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 也可能是膽出問題
返回上一層會引起上腹痛的疾病中,膽囊發炎或者膽管結石阻塞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右上腹痛。根據台灣2021年健保資料庫的數據,推估全台約5∼10%的人有膽結石。
膽囊有結石,不一定有症狀,所以不見得要處理,但當膽結石從膽囊掉出來,會引起許多症狀,此時就需要治療。當結石堵在膽囊管時,可能使膽囊漲到很大而壓迫到膽管,也會引發黃疸;若膽囊大到破掉,會化膿、發燒,甚至會出現腹膜炎。
若結石塞住總膽管時,病人會出現上腹劇烈疼痛、黃疸、發炎、發燒甚至敗血症。也有情況是石頭卡在位於十二指腸乳頭出口處的胰管,使胰液無法順利排出,導致合併胰臟發炎,也會引起黃疸。
所以,若是健檢曾發現有膽結石的民眾,突然出現右上腹的疼痛,就要小心可能是膽結石卡在膽管,應盡快就醫。
懷疑膽囊出問題時,醫師還可藉由理學檢查,從病人右上腹肋骨的邊緣用力往下壓,若病人吸氣時會痛到不敢呼吸,就可能是膽囊炎。但比較肥胖的人可能就摸不到膽囊。
針對膽囊的治療,膽囊一旦發炎,即使用藥好轉,最終仍需要外科手術切除膽囊,因為發作過的病人很容易再次發炎。有些外科醫師認為愈早開愈好,但大部分的外科醫師怕發炎階段容易沾黏,不好開,傾向等症狀趨緩再手術。
若不開刀,有幾個方式可將阻塞於膽囊中的膽汁引流出來,緩解不適症狀。
1. 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
2. 經十二指腸乳頭膽囊引流術
3. 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膽囊引流術(亦可取石)
這個方法比較困難,只有少數醫院在做,多半以救急救命為主。由於病人的膽囊還在,將來可以的話還是要找時間安排手術切除。
4. 以抗生素治療,持續觀察
至於膽管結石也有多種方式處理。首先是傳統外科手術,將膽管切開,取出結石後再縫合。但外科手術傷口較大,目前多傾向以內科方式——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來取石。ERCP是檢查膽管及胰臟疾病的重要工具,兼具診斷及治療的功能。針對膽管結石,將內視鏡(十二指腸鏡)伸入體內抵達十二指腸乳頭處,把位於膽管的石頭「拖」出來,而無須開刀打開膽道。
上述方法適合較小的膽管結石,若結石真的太大或太硬,可使用機械碎石網將結石絞碎。無法透過上述方式取出,就會利用膽管鏡深入結石處,再配合雷射或震波等不同方式去碎石,與腎結石的碎石方法類似。結石被打碎後,再慢慢一顆顆拉出來。若碎石太多不易清理,也可以先擺放膽管支架保護膽道,下次取出支架時再把碎石一併清除乾淨。總之,上腹痛如果是膽囊或膽管結石問題引起,不用擔心,處理方式已經日益進步;由內科以內視鏡清除膽管結石,膽囊的部分則由外科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這樣對病人的創傷是最少的,也是目前的主流趨勢。全文請見 https://pse.is/4rda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