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2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

肝炎病人常見的7個迷思

即使醫療日新月異,資訊發達,但還是有不少人對如何保肝,以訛傳訛,接收到錯誤訊息,結果離健康愈來愈遠。

諮詢/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整理/黃惠鈴

迷思1:一定要晚上11點前睡覺,否則肝功能會失調?

坊間流傳:傳統醫學認為晚上11點至清晨兩點氣血循環到肝,因此主張晚上十一點以前要上床休息。令常為了工作或課業得熬夜苦撐的人憂心:錯過這個時間睡覺,會不會爆肝啊?

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傳統醫學的肝,泛指現代醫學中的神經系統,因此熬夜者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症狀,也許是這個道理。同時,現代醫學認為,肝臟其實24小時都在運作,半夜時也是一樣,所以沒有所謂「幾點到幾點,是肝臟代謝最好的時間」這樣的論點。不過,人平躺時,流到肝臟的血流較多;站立時,流到肝臟的血流較少,因此飯後,要多臥床休息對肝臟較好,尤其肝炎發作者應如此,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充足的睡眠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可讓人消除疲勞,恢復精神,不得已非得晚睡,也要盡可能補眠回來,同時減少熬夜的機會。另外,如果平常很好睡,最近輾轉不成眠,卻沒心事也不喝咖啡不喝茶,本身有B型肝炎,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肝炎在發作了,必須注意。

迷思2:常覺得疲倦,表示肝不好?

人會累、覺得疲倦有很多原因,例如工作壓力、心理因素或傷風感冒等;另外,糖尿病、甲狀腺問題、癌症末期等也會引起疲累。

如果懷疑是肝病引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抽血檢驗肝功能,並做超音波檢查,如果兩者都正常,就表示疲倦不是由肝病引起。

有些人會認為,容易疲倦、想睡,就是肝不好,其實大部份的肝炎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少部份患者可能有睡眠問題,也多半是以倦怠、想睡居多。而可能引起倦怠的肝病,包括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末期、肝癌末期等。

迷思3:治療肝炎,有沒有要特別吃什麼補的?吃蜆可以保肝嗎?

老一輩的人有個觀念,認為有肝病最好多吃些補品顧肝,蜆精即是民間流傳的保肝食品之一,因為醫書古籍上說,蜆具有強肝利膽的作用。

蜆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肝臟在新陳代謝時需要蛋白質作為材料,因此攝取蜆是有益肝臟健康。但是,有沒有特別的好處,目前沒有正式的醫學報告。

其實,肝病病人保護肝臟最好的方法,就是均衡飲食,盡量攝取不同的食物來源,不宜攝取太多單一食品。所以,只要平時飲食不挑食,平均攝取各種營養素,定時定量,不一定要服用蜆精等食品來保肝。此外,A型肝炎病毒容易寄生在蜆等貝殼類食物內,如果生食或未煮熟,可能感染A型肝炎,就得不償失了。

迷思4:親嘴、「嘿咻」會不會傳染肝炎?

如果親密伴侶有肝炎,沒有得肝炎的另一伴,難免心驚膽跳,深怕被傳染。接吻一般來說不會傳染肝炎,但如果太激情,吻到皮破血流,肝炎病毒就有可能經由傷口傳染給沒有肝炎抗體的伴侶。(但如果自己本身是帶原者,那麼兩人「同病相憐」,不必擔心。)

至於性行為,是成人傳染B型肝炎的最大途徑。如果確定自己沒有抗體,就需盡快施打疫苗,才能在親密接觸下保護自身。要注意的是,施打疫苗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抗體,因此,在還沒有產生抗體前,最好使用保險套,做好預防措施。

迷思5:肝不好,不能吃肉?

不少肝病病人吃素,因為坊間傳說:「肝不好,不能吃肉。」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肝臟需攝取足量的氨基酸來源,才能合成蛋白質,因此,只吃蔬菜水果,只吃生機飲食,蛋白質是不夠的。肝硬化的病人,因為蛋白質的合成力較弱,平日飲食也應補充富有蛋白質的肉類食物。

只有在肝硬化末期,為了避免發生肝昏迷的現象,才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而蛋白質在不同來源中有不同的氨基酸成份,因此,飲食均衡、新鮮、自然,是保養肝臟最好的方法。

迷思6:皮膚癢,是不是肝不好?

很多人皮膚癢,首先聯想到:「肝是不是出問題了?」日常生活中,蚊子或其他蟲類叮咬、對穿著的衣物或塗抹的藥物過敏,都會令人皮膚癢,不過這些都是良性的,短時間即可恢復。如果沒有接觸因素,皮膚癢的時間又久,就要仔細檢查原因。

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也是解毒的器官,人體內的代謝物、藥物以及各種色素,大多經由肝臟排出體外,因此,如果肝不好,體內就會堆積廢物或毒物,尤其在皮膚,就會刺激皮膚內的末稍神經引起皮膚癢。

肝不好,膽汁積留在體內,引起黃疸,膽紅色刺激末稍神經也會引起皮膚癢。通常總膽紅素在5.0 gm/mL以上,皮膚就會癢,但每個人敏感度不一,有人在3.0 gm/mL就會癢,也有人在總膽紅素更高時才會癢。膽汁不通引起的黃疸,比肝不好引起的黃疸,更容易出現皮膚癢。

另外,有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原發性膽汁肝硬化」,在發病初期(總膽紅素在2.0gm/mL以下)就有皮膚癢的現象,通常以女性居多,如果肝機能正常,超音波也正常,這種皮膚癢就跟肝臟沒有關係。

迷思7:肝癌會遺傳嗎?

肝癌不會遺傳,但在台灣,肝癌有明顯的家族性,例如家族中舅舅、媽媽、小孩先後得肝癌,或兄弟先後得肝癌,這些肝癌家族都有B型肝炎。B型肝炎經過母子傳染,會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埋下日後轉變為肝癌的病因。

一般來說,肝癌的好發年齡在40、50歲以上,但也有年輕就得肝癌的,這種肝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出生時經由母親垂直感染到B型肝炎而來。台灣從民國73年起,就針對罹患B型肝炎的母親所生出的小孩,接種B型肝炎疫苗;75年7月後更全面對新生兒接種疫苗,所以,目前小朋友得B肝的機率大為減少。沒有B型肝炎,得到肝癌的機會就小很多。

在台灣,約有七成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引起,另約兩成多是由C型肝炎引起。不要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是避免得肝癌最好的方法。如果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抗體,就要趕快注射疫苗;如果有B肝或C肝,就要找專科醫師定期追蹤。

另外,C型肝炎是經由血液傳染,如果身體的皮膚或口腔黏膜有傷口,又接觸到帶有C肝的血液,病毒就可能經由這些傷口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家人因為生活密切接觸,如果共用牙刷、牙膏、刮鬍刀等,是有可能因而受到感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