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肝硬化嚴重嗎?
返回上一層 當醫師告知肝硬化時,病人常問:我的肝有幾分之幾硬化了?
我的肝硬化是第幾期了?還剩下多久的時間?可不可以把硬化的肝臟切除?......我們將告訴你如何知道肝硬化的嚴重程度。
肝硬化的病變一般是全面性的,也就是說肝臟的每一部份都有差不多程度的變化,所以沒有幾分之幾肝硬化的問題,差別只在纖維化程度的輕微與嚴重之不同而已。
●肝硬化是由肝纖維化開始
肝硬化的形成是先由肝纖維化開始,然後漸漸地纖維化越來越嚴重,才演變到肝硬化,因此肝硬化可以說是比較嚴重的肝纖維化。其實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的病變一般是全面性的,也就是說肝臟的每一部份都有差不多程度的變化,所以沒有幾分之幾肝硬化的問題,差別只在纖維化程度的輕微與嚴重之不同而已。
至於肝纖維化與肝硬化如何分期呢?由肝纖維化到肝硬化的過程,有些方法來評估病情的嚴重性。例如由正常肝、到肝纖維化、再到肝硬化,假如有做肝切片的病理檢查,可以看出病理組織的變化,依纖維化的嚴重度來做較精密的分期。若沒有切片檢查,可由超音波檢查來做大致的分類。
若用上述方法診斷出已經進入肝硬化了,則可以用臨床的一些指標來作病情的分期。所以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的分期方法,包括病理分期、超音波檢查分期、及臨床分期等三項。
●如何從肝切片判斷
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肝臟組織病理切片的纖維組織分布情形。
由正常到肝硬化分為F0、F1、F2、F3、F4等五期:
F0為正常肝組織。
F1為輕度纖維化。
F2為中度纖維化。
F3為重度纖維化。
F4為纖維組織已圍成一圈一圈,此時病理上就診斷為肝硬化了。
●如何從超音波檢查判斷
很多民眾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後,除了「正常」或「肝硬化」兩種診斷外,也會聽到醫師診斷為「肝實質病變」,也有的說是「瀰漫性肝病變」。「肝實質病變」一般就是指肝纖維化,但是超音波無法像病理切片一樣再細分等級。而「瀰漫性肝病變」這個名詞除了可以指肝纖維化外,有時還用來指一些全面性病變,如脂肪肝,或某些浸潤性的炎症或惡性癌。
一般來說,正常肝臟在超音波下的回音亮點,其亮度、大小比較均勻,表面看起來也是平的;如果是有肝纖維化(肝實質病變),肝臟回音亮點的亮度、大小可能會有不均勻的情形,這時醫師會跟你說肝臟「稍微粗粗」。肝硬化時,此種不均勻的情況更明顯,也就是「肝臟粗粗」,而且肝臟表面也可能凹凸不平。 但是「粗粗」絕不是只有表面而已,而是內外都「粗」。
用超音波診斷是否有肝纖維化,會遇到一些不易區分或診斷的情形,也就是說要判斷正常、肝實質病變或肝硬化,有時是需要依靠檢查者的經驗,當然跟檢查儀器也有相關。所以在診斷是否有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是硬化的程度時,還需要配合其他檢查(如切片檢查、同位素檢查、抽血檢查等),由醫師作綜合判讀。
●如何從臨床表現判斷
當由病理檢查、超音波檢查、或由臨床症狀及表現,已診斷為肝硬化時,其嚴重程度一般常用以下分類法來區分:
Child氏分類法
臨床上,肝硬化最常使用Child氏分類法,也就是依照病人肝臟機能的變化分為A、B、C三期,而A期大多屬於「肝硬化初期」,C期就是指肝硬化程度比較嚴重,一般而言就是「肝硬化末期」。
Child氏分類法是依據下列五個項目的綜合評分來分類的:血中白蛋白的濃度、凝血酶原時間、血中膽紅素值、肝昏迷、腹水。
代償功能良窳
臨床上還有另一種分類法,直接區分為「代償良好型肝硬化」及「代償不良型肝硬化」兩種。如果出現肝硬化的合併症,如:腹水、肝昏迷、黃疸等,就屬於「代償不良型肝硬化」,如果沒有症狀就屬於「代償良好型肝硬化」。一般Child氏A期多是代償良好型肝硬化,而B、C期多已代償不良了。
肝硬化屬於Child氏A期的患者,雖然沒有腹水症狀,但卻可能已經有肝硬化的併發症-食道靜脈瘤,如果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就有可能會出現肝昏迷,所以仍應小心追蹤,不可不慎。
●肝硬化是漸進式發展--慢性肝炎為主因
以往因為超音波檢查不普及,加上肝臟沒有神經,肝硬化了也沒有感覺,往往等到出現腹水、黃疸甚至吐血等症狀,檢查之後才知道已經肝硬化,甚至已經是肝硬化末期了,所以一般人只要聽到肝硬化,就直覺時間不多,且誤認肝硬化是突然之間形成的。
其實,肝硬化是漸進性的,並非一夜之間形成,同時也不是所有的肝病都會造成肝硬化。在台灣,肝硬化絕大部分是長期、慢性的肝炎所造成的(如慢性B型、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反而急性肝炎復原之後(不論是任何種類的病毒性肝炎,或是急性藥物性肝炎),肝臟大都能完全恢復正常結構,不會造成肝硬化。甚至猛爆性肝炎的患者,只要發病前沒有肝硬化,在肝臟恢復正常後,也不會造成肝硬化。
●肝發炎程度--決定肝硬化進展
如果肝臟一直處在發炎狀態,也就是肝臟細胞不斷地被傷害,那麼纖維化也就會持續進行,到一個程度後就會進展到肝硬化而影響肝臟功能。
肝硬化與肝纖維化一樣,只要肝臟不繼續受到發炎的傷害,就不容易繼續惡化,所以臨床上還可以依照肝功能指數將肝硬化分為二種,即「活動性肝硬化」及「不活動性肝硬化」。
不活動性肝硬化就是指臨床上、超音波檢查、或肝臟切片診斷為肝硬化者,其肝臟發炎指數GOT、GPT都正常,這種病人其肝硬化的進展速度較慢或停止。相反的,活動性肝硬化則是指肝臟組織仍繼續在發炎,抽血檢查肝發炎指數仍然升高,這類的肝硬化因為肝臟細胞仍然持續受到傷害,纖維化也不斷持續進行,所以比較容易繼續進展,甚至演變為代償不良型肝硬化,而出現腹水、黃疸等併發症。
因為肝炎活動性的不同,有人可能一輩子都停留在肝纖維化,但也有人一下子就變成了肝硬化。所以發炎的程度和時間是決定肝硬化的重要因素。
●控制併發症 病情可改善
肝硬化並不是絕症,雖然目前肝硬化還沒有很好的方法可以讓肝臟再度軟化回來,但是肝硬化的程度是可以控制或改善的,例如:初期肝硬化的病人,可能因為發生如食道靜脈瘤破裂等併發症而進展成肝硬化中期、甚至末期,但是如果這些併發症獲得適當的處理,病情就可能獲得改善,肝硬化的Child分期可能會回復,所以並非完全不可逆。
- 代償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因為沒有出現肝硬化的併發症,所以只要配合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必要時針對肝炎接受治療,以減緩肝臟纖維化的進展。代償不良型的肝硬化患者,因為出現的併發症較多,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併發症接受不同的治療,例如有食道靜脈瘤就應請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受預防性的靜脈瘤結紮,以防止破裂出血的可能性。
- 出現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除了可能需要限制水分及鹽分的攝取外,還需要配合服用利尿劑,以排除水分。如果白蛋白值太低,還需要補充白蛋白,必要時還要「放水」,也就是將腹水引流至體外,以減輕腹部的不適。
- 如果已經出現肝昏迷的併發症,就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還需要配合藥物將體內的毒素排出,此外還要改善引發肝昏迷的因素,如食道靜脈瘤出血、敗血症、電解質不平衡等,待這些誘發因素控制住了,肝昏迷的情況也可能跟著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