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無痛麻醉「助攻」! 腸胃鏡檢查不怕痛|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近年來因為無痛麻醉較為普遍,的確讓不少民眾終於突破心理障礙,勇敢接受腸胃鏡檢查,甚至因此及早發現病灶,早期治療。好心肝門診中心麻醉科兼任主治醫師陳廷貴、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及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梁耀龍,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腸胃鏡檢查時的麻醉可分為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給藥方式主要分為吸入式給藥及靜脈注射給藥。而絕大部份的腸胃鏡檢查所使用的全身麻醉,是利用靜脈注射給藥的方式,讓藥劑阻斷腦內神經傳導信號,讓大腦暫時忘記檢查的不適;此麻醉方法不需要插氣管內管,受檢者通常可以維持自行呼吸。
 
中重度全身麻醉 需由麻醉科醫師執行
麻醉時依照麻醉藥物使用的種類及劑量不同,可以分成輕、中、重度的鎮靜止痛效果,但其實這其間的差異僅僅是一線之隔:
●輕度鎮靜止痛:受檢者是清醒的,可以對話,減輕做檢查的焦慮,事後大多記得。
●中度鎮靜止痛:受檢者在要求下或許可以對話,但事後大半都不記得,「記憶像被橡皮擦擦掉一樣」。
●重度鎮靜止痛:受檢者已經睡著,無法對話,也不會記得發生什麼事。
 
而無痛麻醉的腸胃鏡檢查,是屬於中、重度鎮靜止痛,坊間有時又稱為「舒眠麻醉」或「睡美人麻醉」。從檢查前的評估、檢查中監測到檢查後的觀察,全程均應有麻醉科醫師與麻醉專科護理師參與照護。
 
麻醉科醫師需確保受檢者在無意識、記憶空白時的安全。尤其每位受檢者的檢查困難度不同,有些人腸道比較彎曲或沾黏較嚴重,需要較久時間檢查,麻醉科醫師必須與操作內視鏡檢查的腸胃科醫師合作無間,依照受檢者狀況隨時調整合適的藥量,讓受檢者可以睡著,又不至於嚴重影響呼吸、心跳或血壓。有了麻醉科醫師在這段過程的照護,讓受檢者能平安順利地通過檢查時間,並在清醒後能儘速恢復原有功能。
 
局部麻醉 
做腸胃鏡檢查時,即使不採用全身麻醉,檢查醫師也大多會使用局部麻醉劑來做基本的止痛。
 
做胃鏡時,為了減少內視鏡管路從受檢者喉嚨伸入時容易引起的咽喉反射與嘔吐感,腸胃科醫師通常會在受檢者咽喉處噴上一些局部麻醉劑。胃鏡所需的時間通常較短,順利的話大約5分鐘即可完成;所以也有不少人覺得可以忍耐這個過程,不必接受全身麻醉。
 
至於大腸鏡檢查,如果採用局部麻醉,檢查醫師也會在受檢者肛門口抹上凝膠型的局部麻醉劑,讓內視鏡能順利通過肛門口。檢查過程中還會將一些氣體(二氧化碳)打進腸道內,以利醫師看清腸道。腸道皺摺多,檢查時間較長,即使不含處置時間(切除息肉等)就需20分鐘左右;若還需切除息肉,時間會更長,引發的不適感會比較多。所以臨床上做大腸鏡檢查同時,受檢者要求搭配全身靜脈麻醉的比例,較胃鏡來得高。
 
腸胃鏡檢查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優缺點
局部麻醉:
優點
患者意識清楚,可與醫師對話。檢查結束就恢復了,沒有全身麻醉藥物的影響
缺點
檢查時患者若覺得不舒服,可能會扭動或產生咳嗽,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醫師檢查時也必須心繫病人的感受,有時注意力會受到影響。
全身麻醉
優點
檢查時患者會沉沉入睡,不會感到痛或不舒服,醫師可以很仔細從容地看清楚每個角落,若需切除息肉等處置,也較能從容進行。
缺點
麻醉藥物可能有副作用。做完檢查後 需要休息恢復的時間。全身麻醉存在風險。健保不給付,麻醉費需要自費。
 
NEXT ON無痛檢查不是人人可做
原文出處 https://pse.is/48a9h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