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9期

出刊日:2020-01-15

返回上一層

器官「漏餡」了? 疝氣修補讓器官乖乖歸位

突然摸到身體上有一突起腫塊,有垂墜感;肚子用力時感覺有東西掉下去或移位,感覺到疼痛等,很可能就是有疝氣。自己推回去好嗎?還是該手術?
 
諮詢/李柏居(臺大醫院創傷部暨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稿/丁彥伶
 
60歲的李先生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經休克、意識不清,家屬說他從昨晚一直喊著肚子痛,檢查結果顯示為腹部急症,需要緊急手術,唯一不能肯定的是究竟什麼原因讓病人發生急性腹症。
 
醫師仔細詢問病人過去病史,家屬提到患者曾動過腹股溝疝氣手術,醫師進一步施行理學檢查,褪下病人褲頭,果然發現患者的腹股溝有一明顯凸起的腫塊,原來是腹股溝疝氣復發,造成腸子扭絞壞死的危機,所幸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一般人較常聽過胎兒睪丸從骨盆腔下降到陰囊的通道,因為閉合的不完全導致嬰幼兒腹股溝疝氣,以為只有男生有疝氣,其實只要是「腹腔的器官從原來正常位置,移位到不正常的位置」都稱之為疝氣,所以不只男性,女性、年輕人、老人都可能會有。估計台灣一年就有上萬名因各式疝氣而開刀的病人。
 
腹壁疝氣與腹內壓過高有關
最常發生疝氣的部位還是腹部這個區塊,原因主要是腹內承載壓力(腹壓)過高,年紀變大腹部組織變得比較薄弱、鬆軟無力,另或是腹部受到創傷,傷及肌肉筋膜,或是腹部手術後肌肉筋膜癒合不良等。
 
那麼什麼情況容易腹壓高呢?例如懷孕時胎兒會引起母體的腹內壓力升高;肝硬化有腹水的病人,腹壓也會升高;經常便秘的人為了排便會憋氣用力;或是長期抽菸、慢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等病人,也可能因長期用力咳嗽排痰導致腹壓變高。
 
此外,有些運動員因年輕時長期使用腹部肌肉或長期做讓腹壓高的運動(如舉重),到了中老年也可能發生疝氣。但一般民眾運動的量及強度都不及運動員,倒是不用特別擔心運動會引起疝氣。
 
腹部哪些部位會發生疝氣?
腹股溝疝氣
最常見發生疝氣的部位是「腹股溝疝氣」,成人又可分為直接型和間接型。直接型指的是一部份的腹內器官或組織,經由鼠蹊部肌肉和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突出腹壁以外。至於間接型,男性是器官經胚胎期睪丸下降路線的筋膜弱點,突出到腹股溝,再下降到陰囊內;女性則是器官經由子宮圓韌帶往腹股溝滑下。
 
臍疝氣
臍疝氣也蠻常見。我們的腹部是由左右兩塊腹肌在中線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正中線的肌肉筋膜比較薄,加上肚臍是胎兒時期從母體吸收營養的通道,雖然閉合了,仍比一般肌肉層顯得薄及脆弱,所以若腹壓過大,也容易從肚臍這個部位突出。
臍疝氣容易出現在剛出生的嬰兒或三、四歲幼兒,以及有病態性肥胖、長期腹壓高的病人。
 
腹部切口疝氣
如果腹部曾經動過手術,手術傷口大,開刀後各種情況導致營養不佳、腹壁肌肉層癒合不良,容易在先前開刀處發生「切口疝氣」,造成腹部內各個器官移位疝氣,因此醫師通常會提醒,動完腹部手術的患者至少一個月內不應劇烈運動,若是高危險群患者,例如病態性肥胖患者接受減重手術,更要休養3個月後才能劇烈運動。
腹部切口疝氣可能發生在開刀後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很多年以後才出現,常會擴大變得難修補,所以建議儘速就醫。
 
橫隔膜疝氣(裂孔疝氣)
橫隔膜把胸腔和腹腔隔開,但是胸腹間還是有連通,比如食道就是從胸腔到腹腔,也因此橫隔膜本來就有些通道是弱點,若受到重大撞擊、外傷,就有可能發生橫隔膜疝氣,導致腹腔的器官突破橫膈膜弱點處頂到胸腔,嚴重時病人會胸痛、呼吸困難、無法進食等,這種情形就建議手術治療。
常因摸到腫塊、有垂墜感而發現
腹股溝疝氣的症狀並不難辨認,病人通常是摸到腹股溝突出一個腫塊,有人會以為是淋巴結腫大,但其實是腸子和網膜等器官往下掉,所以患者會有肚子有東西掉下來的垂墜感,另外也可能感覺到疼痛,所以若摸到鼠蹊部有突出物、垂墜感、疼痛,小心可能是疝氣引起。
 
疝氣突起的腫塊與其他腫瘤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病人平躺時或肚子壓力降低不再用力時,掉進疝氣囊袋的器官就會恢復原位,或是推一下就復位了,而其他實質性的腫瘤會一直存在,所以這兩個診斷不難區別。
 
疝氣也有輕重緩急 不一定都要開刀
有些病人的疝氣在躺平後,突出腫塊就消失了,或是用手輕推,也可把突出物推回去,這種稱為「可復原性疝氣」; 若平躺或用手都無法推平復位時,一旦脫垂的組織卡住,無法歸位,就形成了「嵌頓性疝氣」;若再進一步引起器官缺血而壞死,這就是「絞扼性疝氣」,這種是屬於需要盡速處理的腹部急症,若拖延太久,器官壞死導致敗血症,可能會致命。
 
很多病人會問,疝氣一定要開刀嗎?若屬於「可復原性疝氣」,很多病人可以相安無事一段時間,這種沒有立即性危險,確實不一定非得處理不可;但約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嵌頓型疝氣」,此時就應該到急診,若連醫師都無法將器官推回去,就得安排手術。而若已經發生過一、兩次疝氣自己推不回去的情形,也建議可以考慮開刀治療,以絕後患。 
 
手術主流為植入人工網膜之
無張力手術
疝氣手術有傳統開刀及腹腔鏡手術,不管用哪一種,現在大多是採取無張力式修補手術,即在疝氣缺損薄弱處放入一張人工網膜補強弱點,因人工網膜屬於異物,刻意藉此讓周圍組織產生沾黏、纖維化,以加強硬度。
 
至於應採傳統刀還是腹腔鏡手術?後者有傷口較小、恢復快等優點,適合雙側腹股溝都有疝氣的病人:若病人只有單側疝氣,有些醫師仍會建議採取傳統開刀方式,原因是腹腔鏡手術路徑都是從肌肉比較薄的正中線通道進去,考量疝氣復發機率在5%到10%,若第一次就採取腹腔鏡手術,這條手術通道已經產生沾黏,第二次要再從同一路徑進去,手術的難度就大為提升。所以醫師還是會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給予建議,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腹腔鏡手術。
人工網膜有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材質 
手術無菌很重要
修補疝氣的人工網膜材質有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不可吸收性的除了有些新式立體式人工網膜為自費以外,大多都有健保給付。可吸收性網膜是用小豬腸黏膜上皮製成的,置入體內6個月後骨架會被人體吸收。目前,對於65歲以上、疝氣復發的患者,或是使用不可吸收材質有不良反應者,健保是有條件的給付。
 
不同的人工網膜各有優缺點和適用對象,例如有些人對可吸收性材質較易過敏,有些人對不可吸收性的會有異物感,醫師會視病人狀況與病人討論後決定。
疝氣手術一般來說很安全,死亡率很低。不過人工網膜植入體內的過程要非常注重無菌,否則可能有感染的風險。
 
由於手術的神經牽扯會引起短暫的排尿問題,一般建議若患者合併有攝護腺肥大,在術前就要投與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倘若術前攝護腺肥大沒控制好,可能會導致術後導尿管使用的時間延長。
 
便秘患者術後宜給予軟便劑促進排便,以免大便太過用力、腹壓過大引起復發。術後1到3個月內只能從事輕度活動、不能提重物、不宜做會使腹壓增高的動作(例如憋氣、用力咳嗽),因為這些行為容易引起疝氣復發。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