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切片 肝纖維化還可以這樣檢查
返回上一層非侵入性檢查分為「血液生化檢查」和「影像檢查」兩大區塊,準確度大約都是8成左右,雖然精準度不如切片,不過因為可以經常檢查,不僅有助於前後對比了解疾病進程及掌握治療有效性,也免去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的不適與風險。
血液生化檢查是透過抽血分析幾項生物標記,之後經過統計演算得到「肝纖維化指數」,再看這個數字落在哪個區間,去推算病人是否有肝纖維化、以及輕重分級,計算公式有很多種。
影像檢查這類檢查工具也有很多,例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都可以來評估纖維化,但以超音波為主流,因為便宜、無輻射。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肝纖維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完全沒有症狀,只能從檢查窺出端倪,但當進展到中後期的肝硬化時,就會出現疲倦、虛弱、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腹痛、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皮膚搔癢、瘀青出血、肝昏迷、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門靜脈高壓等嚴重併發症。
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是根據Child - Pugh分級方法,依血清白蛋白、黃疸指數、凝血時間、腹水、肝腦病變等5項評估計分,將肝硬化分A、B、C三個等級,其中C級最嚴重,當肝硬化進入B級中期甚至於C級時,就很有可能出現上述併發症。
要避免肝纖維化進展惡化為肝硬化,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如果是B、C肝病毒引起,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可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酒精性肝炎的病人得下定決心徹底戒酒;脂肪肝就應該減重,控制飲食。當肝臟遠離慢性發炎的原因,肝纖維化就會逐漸獲得控制,並有機會逆轉。全文請見 https://pse.is/5cld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