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肌肉、骨骼毛病多 超音波導引精準治療

返回上一層
Q:什麼是超音波導引?在復健科的應用?
A:相較於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疑慮非常安全,臨床應用已久。近年來,超音波儀器的參數與探頭解析度升級,除了診斷功能外,也能運用在復健科治療骨骼肌肉關節等疾病。
 
超音波導引就是精準、即時動態的定位系統。透過超音波儀器可診斷韌帶肌腱組織的傷害,藉超音波導引也可即時找到病灶,且解析度比磁振造影更高,能看到肌腱的薄度細節。不過,超音波也有極限,例如深度、或被骨頭擋住的區域,但仍可以用磁振造影來補足。藉由超音波導引,可利用針頭精準地將藥物投放到病灶上,只要少劑量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過去在超音波蓬勃發展前,醫師必須以手觸診,摸到痛點再打針,相當依賴醫師的手感及經驗。
 
Q:哪些肌肉及骨骼問題,可藉由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A:利用超音波導引進行治療的範圍包括肌腱、關節發炎,例如肩關節囊發炎、腕關節炎、髖關節炎、肌腱鈣化性發炎…等,因為有些部位結構複雜,有些部位很深,投藥必須精準效果才會好,尤其若是注射類固醇藥物加強消炎,更需要精準的投放,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此外,若須增加修復,如肌腱曾經裂開,在經過手術後需要重新黏合修復時,也可以透過超音波導引施打葡萄糖增生液,讓其產生修復性的結痂以增加強度。或者可施打血小板製品,如血小板血漿(PRP)、血小板凍晶(PLT)…等,因為這些治療費用昂貴,精準定位投放藥物可以發揮最大療效。
 
第三類是沾黏性疾病,這類發炎性疾病一旦轉變為慢性發炎,會導致發炎病灶附近的組織與其產生沾黏,這時就可以使用玻尿酸、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在神經周邊,利用物理性的體積效應與其他組織分離。如果沒有施打到正確位置,就會失去解沾黏的效果,簡單來說,解沾黏性的注射利用超音波導引,是類似微創手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