣味,所以有「響屁不臭、臭屁不響」和「響屁不臭悶屁臭」的說法。有趣的是,米是唯一不會製造胃腸氣的澱粉類食物。
高纖食物雖然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很不幸地,也較容易讓人放屁。而某些食物因為含特殊物質,會提高放屁的機率,也會改變屁的氣味,例如:
- 紅薯:含有氣化酶,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 白蘿蔔:味辛,性寒,有理氣之效,而可促進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促進腸道蠕動。白蘿蔔含澱粉酶和木質素,會疏理腸氣,所以生吃會放屁,而且有特殊臭氣,俗稱「蘿蔔屁」。
- 洋蔥、韭菜、大蒜:含刺激物質,吃過量時,屁會有洋蔥、韭菜、大蒜氣味,威力驚人。
- 大豆等豆類:含有大量寡醣和蛋白質,可以產生大量的氣體和惡臭物質,因此屁多而臭。
- 如果要避免尷尬,可以把豆類煮過後,浸泡久一點,因為寡醣會水解,可因
- 此降低產生胃腸氣。但這樣一來,也會讓其他可水解的營養素流失掉。此外,讓豆類發酵,也可減少胃腸氣,讓人比較不會「連環炮」。或者也可利用煮過的豆類發酵來的酒,來煮新的豆子。發酵過的豆類產品,例如味增,就比較不會讓人放屁。
- 碳酸飲料,例如可樂、啤酒等,也是會生「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