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脂肪肝無症狀 新一代肝臟隱形殺手

返回上一層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普遍飲食油膩、運動量少,是脂肪肝盛行率偏高的原因之一。脂肪肝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長期飲酒引起;另一類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無喝酒過量的病史。
 
脂肪肝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肝內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酯)含量超過全肝重量的5%。當肝臟發生脂肪病變,會發展出兩種不同的病程與預後:單純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後者還可能發生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等不同嚴重程度的肝傷害。
 
一篇中國學者的研究指出,在亞洲地區,每年脂肪肝人口約增加3~4%,有60%的脂肪肝能夠透過飲食與運動來改善;若沒有改善,會有25%的人,其脂肪肝在3年內可能會產生脂肪肝炎,也就是脂肪肝合併肝細胞發炎、壞死。此外,脂肪肝炎的患者恐在1年內出現第一級肝纖維化,倘若放任不管,經過20~30年,肝纖維化愈來愈嚴重,有可能演變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每年約有1%~4%會產生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最常見的肝病,利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評估,一般大眾的盛行率約16%~23%,肥胖者的盛行率更高,約60%~75%,其中20%~2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2%~3%有肝硬化。在第二型糖尿病患中,更高達75%有脂肪肝。
 
脂肪肝如此普遍,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後者指血壓高、飯前血糖高、腰圍過粗、血中三酸甘油脂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5項指標中,出現3項或3項以上。
 
不久前國家衛生研究院也證實,沒有B、C肝者發生肝癌的原因,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特別是沒有喝酒病史者;相關因子還有脂肪肝、血清三酸甘油酯大於160mg/dl及有糖尿病史。所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應著重在改善代謝症候群,例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高血脂等的控制。事實上,代謝症候群改善了,也等於促進全身的健康。
 
要預防脂肪肝的發生,或避免脂肪肝演變為脂肪肝炎,愈早介入愈好,等到出現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恐怕為時已晚。
 
因脂肪肝是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因此,首要是改善代謝症候群以及胰島素抗性,而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飲食控制、運動、減重。
 
飲食方面,減少高熱量、高油脂食物的攝取,例如澱粉類應適量控制,多吃蔬果、蛋白質及低脂食物,通常一天熱量與基礎值相比減少500~1000大卡,就有助於減重及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
 
此外,平常要養成多運動的習慣,較有效率的方式是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一般來說,若能持續減少熱量及油脂攝取,並且透過提高運動量,便能達到減重目標。更多內容請見 https://bit.ly/2VQKi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