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用藥對肝功能之影響 楊培銘教授一次說明 

返回上一層
B肝患者長期用藥,雖然目前沒有出現副作用,但為什麼醫學界還是主張不應終生使用?肝功能異常時的用藥標準是什麼?還有藥物性肝炎為什麼難以判斷?這些肝基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一一說明。
 
楊教授曾經在《好心肝》會刊第88期撰文指出,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和口服抗B肝病毒的藥物被應用於治療慢性B肝患者已超過20年,全世界(特別是亞洲國家)累積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雖然瞭解這些藥物用於治療慢性B肝患者之終極理想目標是病人血清B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HBsAg loss)轉陰(seroclearance),亦即所謂的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但也清楚認知這個目標真的很難達成,可能需要許多年;而另一方面,肝病醫學界也確定這些藥物不應終生使用,因為無限期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會面臨幾個問題:1. 安全性之疑慮,如:腎毒性及骨密度變少,甚至肌肉及周邊神經病變; 2. 抗藥性之發生;3. 經濟負擔,包括健保單位及個人;4. 病人服藥的順從性。而干擾素的副作用也讓病人怯步,不可能長期使用。
 
至於沒有BC肝卻出現了肝功能異常,醫師開了保肝藥就能恢復嗎?楊教授也表示,其實肝指數異常,不是單純用藥就可以,而是要揪出原因,除了臺灣常見的B、C肝之外,就屬脂肪肝為常見因素,也不能排除自體免疫肝病、新陳代謝異常等等較少數的致病因素,如果暫時找不到原因,就持續密切追蹤,除了看ALT數字,也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另外還有藥物性肝炎,不過很難證明哪一種藥物有直接關係,最好證實的方法就是停藥,但停藥茲事體大,必須先跟原來醫師評估採取停藥措施,是否會影響原有的病情?例如治療灰趾甲,一旦停藥不會造成生命威脅,但化療中的抗癌藥物,一定要透過專業評估後才能決定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