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1期

出刊日:2010-07-15

返回上一層

左上腹痛,胰臟在作祟

左上腹疼痛難耐,可能是急性或慢性胰臟炎的警訊,不注意的話,可是會要命!

諮詢/章明珠(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許峻彬

胰臟是個經常被忽略的器官,但是您有左上腹部疼痛難耐的經驗嗎?如果有,小心,您可能罹患急性或慢性胰臟炎!

可千萬別輕忽胰臟炎,因為胰臟炎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奏曲,而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發現,是所有癌症中最為惡性的,一旦發現通常已是晚期,化療效果又差,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因為胰臟癌過世時,得年僅61歲。

急性胰臟炎有如生產痛

胰臟是消化器官,位置在左上腹部、胃的後上方。胰臟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兩種功能,胰臟的內分泌功能是分泌胰島素,幫助人體調節血中的糖份;胰臟的外分泌功能是負責分泌消化酵素,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與澱粉等營養素,讓人體能在消化後吸收這些營養素。

胰臟炎分為急性胰臟炎與慢性胰臟炎兩種。急性胰臟炎的症狀是上腹部疼痛,且可能程度不亞於女性生產般的劇烈疼痛,往往須要施打強烈的止痛藥如嗎啡等才能止痛。急性胰臟炎主要的三大原因為喝酒、膽結石、高三酸甘油酯,其餘較少見的原因有膽胰管天生異常、十二指腸乳頭周圍有息肉或腫瘤、高血鈣、基因突變、壺腹或胰臟腫瘤等。有些藥物,例如抗生素裡的紅黴素或利尿劑,也有報告會引發胰臟急性發炎,因此,如果沒有必要,千萬不要濫服這些藥物,以免引發胰臟急性發炎。

急性胰臟炎屬於內科急症之一,約有五分之一的急性胰臟炎患者會有十分嚴重的症狀,甚至引發多重器官衰竭,需住進加護病房嚴密照顧,最嚴重的病患甚至因此死亡。

急性胰臟炎的診斷方法通常看病人有沒有急性上腹痛的症狀,如果病人有突發的上腹痛,且這種疼痛如從上腹部痛到後背,病人因為疼痛蜷曲成蝦米狀,就有可能是急性胰臟炎;此外,醫師會視需要為病人安排抽血檢查或配合影像檢查作為診斷急性胰臟炎的工具。

針對症狀給支持療法

急性胰臟炎並無特別的治療方法,通常是針對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也就是讓病人禁食,以便讓發炎的胰臟有休息的空間,無須再負擔分泌、消化酵素,來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各種養分的沈重任務。此外,會給病人注射點滴補充營養;合併嘔吐症狀或腸阻塞的病人,則可能需要插鼻胃管。施打止痛劑是急性胰臟炎的標準治療,因為急性胰臟炎的疼痛實在令病人難以忍受。如果患者有十二指腸穿孔、急性內出血不止等嚴重併發狀出現,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約有一成到一成五的急性胰臟炎病人,因為體內三酸甘油酯過高,引發急性胰臟炎,若三酸甘油酯居高不下且因此急性期無法改善,則這類病人必須以血漿交換術,即俗稱的「洗血」治療,暫時降低過高的三酸甘油酯,才能使急性發炎穩定下來。但在痊癒或改善之後,仍須以藥物控制三酸甘油酯。

小心多重器官衰竭

嚴重的急性胰臟炎病人,通常會合併有腎臟、呼吸器官等兩種以上器官衰竭,或合併腸胃道出血、解黑便或血便等症狀,這類患者致死率高,同時愈多器官衰竭的病患,死亡率愈高。

如果支持療法見效,有器官衰竭的嚴重急性胰臟炎患者通常在病發後一到兩週,衰竭的器官會恢復功能,但患者仍可能有胰臟腫大、胰臟周圍積水等病症,這些病症在病發後第三週可能會因細菌著床引發胰臟膿瘍、感染性壞死,必須以引流甚至手術方式治療,但有這些病症的患者死亡率也很高。

急性胰臟炎在病人疼痛消解、腸阻塞恢復後,可以開始恢復漸進式進食,通常要先從喝白開水,再慢慢嘗試含糖飲料開始,然後再逐步讓病人喝米湯、吃稀飯,且應注意一定要避免吃油的食物。

另有約一成五到三成急性胰臟炎的病人,在發作當時是不明原因引發的,這些不明原因的患者在痊癒後一定要定期回診、持續追蹤。通常這些不明原因的患者,經過持續追蹤,有三成仍可以找到發病原因,才可針對原因,以戒酒、治療膽結石或降低三酸甘油酯等方式,預防急性胰臟炎再發。

有少數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臟炎患者,在持續追蹤中,發現有胰臟腫瘤甚至是胰臟癌,這也突顯出痊癒後追蹤,對急性胰臟癌患者的重要。

慢性胰臟炎是胰臟癌高危險群 

至於慢性胰臟炎,部分病人沒有症狀,部分病人會有體重減輕、脂肪下痢(大便有點亮亮油油)的症狀。有些病人則是因為有急性發作引發急性胰臟炎,或左上腹疼痛,才發現也是慢性胰臟癌的患者。因為慢性胰臟炎患者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因此慢性胰臟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胰臟癌。

慢性胰臟炎的長期併發症包括胰臟癌,因此被診斷為慢性胰臟炎的病人,千萬不可輕忽;也有部分慢性胰臟炎患者會併發糖尿病,因為胰臟慢性發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有高血糖;但同時也可能因為胰臟發炎,導致胰臟分泌的升糖素也不足而發生低血糖,這種同時會有高血糖也發生低血糖的情形,是較為特殊的情形,是一種特殊型態的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同樣也會引發一般糖尿病會有的腎病變、神經病變,嚴重者得洗腎。

六大病因猶如吃人的老虎

慢性胰臟炎的六大致病原因,可縮寫成英文字母「TIGAR-O」,發音有點像「老虎(TIGER)噢(O)」。慢性胰臟炎雖然不是貨真價實的老虎,但以慢性胰臟炎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來看,慢性胰臟炎也可說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虎。

T代表喝酒、抽菸、高三酸甘油酯等毒性(toxic)與代謝性原因;I指不明原因(idiopathic);G是指人體PRSS1基因等(genetic)突變變異;A則是自體免疫(autoimmune)疾病;R指反覆發作(recurrent)的嚴重急性胰臟炎;O指因任何原因引起膽管阻塞(obstructive)之原因,均可能引起慢性胰臟發炎。

慢性胰臟炎因為患者可能無症狀或是有體重減輕、排油便、慢性上腹痛等症狀,使得早期診斷相當不容易。對於懷疑有慢性胰臟炎的患者,通常會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血糖、胰臟分泌酵素等,醫師會視需要安排超音波或其他的影像檢查,確認有無胰臟鈣化、結石、膽管的變化或偽囊腫等變化。

以目前的診斷標準而言,如果影像下有胰臟鈣化或結石,通常就不須手術或切片取胰臟組織,即可診斷是慢性胰臟炎。若影像檢查尚未出現有胰臟鈣化或結石,但又高度懷疑是慢性胰臟炎;且用其他方式無法確診有慢性胰臟炎,或與胰臟腫瘤無法區分時,就必須進行取得胰臟組織切片,透過顯微鏡觀察切片組織是否異常,才能確定診斷。

定期追蹤找出所有病因

慢性胰臟炎唯一有特別藥物治療的,是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慢性胰臟炎,這類原因引發的慢性胰臟炎,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發現有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眼或口乾等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此類自體免疫慢性胰臟炎的特效藥是類固醇,有可能使肥腫如香腸的胰臟消腫,達到緩解或痊癒。如果合併有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者,也可能要配合其他藥物一併治療。

其餘原因引發的慢性胰臟炎並無特效藥,只能以控制症狀或追蹤的方式治療。例如,無症狀的病人,仍要戒菸、戒酒並定期追蹤;有體重減輕、排油便等症狀的人,因為胰臟分泌的酵素不足,需服用胰臟酵素補充其胰臟功能之不足,才能避免油脂因為胰臟酵素不足,無法被人體吸收,進而造成人體長期無法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引發骨質疏鬆等長期後遺症;有疼痛症狀的患者,有時需要轉診到疼痛科治療,也須注意是否有因長期疼痛引發憂鬱症等心理情緒障礙。合併糖尿病者,亦要同時控制糖尿病。

不過,民眾要注意,慢性胰臟炎也可能有多重致病原因,例如喝酒、高三酸甘油酯、基因變異、膽管阻塞等,在同一個病患同時存在,因此只要被診斷或懷疑慢性胰臟炎,就要跟醫師配合,將所有可能致病原因都找出來,再配合戒酒、藥物控制症狀或追蹤等方式治療。

同時由於基因變異引發的慢性胰臟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升高10倍~100倍左右,如果又有喝酒等其他多重原因,風險又更高。因此,慢性胰臟炎患者一定要儘量找出所有致病原因,針對原因加以控制、治療或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或降低罹癌風險;或者即使不幸罹癌,也能因為定期追蹤,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胰臟癌。

30~35歲前發病考慮基因篩檢 

如果是不明原因引發的慢性胰臟炎,且又在30~35歲前發病,屬於早發型慢性胰臟炎,因為這種早發型患者,終生罹患胰臟癌的風險相當高,更要考慮基因變異的可能,進一步篩檢。 


Q:解便後有油脂浮在上面,要小心是胰臟功能不好嗎?

A:解便後有油脂浮在大便上面,稱為「脂肪下痢」,小腸疾病或做過胃切除手術的病人,也有可能會有這種症狀。如果排除以上兩種原因,有可能是胰臟外分泌功能不好,也就是胰臟分泌消化脂肪酵素的功能不佳,造成脂肪無法吸收而排油便。

Q:胰臟炎會變成胰臟癌嗎?

A:急性或慢性胰臟炎病人,確實有引起胰臟癌的可能跟風險。約1%~5%的急性胰臟炎患者,有這樣的風險;慢性胰臟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隨原因多寡,風險增加的機會不等。例如,有基因變異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增加10~100倍;如抽菸又會增加兩倍罹癌風險;如有糖尿病,再增加兩倍罹癌風險。所以因多重原因引發慢性胰臟炎的患者,千萬不可忽視胰臟炎引發胰臟癌的可能。

Q:胰臟炎會不斷復發嗎?

A:胰臟炎確實會不斷復發,因此一定要找出致病原因,而且絕大多數胰臟炎都能找到病因。曾有急性胰臟炎病患發作後一再復發,3、4年之間,竟然復發達30次,體重也減少了10公斤之多。經過診斷後,其實這個病人多次發作中,只有10次是急性胰臟炎發作,其餘幾次發病是慢性胰臟炎發作,所以急性胰臟炎的病人要注意慢性胰臟炎的可能,診斷為慢性胰臟炎的患者,也要注意胰臟炎有無急性發作。

慢性胰臟炎致病原因(TIGAR-O),治療與保健

 

致病原因

 

T

中毒性

(Toxic

I

原因不明

Idiopathic

G

遺傳性

(Genetic

A

自體免疫

(Autoimmune

R

反覆發作型

(Recurrent

O

阻塞型

(Obstructive

致病原因

喝酒、抽菸、高三酸甘油酯等毒性與代謝性原因

不明原因的原發性胰臟炎

人體PRSS1等基因變異; 家族遺傳傾向

自體免疫; 可合併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

反覆發作嚴重的急性胰臟炎

胰管阻塞

治療

戒酒、戒菸、控制三酸甘油酯

症狀治療

尋找變異的基因; 家族史詢問;症狀治療

以類固醇藥物治療; 同時控制自體免疫疾病

尋找引起急性發炎的原因並去除之

尋找胰管阻塞的原因並治療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