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6期

出刊日:2021-10-13

返回上一層

【林老師診療室】怎麼看自己的檢驗報告?全血細胞計數(CBC)

撰稿╱林姿伶(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兼任主治醫師)
 
一位45歲男性,健檢報告呈現肝膽功能以及全血細胞計數(CBC)皆為異常。腹超報告呈現肝臟纖維化、脾腫大、慢性胰臟炎,胃鏡報告呈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全血細胞計數(CBC)中,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三系都有減少,其中紅血球為大血球性變化。病史有慢性B肝帶原,雖然自述應酬時才飲酒,但細問之後可知幾乎每日都有大量飲酒,且睡前若無飲酒則有失眠現象。
 
全血細胞計數(CBC)是臨床上常用來檢查病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資訊的檢查,病患抽取血液3ml後,注入紫頭管(K2EDTA),之後由血液自動分析儀檢驗,可列舉出:WBC、RBC、Hb、Hct、Plt、MCV、MCH、MCHC、RDW-SD、RDW-CV等10項檢驗結果。
 
WBC:白血球計數。超過正常值時,會考慮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情形。如果是長期偏高而且沒有感染症狀,或接續的白血球分類檢查異常,則需要考慮是否有白血病的可能。懷孕或使用類固醇(黑藥丸),也是可能造成白血球偏高的原因。如果是病毒感染、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抑或是自體免疫疾病等,則可能使得白血球計數少於正常值。
 
RBC:紅血球計數。臨床上常見略高於正常值的現象(紅血球增多症、多血症),主因多為:脫水、住在高海拔地區、慢性肺病或有抽菸習慣等。臨床上無症狀者可以先觀察、或鼓勵戒菸。地中海型貧血的族群,常因代償現象而有紅血球計數高於正常值的情形。
 
但若增加幅度較大,且男性血色素超過16.5g/dL或Hct>49%、女性血色素超過16 g/dL或Hct >48%,則要小心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真性多血症,Polycythemia vera,PV)。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一種,因為有血栓及不正常出血的風險,需要轉介至血液腫瘤科接受診治。
 
紅血球低於正常值的情況,可能有出血、溶血(如蠶豆症)、製造不足等。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因為紅血球生成素(EPO)製造不足,容易有貧血的現象。另外,像是維生素B12、鐵、葉酸缺乏等,也會使得紅血球製造不足。
 
Hb:血色素。臨床上常用來簡單判斷病人是否有「貧血」的指標,數值約等於紅血球計數的3倍。血色素在紅血球中和氧氣結合,之後被紅血球帶著、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使用,之後再將二氧化碳帶出。成分是由含鐵的血基質和球蛋白結合而成。多血症、脫水、慢性缺氧等情形,會使得血色素超過正常值。反之,缺鐵、出血、白血病、營養不足、懷孕等,會使得數值少於正常值。
 
Hct:血容積。指的是在一定量的血液中含有多少比例的紅血球,數值約會等於血色素的3倍。增加時多因為劇烈運動、脫水、真性多血症等,而懷孕、蠶豆症、白血病等常見血容積減少的情形。在Hct極端偏低時,會考慮血液稀釋的可能性。
 
Plt:血小板計數。人體出血時,血小板擔任的任務就像是堵住破口的磚塊一樣。凝血功能失常時,血小板會在不該凝血的地方產生血栓,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後,該止血的地方反而產生不容易止血的現象、形成不正常的出血。因為COVID-19疫苗的一些罕見副作用,會激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使得血栓形成、消耗血小板,在新聞報導以及診間是非常熱門、常常被提起的話題。
 
血小板的數值通常在中午時最高,身體慢性發炎或脾臟切除過後也常見血小板計數偏高的情形。真性多血症的患者,不只紅血球偏多,白血球、血小板也可能偏高。反之,因疫苗免疫反應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正常血栓、凝血功能失常、嚴重感染症、肝脾腫大、肝硬化、白血病、紫斑症、自體免疫疾病、使用肝素治療、化療的時候,可見血小板數值低下。
 
MCV:平均紅血球容積。貧血時,醫師常用平均紅血球容積的大小來給貧血的類型做分類:大血球性、小血球性、等血球容積性(正球性)。
 
《大血球性貧血》常見於維生素B12、葉酸的缺乏、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等。非常有名的疾病「惡性貧血」,也是屬於大血球性貧血,惡性貧血並不是說因為癌症產生的貧血,而是病人因為自體免疫的問題破壞了胃壁細胞,導致萎縮性胃炎、內在因子缺乏,進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在B12治療可以使用之前,病患幾乎都是必死無疑,所以稱為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致命性貧血)。惡性貧血的患者,胃癌的機會高,會建議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酗酒或長期營養不足者,也會因為維生素B12、葉酸的缺乏,而造成大血球性貧血。除了維生素B12以及葉酸的補充之外,常會鼓勵病患戒酒。
 
《小血球性貧血》常見於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鉛中毒等情形。其他的情況則可能會有: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sideroblastic anemia)、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惡性腫瘤、風濕病等等。可以進一步看MCHC(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來做判斷。
 
《等血球容積性貧血(正球性貧血)》常見的原因是溶血或血液流失。腎臟疾病、骨髓造血疾病、內分泌疾病、遺傳性紅血球細胞膜病變、酵素缺乏、血色素異常等,也都是需要考量的病因。因為接下來需要檢驗網狀紅血球生成指數來推斷骨髓造血情形,所以常轉介給血液腫瘤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若網狀紅血球生成指數高於1.5%,會推測的確是因為溶血或血液流失,使得代償作用快速補充、尚未成熟之網狀紅血球流至周邊血液。網狀紅血球生成指數若是正常或是偏低,則有可能是骨髓功能不全或者是血液惡性疾病等。
 
MCH/MCHC:
.MCH(平均紅血球血紅素量):每個紅血球中所含血色素的平均量
.MCHC(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色素濃度
 
在小血球性貧血時,會進一步區分是「低色素性」或者「單純型」。這時候我們會看MCHC的值低於標準值的時候,會推測為「低色素性」,像是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sideroblastic anemia)、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等。MCHC在標準值內的時候,則推測是由於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惡性腫瘤、風濕病等慢性發炎導致的貧血。
 
RDW-SD/RDW-CV:
.RDW-SD:紅血球分佈寬度-標準差
.RDW-CV:紅血球分佈寬度-變異係數
 
臨床上常直接看RDW-CV(紅血球分佈寬度-變異係數),這數字代表的是紅血球是否大小不一。超過標準值表示紅血球做得不整齊,大大小小的。新生成的、不成熟紅血球體積偏大,所以當變異係數高的時候,我們可以推測有些不成熟的紅血球被釋放到血液中了。
 
《地中海型貧血》若為輕度,紅血球分佈寬度常為正常或稍微偏低。中重度的地中海型貧血族群紅血球分佈寬度則會增加。
《缺鐵性貧血》在MCV(平均紅血球容積)減少之前的缺鐵潛伏期,常可見RDW(紅血球分佈寬度)的增加,可以當作比平均紅血球容積還要敏感的指標。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為大血球性貧血、且紅血球分佈寬度偏高。
《蠶豆症》因為時常溶血、可見等血球容積性貧血且紅血球分佈寬度偏高。
《急性失血》平均紅血球容積為正常、且紅血球分佈寬度也會是正常。
 
檢驗結果需參考病史及其他檢查
其實,光全血細胞計數(CBC)就含有10個指標,而臨床上也常見混合性的情形,如:肝硬化合併酗酒、地中海型貧血合併缺鐵型貧血、尿毒症合併酗酒、風濕病合併缺鐵、蠶豆症合併缺鐵等。全血細胞計數(CBC)可以提供一個方向,不過通常也要同時參考其他的病史以及檢查。
 
比如說,一位肝纖維化的病人有酗酒的病史及大血球性貧血,不會直接讓病人去接受骨髓檢查,而是先檢驗血液中的葉酸、維生素B12,同時也建議戒酒、並視情形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小血球性貧血的婦女若月經量過多,會同時請她至婦產科診治。民眾做健康檢查時,因為抽血時會被要求空腹,因此偶爾可見輕微偏高的紅血球計數,這通常是因為脫水造成,並不需要治療或進一步的檢查,定期追蹤即可。白血球略為偏高也不代表一定是白血病,身體無症狀的細菌感染也會造成這個現象,如果沒有不正常的發燒現象,一樣追蹤即可。當然,如果數值異常至正常上限的1.5倍以上,會建議積極尋找感染源、或諮詢血液專科醫師。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