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膽管癌棘手難纏 10大危險因子|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膽管的功能與位置
膽管又稱膽道,是輸送膽汁的管狀構造。膽汁由肝臟製造,膽囊位於肝臟下方負責儲存膽汁,當人體進食含有油脂類的食物,膽囊便收縮擠壓出膽汁,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分解脂肪、幫助消化。
 
膽管系統分布在整個肝臟內,從肝細胞表面凹槽形成的微膽管開始,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會後成為總膽管,最後與十二指腸相接。
 
膽管癌的種類
依照位置,又可分為肝外膽管癌、肝門部膽管癌與肝內膽管癌。其中以肝門部膽管癌較常見,佔60~70%。
 
肝內膽管癌因位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造成壓迫才浮現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膽管癌的可能危險因子
國內膽管癌的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4,較好發於60至70歲的高齡者,男性多於女性。多數膽管癌找不到確切的致病原因,不過一般認為危險因子有以下幾項:
1 先天膽道構造異常:
例如有總膽管囊腫、肝內膽管囊腫等,這些先天異常可能導致膽汁滯留或流動不順暢,長期刺激下,內皮細胞容易發生變異。有統計顯示,先天膽道構造異常的患者終身罹患膽管癌風險約6~30%,多發生於40多歲時,較一般膽管癌患者年輕。
2 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結石、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等。
3 肝內結石:在亞洲高達10%的肝內結石患者會罹患肝內膽管癌。
4 肝臟寄生蟲:在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東北部,膽管癌比例較高,推測與感染中華肝吸蟲及泰國肝吸蟲有關。
5 經常性接觸戴奧辛、亞硝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可能提高膽管癌風險。
6 慢性B、C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病人。
7 肥胖。
8 65歲以上長者。
9 糖尿病患者。
10 抽菸、酗酒者。
 
膽管癌不易早期發現
在所有癌症中,膽管癌可說是最為棘手的癌症之一,很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使透過抽血檢驗腫瘤標記CA19-9或CEA,正確率也不高,因為指數偏高不代表罹癌,例如膽管發炎會使CA19-9指數變高,但不代表就是有膽管癌;指數低也不見得沒有問題。
 
其它的影像檢查同樣不易揪出早期膽管癌,只有肝內膽管癌比較有機會透過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肝外膽管癌即使透過磁振造影、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因為沒有特異表現,都很難早期診斷。
 
早期的膽管癌並無特別症狀,一旦有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等症狀時,多半已經晚期,合併發生膽管阻塞情形。臨床上有些早期發現的膽管癌個案,多是因為原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到醫院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時發現肝臟有異常,進一步接受檢查才揪出肝內膽管癌。但是得以早期診斷者極為少數,多數都是症狀出現時才被發現。
 
沒有特別有效的篩檢方式是面對膽管癌相當大的困境,僅能建議若屬於高危險族群或有膽管癌家族史者,要更注意健康狀況,不妨定期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提高早期發現的機率。下一篇將解析膽管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