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上市 誰該施打?|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新冠肺炎讓帶狀疱疹風險提高?皮蛇繞身體一圈會奪命?|好心肝˙好健康
 
免疫力降低或罹患新冠肺炎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帶狀疱疹的威脅緊跟在後,到底為什麼?被稱為皮蛇的帶狀疱疹又有哪些迷思呢?
 
諮詢╱孫維仁(臺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麻醉學科教授)
 
原文內容請見:https://pse.is/4gxxrp
============
近來許多民眾在罹患新冠肺炎痊癒後,出現帶狀疱疹,比例不低。根據2022年3月於《傳染病開放論壇》期刊發表的一篇回溯型世代研究顯示,在近200萬名民眾資料中,有39萬名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其中50歲以上的民眾在確診後,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提高15%;若曾因新冠肺炎住院,風險將提高至21%。這兩年全面開始施打新冠疫苗,門診也出現不少民眾打完疫苗後,在施打側的臉部、胸側出現帶狀疱疹。
 
至於為何罹患新冠肺炎或施打疫苗後,會提高帶狀疱疹發作機率?原因目前仍眾說紛紜,有醫師推測:身體免疫力是固定產量,因為新冠病毒與新冠疫苗過於強大,免疫系統需要出動大量免疫細胞協助製造對付新冠病毒的抗體,以致全身整體免疫力下降,剝奪了原有產線功能,讓殘留體內多年、伺機而動的帶狀疱疹病毒,找到機會突破防線。因此建議:新冠肺炎痊癒後或者剛施打完疫苗,需要給身體2週的復原時間,暫停從事馬拉松或登山等劇烈的運動,避免帶狀疱疹趁虛而起。
 
根據衛福部的報告指出,每個人終其一生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約三分之一。成人復發的帶狀疱疹與幼童好發的水痘,就是同一種病毒。成人的帶狀疱疹是體內病毒「復發」,並非新病毒「感染」。病毒的來源是小時候罹患水痘後,水痘病毒並沒有消失,反而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當免疫力正常發揮時,可以與身體和平共存,一旦免疫力稍有下降,例如情緒壓力過大、體能過度操勞、連續數日失眠時,潛伏在神經節中的病毒便可能甦醒,並迅速轉移陣地,沿著背根神經,竄出神經末梢,終於在皮膚真皮層釋放。此時人體巡邏的免疫軍團-巨噬細胞與T細胞,會立刻翻出記憶,辨識出病毒,展開撲滅病毒的行動,在皮膚表面留下戰鬥的痕跡,形成一片獨立分散的小水泡,依著神經皮節區的走向分佈,形成讓人痛不欲生的皮疹。
 
迷思1
皮蛇繞身體一圈 會死亡? 
 
因為背根神經節的起點是從脊髓左右個別獨立發出,從背後環繞至身體前方,左右兩側並不相連,每次病毒復發時常以帶狀的分佈呈現,因此俗稱「皮蛇」。民間相傳「皮蛇」繞體一圈就代表病入膏肓,會有死亡之虞。其實這是無稽之談,因為神經分布的特性,不易出現繞身體一圈的情形,但若患者免疫力極差,就可能出現疱疹全面啟動的狀況,此時的病毒已經突破防線,甚至侵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才可能有生命危險。
 
迷思2
得到帶狀疱疹 會終身免疫?
 
傳統說法認為得過一次帶狀疱疹,終身不會再得,其實是錯誤觀念。皮膚症狀完全癒合後,帶狀疱疹病毒也只是繼續回到神經節潛伏,即便是用足了7天抗病毒藥物,也無法完全廓清病毒,更不會降低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因此未來當免疫力再次下降,帶狀疱疹就可能捲土重來。尤其是免疫力差的患者,帶狀疱疹甚至可能每年發作,而成為惡夢。
 
在醫師臨床經驗中,曾有骨髓移植患者胸口的人工血管周圍發生帶狀疱疹,影響到癌症治療,不得不改從手臂打藥物,但是等皮疹康復後接著每個月施打化療藥物,人工血管處又會出現帶狀疱疹。 
 
雖然多數情況下,帶狀疱疹發病的過程僅造成皮膚表面的小水泡與急性期的神經痛,平均在2∼3週內會結痂,之後逐漸痊癒。但是仍有少數患者往三叉神經、顏面神經等方向蔓延,在眼睛、耳朵等處發作,不積極處理的話,可能有神經癱瘓、顏面神經麻痺、失明、聽覺異常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危險。另外也可能影響會陰部運動神經,而出現大小便失禁、肌肉無力的情形。更多內容請見:https://pse.is/4gxxrp
 
==========
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上市 誰該施打?|好心肝˙好健康
 
新一代帶狀疱疹疫苗已在台上市,跟舊版疫苗有何不同?該不該施打呢?
 
諮詢╱孫維仁(臺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麻醉學科教授)
 
原文內容請見:https://pse.is/4gxxrp
===========
帶狀疱疹在水泡出現之前,通常會先出現劇烈的疼痛,民眾或者經驗較少的醫師有時誤解為是身體內部器官出了問題,等到就醫檢查之際,出現細小皮疹才恍然大悟;少部分人可能因為病毒量不多,甚至不會出現水泡,只有皮下紅紅的發炎狀態,因此神經疼痛是帶狀疱疹更為初期且關鍵的症狀。
 
這種神經痛在急性期,皮膚表面會出現灼熱感,連碰到衣服都會極度不適,讓人坐立難安。建議在水泡出現後72小時內使用全身性的抗病毒藥物如Acyclovir、Valacyclovir或Famciclovir,有外用、口服也有注射的劑型,可有效阻止病毒複製,降低水泡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服藥後記得要多喝水,減少抗病毒藥物可能導致腎臟結晶的副作用。另外也會給予止痛藥以及外用藥膏,減少局部刺激。
 
然而帶狀疱疹痊癒後,可能出現棘手的疱疹後神經痛,有15∼30%的病患在水泡復原後疼痛不會消失,從灼熱感轉變為異物感、緊繃、酸脹、如電流通過等感受,症狀輪流出現,如果持續90天以上不會改善,成了慢性的「疱疹後神經痛」。疼痛等級甚至比慢性癌症疼痛還要高,病程可超過3個月甚至數年以上。除了皮膚表面的尖銳痛,更會影響患者身心狀態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例如失眠、失去生活樂趣,有些長輩從本來輕度失智進展到重度失智、失能,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憂鬱症,出現自殺意念。然而針對難纏的疱疹後神經痛,目前尚未有良方,現有的止痛藥如抗癲癇藥、鴉片止痛劑、鎮痛消炎劑等,統計上只有14%的病患感到滿意。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會經歷幾次短暫免疫力下降的危機。以新冠大流行為例,已有充分的證據顯示:罹患新冠肺炎或是施打新冠疫苗,都會提高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而能夠避免帶狀疱疹發作甚至不斷復發,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來達到預防效果。
 
第一代的帶狀疱疹疫苗為減毒疫苗,也就是把病毒活性減弱後製成的疫苗,只要施打一劑。然而這類減毒疫苗不適用於免疫機制較差的病人,所以反而無法保護到最需要照顧的一群。新一代次蛋白的帶狀疱疹疫苗在2017年就獲得美國FDA核准,2022年8月終於引進台灣。此款疫苗的技術與B肝疫苗以及新冠肺炎疫苗中的高端、Novavax疫苗製程相同,安全性較減毒疫苗較高很多,副作用更少,也適用於免疫較差的病人。需要施打兩劑,間隔2個月。研究顯示,50∼69歲族群施打,可減少帶狀疱疹發生機率達97%,70歲以上也有91%,保護力持續時間長,上市後長期追蹤4年後仍有85%。
 
哪些人建議打?
 
18歲以下及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較低,不一定要打,但仍需要長期觀察。18歲以上健康者是否需要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可依自身需求決定,目前醫界普遍建議,50歲以上罹患三高、亞健康、免疫力差、高風險的族群,可以找個身體較為健康的時候,自費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但以下高危險患者應該立即施打:
1洗腎患者
2癌症患者
3肝、腎或骨髓移植患者
4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等免疫缺陷的患者
全文請見:https://pse.is/4gx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