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42期

出刊日:2008-04-15

返回上一層

肝臟纖維化 人生變黑白?

諮詢/陳健弘(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李宣書(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教授)
撰稿/盛竹玲


阿喜嬸這陣子總是悶悶不樂,老伴跟女兒看她很不開心,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上星期阿喜嬸去醫院看報告,醫師告訴她:「肝臟粗粗的」,雖然醫師解釋應該還沒有到肝硬化的地步,但阿喜嬸非常憂心自己會不會像母親一樣,還來不及抱孫子,就肝硬化、肝癌過世了。

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發現肝臟有纖維化或肝實質病變,也就是醫師口中的「肝粗粗」,初次被做出這樣診斷的人,多數會像阿喜嬸一樣忐忑不安,耽心自己的肝臟是不是遲早會「硬」掉,最後會像許多末期肝病患者般滿臉病容,大腹便便(腹水),終究逃不過肝昏迷或吐血而亡的不幸結局。
好好的人為何會突然「肝粗粗」?肝粗粗指的是肝臟可能已經有些纖維化,或是已經有肝硬化,而這種變化絕對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肝臟持續發炎造成肝纖維化
肝臟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前身。人體皮膚嚴重受傷時,會用結疤的方式修復傷處,同樣地,原本柔軟的肝臟,若長期發炎導致肝細胞遭受嚴重破壞,也會刺激肝臟內的纖維母細胞,製造出膠原蛋白成為纖維,沈積在肝臟內,填補肝細胞壞死後留下的空間,形成所謂的纖維化組織。
如果肝臟已經纖維化,又繼續發炎,纖維組織愈積愈多,就會朝向不可逆的肝硬化演進。
打個比方來說,健康的肝臟就好像是新長成的絲瓜,鮮嫩有彈性;而肝纖維化就好像是過老的絲瓜,裡面纖維質愈來愈多;至於嚴重的肝硬化就好像絲瓜絡,整個瓜肉一步步地被硬邦邦的纖維質取代了。

慢性B、C型肝炎患者是高危險群
大部分的肝纖維化是因為慢性肝炎長期傷害肝臟造成的,包括患者人數眾多的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或遺傳及代謝性疾病(如威爾森氏病)等。
急性肝炎肝發炎厲害,肝細胞大量壞死,甚至出現猛爆性肝炎,也有可能在痊癒後留下肝纖維化的後遺症。
肝臟纖維化後,肝組織的整體架構改變,肝細胞的運作及血流行進不順,容易造成肝門靜脈的壓力過高,致使肝臟功能進一步受到損害。

超音波檢查 可做初步判定
超音波是方便又不具侵襲性的檢查,可以觀察到肝臟的表面及內部的質地,進而判斷出肝臟是否有纖維化,甚至肝硬化。但它對各階段肝纖維化的區分及肝硬化的判定,準確率遠不及肝切片檢查。
正常肝臟在超音波下呈現出細緻而均勻的質地,檢查報告上顯示的結果就是「正常」或「細緻」。

肝實質病變即肝纖維化
如果肝臟的質地看起來不均勻,就會被診斷為「肝實質病變」或「瀰漫性肝病變」,指的就是肝纖維化。瀰漫性肝病除了用來指肝纖維化外,一些全面性的肝病變,像是脂肪肝也被泛稱為「瀰漫性肝病」。
醫師在跟病人解釋超音波檢查結果時,可能會告知「肝臟粗粗的」、「有一點纖維化」、「有一點結疤」或「看起來肝臟曾經發炎過」;如果病人抽血檢查的結果也顯示肝功能指數過高,則可能會告知「看起來肝臟有點發炎」。不過,超音波診斷肝臟纖維化與醫師的經驗判斷有關,所以也可能有檢驗誤差的情形存在。

肝硬化 肝表面凹凸如苦瓜
如果經由超音波看到的不只肝臟質地較粗,表面甚至已經凹凸不平,像苦瓜一樣,則此時多半可診斷為肝硬化。
不過,由於超音波檢查無法像病理切片一樣,可以直接觀查到組織,所以有些被診斷為「正常」者,也可能已經有初期的肝纖維化,而被判定為可能有「肝實質病變」者,也有可能是機器顯像上的誤差,其實肝臟組織還是正常的。
同樣地,肝纖維化與肝硬化在超音波的區辨上,也有些許的模糊地帶,必須仰賴醫師的經驗,以及病人的臨床症狀與生化檢查或同位素檢查結果,再一起綜合判讀。

確診有賴肝切片檢查
現階段診斷肝纖維化最準確的方法是肝切片,取下一點肝臟組織在顯微鏡下可清楚看出有沒有纖維化或再判斷纖維化的程度。
肝臟組織由正常到肝硬化,病理上一般分為5期,分別為:F0無纖維化;F1輕度纖維化;F2中度纖維化;F3重度纖維化;F4纖維組織已圍成一圈一圈,此時病理上就可診斷為肝硬化。

肝纖維化多無明顯徵狀
一般人的肝臟只要保有20%至30%的正常組織,就足以應付身體所需,加上肝臟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即使已受到損害、甚至纖維化一步一步進行,病人通常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自覺症狀。
如果未能及時發現,纖維化繼續惡化,直到身體出現蜘蛛痣、手掌紅斑、腹部表面靜脈曲張等徵兆,或是發生吐血、腹水及肝昏迷、黃疸等併發症,肝臟的功能往往已經非常差,甚至可能陷入肝臟衰竭的危險處境。

改善之道 儘速遏阻發炎
在獲知自己「肝粗粗」後,許多患者懼怕過不了多久,就會得到「肝硬化」的宣判。難道肝纖維化沒有方法可以改善嗎?一定會踏上肝硬化的不歸路嗎?
在肝纖維化早期,只要引發纖維化的原因,也就是肝臟發炎問題能夠改善,已有少許纖維組織的肝臟其實還是有機會經由人體自行修復,再回復為原來的柔軟肝,或是停滯於早期纖維化的狀態,不致於持續惡化。而中、後期的肝纖維化,同樣的只要去除肝臟繼續發炎的危險因素,肝纖維化的情形便可能終止,甚至回復到F1或F2階段,也就不至於惡化到肝硬化。
雖然目前還沒有可以直接軟化肝臟纖維組織的特效藥問世,但對於引發肝纖維化最常見的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則已經有數種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干擾素可以使用,只要慢性肝炎治療成功,肝臟發炎的問題去除,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情形便可望獲得控制。

及時護肝 戒酒、拒做藥罐子
至於因為酒精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引起肝纖維化的患者,一定要儘早戒酒、停止服用非必要的藥物、偏方或保健食品。
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也會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千萬不可酗酒。
而藥物與肝臟之間的交互作用也十分密切,我們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吃的、搽的還是打針的形式,其代謝的過程幾乎都與肝臟、腎臟有關,使用任何藥物一定要經過醫師專業把關,要用到恰到好處。倘若用藥不當,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肝炎,不可不慎。

肝病危險群 定期檢查不可少
面對肝病,定期檢查是相當重要的。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硬化、肝癌的潛在危險族群,建議一定要依照醫師的指示,定期抽血及做肝臟超音波檢查。
不讓好肝變柴肝,有效的保肝之道就是定期追蹤,有病及早治療,才能讓我們的好心肝保用一輩子!

〔Q&A〕
Q:我沒有病毒性肝炎,為什麼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粗粗的?這就是纖維化嗎?
A:任何會引起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肝纖維化。所以即便沒有感染過B型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的人,如果曾經長期酗酒、有自體免疫性肝病或服用具肝毒性的藥物,也都有可能出現肝纖維化,做超音波檢查可發現肝臟粗粗的。不過,超音波診斷肝纖維化與醫師的經驗判斷有關,所以也可能有檢驗誤差的情形存在。

Q:肝功能檢查年年正常,是不是就不會有肝纖維化?
A:不一定。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只代表抽血的當下肝臟沒有發炎,不代表過去都沒有發過炎,也許肝臟在更早之前發炎過,也早就形成了纖維組織,所以無法單從抽血檢驗的結果就排除是否有肝纖維化。

Q:愈早發生慢性B型肝炎的人,是不是比較容易有肝纖維化及肝硬化?
A:慢性B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的機率約為每年1%至2.4%,所以理論上,愈早發生慢性B型肝炎的人,將來愈有可能進展為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特別是那些病情控制不佳的人,即肝功能指數持續飆升,或是B型肝炎e抗原陽性且血中病毒量特別高者,這些肝纖維化的潛在危險族群,必要時應做肝臟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此外,如果慢性B型肝炎患者同時有愛滋病毒感染,則B肝病情的進展也會較快。一般B型肝炎帶原者平均要經40至50年才開始肝硬化,而這群人面臨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的情形會較早。

Q:脂肪肝跟肝臟纖維化有關係嗎?為什麼醫師幫我檢查肝臟時一直勸我要控制飲食及體重?
A:一般來說,肥胖、營養過剩造成的脂肪肝,只要控制飲食、減肥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脂肪肝,就有可能從酒精性肝炎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應該先檢視自己是否有飲酒過量的問題,進而造成脂肪肝,如果有這種情形一定要及早戒除。

Q:肝臟已經出現輕微纖維化,最多還能保用幾年?
A:已經纖維化的肝臟,只要不再繼續受到傷害、發炎,就不容易繼續惡化。有些肝纖維化的病人,肝功能指數GOT、GPT一直維持正常,其肝臟纖維化的進展速度較慢或是已經停止,這種人可能一輩子都停留在肝纖維化,或是纖維化的程度會隨時日稍有改善。但也有些人的肝臟組織還在繼續發炎,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仍然偏高,這類病人因為肝臟細胞仍然持續受到傷害,纖維化也不斷進行中,所以比較容易繼續進展,甚至演變為肝硬化。所以肝臟到底還能保用幾年?視病人肝臟發炎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而有所不同。

Q:可以動手術切除掉已經纖維化或硬化的肝臟組織嗎?
A: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的病變是瀰漫性的,也就是說肝臟的每一部份都有差不多程度的變化,不會只侷限在肝臟的某一部分,所以沒有辦法用局部切除來治療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