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出刊日:2008-04-15
返回上一層壺腹周圍癌 手術治療最有效
諮詢/章明珠(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田郁文(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盛竹玲
素有杏壇「點子王」之稱的前教育部長吳京,今年初因壺腹癌病逝,享年74歲。這起不幸的消息也讓許多人首度聽聞「壺腹癌」。到底壺腹在那裡?壺腹長癌會有那些徵兆?
壺腹癌是國人普遍陌生的癌症,直到前教育部長吳京驟逝的消息傳出,才讓大家在震驚與惋惜之餘,也開始關心起這項癌症。
壺腹位處總膽管、胰管交會處
人體的壺腹到底位於那兒?喜愛茶道的人多知道,茶壺的壺腹是指壺身凸出的部份;而在人體,總膽管末稍與胰管會合之處形成一個較膨大像乳頭狀的構造,即稱為壺腹。膽汁及胰液在此處會流後注入十二指腸,而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便稱為壺腹乳頭,也稱為華特氏乳頭。
不過,也有些人的膽管及胰管涇渭分明,各自經由十二指腸上的副乳頭及主乳頭開口,將膽汁及胰液輸送到十二指腸,這些人就沒有所謂的「壺腹」部位,但也不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消化功能。
由於壺腹位處膽管及胰管交會的重要交通樞紐,鄰近連結的組織又頗為複雜,如果壺腹部位發現有腫瘤,特別是惡性癌時,往往很難斷定是原發的壺腹腫瘤,還是周圍的十二指腸胰臟頭或膽管末端源起的癌症。因此醫學上的分類是把壺腹周圍2公分以內的癌症,包含了壺腹本身或華特氏乳頭、胰臟頭或鉤突部、胰臟內總膽管末端及由十二指腸降部腸壁所長出的惡性腫瘤,統稱為「壺腹周圍癌」。
黃疸、腹痛及貧血為常見症狀
壺腹周圍癌的常見症狀可能十分類似,主要有黃疸、腹痛及貧血等。部分壺腹周圍癌能夠早期發現,多半是因為腫瘤正好壓迫到總膽管出口到壺腹乳頭,阻礙了膽汁的排出,造成膽管阻塞後,病人可能出現皮膚及眼白變黃、尿液呈現茶色等阻塞性黃疸的症狀;有時腫瘤也有可能因為壓迫胰管,使得胰液無法正常排出,出現腹部劇痛等急性胰臟炎的症狀,最後才追查出有壺腹周圍癌,因此得到診斷。
此外,壺腹周圍癌患者若侵犯到壺腹乳頭及其附近十二指腸的腸壁,則可能發生潰瘍出血,造成解黑便等症狀。長期失血後容易導致貧血,晚期的患者也可能出現十二指腸阻塞,導致嘔吐、無法進食、體重減輕等症狀。
正確診斷 有助擬訂治療策略
對於懷疑有壺腹周圍癌的患者,標準的檢查項目為搭配使用顯影劑之電腦斷層掃瞄,經由這項檢查可以看出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壓迫膽管、胰管的程度,有無淋巴及肝臟等周圍組織器官的轉移等。
雖然經由十二指腸鏡或側視鏡,也可以觀察到十二指腸內側的乳頭,甚至有機會直接發現腫瘤並做切片檢驗,但取樣的檢驗結果準確度有限。另外,內視鏡超音波可能對較小或在斷層掃瞄等其他影像下腫瘤不明確的案例有所助益,但對有無遠處淋巴結或肝轉移,往往因可掃瞄的範圍較小而無法全盤了解,因此在目前並不被視為是診斷壺腹周圍癌絕對必要的檢查項目。
手術切除為有效治療方法
現階段,手術切除是治療壺腹周圍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唯不同的癌症期別與其癌症原發的部位是十二指腸、胰臟、膽管或是壺腹本身,其預後均不同,且之後若要輔以藥物治療的種類也可能有所差異,所以有必要及早發現,並弄清楚原發部位為何,以擬定有效的治療策略。
例如,壺腹本身長出或十二指腸蔓延過來的癌,如果淋巴結尚未受到侵犯,預後普遍較佳,患者手術後的5年平均存活率約在30%至60%;若是胰臟組織長出的癌症,則預後較差,平均存活率約只有15%至20%,通常除手術治療外,也要考慮是否併用輔助性化療。
切除壺腹周圍癌 手術難度高
對於癌症期別在第2期以前的壺腹周圍癌,可以考慮手術根除腫瘤,目前仍以傳統剖腹手術為主,內視鏡手術的運用較少。於腹部正中直切10至15公分,進入腹腔中摘除腫瘤,同時包括膽囊、總膽管末端及胰臟頭與十二指腸全部,都需切除乾淨。而由於膽管與胰管都很細,重建過程有些困難,手術的複雜度比大腸癌手術為高。
多數患者在術後2周內可以出院,但也有近1/5的患者因併發症問題,需住院1至2個月。手術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高達3至4成,術後死亡的機率約為2%。
而如果是良性的壺腹腫瘤,只需切除腫瘤所在的壺腹部位,十二指腸及膽管、胰管等組織多可保留,術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則不高。
無法手術者 可考慮輔助性治療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也會用到膽管引流來疏解黃疸,如利用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或膽管鏡、繞道手術等方式。
像是當病人已有急性膽管炎、出血時,可以運用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或膽管鏡的方式來做膽汁引流治療,如果有機會過渡到較穩定的狀態,則可接受後續進一步治療。
而年事高的患者若不適合開刀,也可以利用上述的方式植入膽管支架,運用支持性療法,讓生命品質可以獲得改善;至於有出血併發症的患者,則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利用內視鏡局部止血或做栓塞治療。如果附近的腫瘤已造成十二指腸阻塞,造成嘔吐、無法進食時,也可以考慮植入支架或以繞道手術,改善腸道阻塞的狀況,以免營養程度與體重大幅下降。
壺腹周圍癌末期無法接受根除手術的患者,最後多因阻塞性黃疸引發菌血症,或是出血等併發症及多重器官衰竭而不治;也可能因多處的遠處轉移,造成被轉移的器官功能受損,而危及性命。
家族性腺性息肉症者 應定期檢查
雖然壺腹周圍的腫瘤,不一定全是惡性,也有可能是良性的腺瘤,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就算是良性的壺腹腺瘤也有可能演變為惡性腫瘤。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壺腹癌約有7成是由良性腺瘤惡化而來,所以如果壺腹腺瘤的患者在早期就因為腫瘤塞住膽管或胰管而出現症狀,一般還是建議儘早手術切除腺瘤,如此不但可解除症狀,也可減低其衍化為癌症的可能。
而有家族性腺性息肉症的病人,也是壺腹腺瘤的潛在危險族群,這群患者最好在每年例行的大腸癌篩檢中,也能一併進行壺腹部位的檢查。
期待診斷技術有所突破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根治所有癌症的不二法門。治療壺腹周圍癌也是如此,且發現時最好也能查出壺腹周圍癌的癌症原發源頭來自那裡,而依現有的影像檢查,可協助醫師對腫瘤的原發部位做初步的判斷,但還不能百分之百的確認無誤;而若能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則可根據病理檢體確認其原發的部位。
因此目前醫學界也正努力研究能否運用腫瘤標記或其他更有效率而準確的各種方法,以做為未來輔助診斷壺腹周圍癌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