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出刊日:2013-10-15
返回上一層肝臟--膽固醇製造工廠
膽固醇過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會傷害血管,引起心血管疾病,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膽固醇不全然是因為吃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類、帶殼海鮮類等)而來的,因為從食物中來的膽固醇只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肝臟製造來的。肝臟不管是在膽固醇或脂蛋白(運送膽固醇的載體)的製造或代謝上,都具有重要角色。
諮詢/徐士哲(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肝膽醫學中心主任)
撰稿/黃靜宜
提到膽固醇,多數人印象恐怕是膽固醇過高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最好少吃高油脂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但是膽固醇與肝臟的關係就較少人知了。其實,在肝臟眾多的功能中,製造膽固醇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人體所需的膽固醇中,三分之二是由肝臟製造而來的,從飲食中攝取的膽固醇,其實只佔了三分之一。
身體每天約有一克的膽固醇在進出,一克也就是一千毫克,其中300毫克是飲食而來,700毫克是肝臟製造。
此外,膽固醇的生成有很多來源,不是單從脂肪酸,醣類、蛋白質,也會成為肝臟製造膽固醇的「材料」,透過非常複雜的代謝途徑,如醣類代謝、蛋白質的代謝,最終都可走到膽固醇的合成。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抱怨已經很少吃高膽固醇食物了,但是膽固醇不一定會降下來。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控制飲食了,因為若不控制飲食,膽固醇恐怕只會更高!
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過程
人吃下肉類等食物,先經胃部蠕動攪拌,接著進入十二指腸,經膽汁所含的膽汁酸作用乳化成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再迅速為胰液中的脂肪分解酵素分解成脂肪酸等物質;待來到小腸時,小分子的脂肪酸等脂質便可自由通過細胞膜,三酸甘油脂再於細胞內轉化為「乳糜脂粒」的微小粒子,然後經由血液送到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同時,肝臟也會將部分脂肪合成為膽固醇。
脂蛋白負責運送膽固醇
膽固醇不全然是有害人體的,事實上,人體細胞需要膽固醇,膽固醇是製造細胞膜和荷爾蒙的重要物質。
膽固醇要從血液進出細胞,需靠脂蛋白這個載體運送。脂蛋白有高密度和低密度之分,也是由肝臟所製造,它們會去和膽固醇結合。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簡稱LDL)負責運送膽固醇到各組織,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簡稱HDL)負責將膽固醇帶回肝臟處理。膽固醇其實並無「高密度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之分,不同的脂蛋白所載送的膽固醇成分是一樣的。只是不同密度的脂蛋白,對血管的影響會不一樣,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幫忙把過多的膽固醇帶進細胞裡,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反而會讓血管產生斑塊,造成心血管的問題。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一點?
目前已知,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所以有高血脂的病人,除了控制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也要注意選擇脂肪酸的種類,因為會影響高低密度膽固醇的比例。
不飽和脂肪酸來源-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等。深海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白鯧等。堅果類。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 傷心也傷肝
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造成血管斑塊,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對肝臟而言,則可能引起脂肪肝甚至脂肪性肝炎。過去肝臟領域比較著重的是病毒、酒精或藥物引起的肝炎,但近年來代謝性症候群相關的肝臟疾病逐漸受重視。因為一旦膽固醇過高,通常背後還隱含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血糖、血脂異常、三酸甘油酯過高等,這些都會造成肝內脂肪堆積,有時甚至造成肝細胞受損、發炎的現象。
解決之道還是得從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飲食方面,光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還不夠,在攝取脂肪時,還可以選擇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及纖維質,來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外就是多運動及戒菸。必要時採取藥物治療,像是史他汀類(Statin)的藥物,抑制代謝膽固醇的酵素,讓身體意識到膽固醇已經夠了,不要再多製造了。
膽固醇居高不下 調控機制出問題
有些人不管怎麼控制飲食,也沒有肥胖問題,膽固醇還是居高不下。這多半是調控機制出問題。例如臨床上有一些民眾,20、30歲年紀輕輕,膽固醇就很高,且仔細追問下,家裡其他人也有這個問題,稱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患者有時眼睛周圍會有膽固醇的斑塊,肌腱部位也有膽固醇的堆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因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受器(receptor)有先天異常,造成膽固醇的調控出問題。
此外一些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病症候群、原發膽汁性肝硬化、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也容易伴隨發生高膽固醇。
膽固醇和膽結石的關係?
肝臟也負責膽固醇的排洩。膽固醇經由膽汁排到腸道裡面,一部分從糞便排出體外,一部分透過腸道細胞再回收。部分的膽固醇會轉化成膽鹽,膽固醇和膽鹽的比例,會影響膽汁的組成;膽鹽的比例比較少,膽汁就比較容易結晶,造成膽結石。
不過,這種膽固醇結石,在西方人較多,且造成原因是膽固醇和膽鹽比例的關係,並非膽固醇總量過多所致。膽固醇結石好發族群包括肥胖、脂肪攝取過多、纖維質攝取不足、及雌激素過高。與西方國家相比,國內民眾膽結石較多為色素性結石,跟膽固醇的關聯性較少。
至於色素性結石沒有特定的預防方法。而溶血性疾病、膽道細菌或寄生蟲感染的病患,比較容易有色素性結石,是已知的高危險群。
Q:素食者血中的膽固醇一定比較低嗎?
A:不一定。吃素也會吃到油,尤其若是攝取飽和脂肪性比較高的油,如椰子油、棕櫚油,更會造成膽固醇。此外,光是攝取醣類和蛋白質,體內也會合成膽固醇,所以吃素者膽固醇不一定就會比較低。
Q: 肝功能不好(肝指數過高)、或有B肝或C肝,會影響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功能嗎?
A:原發膽汁性肝硬化的病患常伴隨高膽固醇血症。其他肝病大多嚴重到發生肝衰竭時,才會影響合成膽固醇的功能。
Q:既然大多數的膽固醇來自肝臟自己合成,吃不吃太多膽固醇食物影響不大?
A:雖然膽固醇只有三分之一來自飲食,不過這也是我們所能控制的部份,膽固醇調控機制正常者,靠著嚴格節制飲食,最多可降低三分之一的膽固醇。降膽固醇本來就須全方位著手,除了飲食控制,還應搭配運動,必要時再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