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腫瘤引起膽道阻塞 內視鏡膽道射頻消融合併支架可改善

返回上一層
膽管癌和胰臟癌都是十分惡性的癌症,病人多半是晚期才被診斷出來,以致僅有少數病人有機會接受手術,而化療和放射性治療的效果又有限,因此大多數患者通常無法存活超過一年;且因腫瘤常造成嚴重的膽道阻塞,病患直接的死因常是膽道阻塞合併敗血症。
 
膽道又稱膽管,是連接肝臟、膽囊與十二指腸間的通道,主要功能為運送肝臟製造的膽汁至腸子。一旦膽道阻塞,膽汁淤積,患者會出現黃疸、皮膚癢、大便呈灰白色…等症狀,嚴重者會引起膽管發炎,造成敗血性休克。因此,當發生膽道阻塞時,經內視鏡或經皮(經皮膚)置入支架來進行膽道引流,是姑息性治療的重要步驟。
 
而支架的選擇,一般認為「自膨金屬支架」比「塑膠支架」佳,能延長支架之通暢性。然而,即使是金屬支架,隨著時間的推移遲早也會阻塞。有研究顯示,膽道金屬支架中位通暢時間為6~8個月,因此迫切需要能提高病患生存率和支架通暢性的新療法,而「局部消融療法」常被選擇做為輔助的療法。
  
局部消融療法主要是在誘導靠近病灶區域細胞的死亡。目前可應用的局部消融療法包括射頻或微波消融、光動力療法、冷凍消融、酒精(乙醇)注射、聚焦超音波等,但應用在膽管癌的只有射頻及光動力療法。
 
一些隨機試驗顯示,光動力療法可改善肝門膽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此方法可利用性有限,且費用昂貴,還與誘導光過敏性有關,故台灣尚未應用於膽管癌,而且光動力療法只是輔助性療法,無法治癒。
 
射頻消融俗稱電燒,是從電極釋放交流電到組織中,利用高頻產生熱損傷。其產生的溫度高於60°C,會導致蛋白質變性並失去細胞內液體,導致腫瘤壞死。而且有些研究指出,射頻消融治療可啟動局部和全身免疫,有加成治療癌症的效果。
 
目前經皮射頻消融常規用於治療肝癌,即俗稱的電燒,然而,大部分膽管癌並不適合透過皮膚這個路徑,因為進行治療時無法精確定位病灶,且有傷害相鄰組織的風險。用手術來進行射頻評估是另一種治療選擇,但也會對高危險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因此,使用內視鏡將具射頻消融功能的導管放入膽管腔內進行電燒,是可接受的治療方法,稱為「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指引膽道射頻消融術」(以下簡稱內視鏡膽道射頻消融術)。經由內視鏡將治療的導管放入主要膽管,且延伸至腫瘤造成的膽管狹窄處,能夠準確地將熱能傳遞到周圍的腫瘤,進而殺死腫瘤。
 
此一療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對病患生存的影響,已有一些研究支持,但這些研究數據大部分為回溯性,且受試病人數有限,患者各自的病情差異性也大。儘管研究證據仍不足,內視鏡膽道射頻消融這種技術仍逐漸被廣泛使用。
下次預告:三情況適用內視鏡膽道射頻消融術?全文請見 http://pse.is/5baq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