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4期

出刊日:2013-10-15

返回上一層

肝發炎,怎知道?怎預防?

肝臟發炎程度可大可小,從只有些微的病理變化,或是較明顯的發炎狀況,到最嚴重的肝衰竭,都有可能發生。處理的方式依據病況也有所不同,且聽醫師詳細解說。
 
諮詢/王世晞(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臺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胃腸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江敏
 
有B肝帶原的老王對著剛拿到的公司健檢資料發愁,同事老李正好從旁經過。
「老王,臉怎麼皺得像包子一樣?該不會是健檢報告有問題吧?」
「這回報告上說有檢查出e抗原陽性,據說這代表病毒正在活躍中。但我的肝功能指數又是正常的,應該是沒有發炎,這樣不是有點矛盾嗎?」
「哇,這恐怕還是要請專業的醫生來解讀了,你快回診吧,免得錯過治療!」
許多民眾像老王一樣,拿到肝臟健檢報告,卻對內容一頭霧水;尤其搞不清楚肝臟發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肝臟是否發炎,要看肝功能指數是否異常。最廣為大家所知的,就是GOT、GPT (或稱之為AST、ALT) 肝功能指數了。GOT、GPT是肝臟細胞裡的酵素,正常狀態下,是存在細胞中的。無論是病毒作怪、免疫系統攻擊肝臟細胞、喝酒、藥物作用等原因,造成肝臟細胞受傷,原來在細胞內的酵素就會釋放到血液內。因此,我們便能透過抽血的方式,檢驗血液中的酵素濃度,以判定肝臟細胞發炎狀況。
 
至於e抗原(HBeAg),是B型肝炎病毒的產物,當B型肝炎病毒進入到人體時,病毒即會在人體內進行複製、繁殖;這時B型肝炎病毒會分泌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血中e抗原陽性往往表示病毒非常活躍,傳染性高,B型肝炎病毒濃度通常也較高,但不一定代表肝臟正在發炎。
 

肝臟相關血液檢查項目眾多

肝臟相關血液檢查項目很多,其他臨床上常用的還包括:
膽紅素指數(Bilirubin,也稱黃疸指數) :此數值上升的話,可能是膽管阻塞、肝細胞受傷或紅血球破壞過多所造成。可判斷發炎的嚴重程度。
 
白蛋白(Albumin)指數。人體血漿中的白蛋白,是由肝臟製造;若肝臟長期受到損傷,白蛋白的製造會隨之減少。所以,透過白蛋白的檢驗,可了解肝臟受損是屬於急性變化,還是已經出現一段時間。通常肝臟已受損一段時間了,才會從白蛋白指數中反應出來;若為急性變化,一、兩周內,白蛋白指數是難以有明顯改變的。
 
丙麩氨轉肽酶(γ-GT,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ce,又稱為GGT):這是一種分解蛋白質的酵素。γ-GT常用於檢驗膽道系統方面的疾病,也是偵測膽汁鬱積性肝疾病的敏感指標。另外,在大量飲酒後的12至24小時,γ-GT會大量升高;而患有酒精性肝病的人γ-GT也會升高。
 
鹼性磷酸酶(ALP):膽道阻塞及肝有長腫瘤時,此指數會異常升高,不過青春期小孩升高不用過度擔心,跟骨骼正常發育有關。
 
凝血酶原時間(PT):可了解肝臟機能是否正常,若肝臟有急性發作、猛爆性肝炎或演變為肝硬化等,造成肝臟機能損傷,凝血酶原時間就可能會跟著延長。
 
甲型胎兒蛋白(AFP):可檢測肝癌,一旦不正常上升時,便要懷疑是否懷孕或有肝癌生成了。但是,AFP正常也不代表沒有肝癌,因為小型肝癌仍有1/3的人AFP是正常的。因此,完整肝臟檢查除了抽血之外,仍需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
單看GOT、GPT指數變化,只能確定肝臟是否正在發炎,醫師要有效推斷肝臟狀況,會將上述幾種指數配合GOT、GPT同時參考,以判定肝臟發炎程度以及可能的病因,亦或是否有合併腫瘤的存在,才能為未來的治療方針,提供更準確的資訊。
 

肝臟發炎程度有輕有重

肝臟發炎程度可大可小,從只有些微的病理變化,或是較明顯的發炎狀況,到最嚴重的肝衰竭,都有可能發生。肝臟早期或輕微發炎時,甚至一點症狀都沒有,這也是為何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發炎略重一點,可能會出現例如全身痠痛、倦怠、胃口不佳,或者有點輕微發燒的狀況。也正因為這些症狀與感冒相似,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發炎再更嚴重一點,可能會出現小便變濃茶色、眼白泛黃(出現黃疸),全身無力、水腫等,甚至產生腹水。最嚴重的就是猛爆性肝炎,由於肝臟細胞在短期間內大量死亡,大量的酵素也會被釋放出來,GOT、GPT指數常常上千、居高不下。
 
若抽血檢驗,發現肝臟正在發炎,首先,醫師要找出造成發炎的原因。最常見的還是B、C肝炎病毒作怪,其次是因為飲酒、服用某些特殊藥物等。
 
找出原因後,即可依此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若為B、C肝炎,可視病況決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若為喝酒造成,就要戒酒,讓肝臟慢慢恢復正常機能;如為特定藥物造成,則可視狀況,由醫師決定是否停止服用。
 
帶原者與肝炎病毒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戰場上隔著戰線對峙的兩軍。若GOT、GPT正常,代表是「不活動型帶原者」,雖有肝炎病毒存在體內,但肝臟並沒有發炎,帶原者與病毒正處於「和平共存」的狀態,抽血檢驗無異常,臨床上也無症狀。若身體與病毒之間開始作戰,小規模作戰時,指數會微量上升,通常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戰況越激烈,肝細胞受傷越厲害,此時GOT、GPT酵素釋出越多,肝發炎的症狀也會越厲害。
 

e抗原陽性並非治療要件

用藥治療的先決條件是肝臟有發炎的狀況,即使e抗原陽性,但只要肝功能正常時,是毋須用藥治療的。早期檢測是以e抗原的陰性、陽性,表示病毒的活性,現在可進一步偵測病毒濃度,以病毒濃度的高低協助判定是否需治療。根據健保給付標準,需肝功能隔3個月檢查時,數據上升達2倍以上,且病毒濃度達到一定標準,才支付藥物治療的費用。並非所有肝功能有異常時,都需要治療。
 
B型肝炎目前有5種口服藥與注射干擾素可選擇,C型肝炎則是要合併注射干擾素和至少一種口服藥。B型肝炎口服藥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的活動,讓病毒不要「作怪」,但無法徹底清除病毒。且口服藥治療的療程很長,一次即達兩、三年,若在肝臟沒有發炎的狀況下使用,長期下來,反而可能會使病毒產生抗藥性,所以並不建議病患在肝臟發炎指數不高時使用。
 
針劑是干擾素,也需要施打半年至一年,所以使用前仍要謹慎評估。干擾素針劑用於C型肝炎治療較為顯著,治療後可達到幾乎清除病毒(即檢驗無法測出)的效果。但也會產生一些令人困擾的副作用,如倦怠、身體痠痛、胃口不好、發燒如同重感冒發作,或甲狀腺異常與情緒變化,及憂鬱傾向。如病患另有憂鬱症等狀況,需經精神科先評估再行施用,以免憂鬱加重。
 
肝癌有80%是經由慢性肝炎而來,也就是由長期高低程度不等的肝臟發炎,逐漸演進為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所以,「不活動型帶原者」如何維持健康狀態,盡量不引起「兩軍發生衝突」,就相當重要了。
 

健康飲食 正常作息 避免肝臟發炎

要預防發炎,醫生建議,除了定期追蹤接受檢查外,尚且必須維持正常作息、適當運動、盡量吃天然的食物、少攝取過度加工、醃漬等食品、並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禁菸戒酒。其中,民眾對於健康食品迷思最大。健康食品的上市屬於食品規範,並無如同藥物般的嚴格控管及科學療效,不應對療效存有過高期待。
 
至於罹患肝癌的患者中,有5-10%由於基因影響,可能未經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過程,就直接「快速」產生肝癌。因此,有家族史者(例如二等親內在年輕時候即罹患肝癌),未帶原的人最好每年都要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有B、C肝帶原的人則一定至少要每半年進行檢查;肝臟已有硬化跡象者,則每3個月就要檢查一次。
 
Q:肝功能一直不正常,但醫師說暫時還不必用藥,我可以吃保健食品來降低肝功能指數嗎?
A:不建議。因為保健食品並非藥品,沒有明確療效,且添加成分不明,有時反而造成肝臟負擔。
 
Q:據說肝臟發炎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去攻擊肝細胞中的B、C肝病毒所致,那有方法讓人體不要去攻擊肝細胞嗎?
A:目前沒有。可靠的方法是在肝臟發炎體內準備對抗病毒的時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減少病毒量,以減少肝細胞受到攻擊的強度並降低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