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改名為代謝性脂肪肝病|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據統計,全世界人口約有32%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預估若帶入代謝性脂肪肝病,全球將會有39%的人口符合該診斷,受影響的人口將大幅增加,而且根據研究,符合代謝異常的脂肪肝患者,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兩倍、因心血管疾病而造成的死亡風險增加44%、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33%,都大幅增加。
 
於是在2020年,各國的肝膽科專家經過多次討論以及投票,正式提出以「代謝性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取代原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舊兩種名稱最大的不同在於,診斷條件從排他性(exclusion)變成涵蓋性(inclusion)。只要有脂肪肝加上以下任一條件,就可診斷代謝性脂肪肝病,包括:
一、體重過重(BMI≧23 kg/m2)
二、第二型糖尿病
三、具有兩項代謝異常的證據,包括腰圍超標、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降低、糖尿病前期、胰島素抗性過高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上升等(如下表)。其中C反應蛋白是人體肝臟細胞所產生的特殊蛋白,是一種發炎反應的指標;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高敏感性CRP檢查用來評估健康者其未來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個獨立且是有效的預測指標。
 
簡而言之,有脂肪肝,加上以上三點其中之一,即符合代謝性脂肪肝病,酒精是否攝取過量已不再是診斷項目之一。至於飲酒量大又有脂肪肝的人,因與代謝性脂肪肝病的診斷仍有一些重疊之處,究竟是要直接歸入酒精性肝病還是要以代謝性脂肪肝病合併酒精性肝病(雙重肝病)來做分類,目前還未有定論。
 
因為對脂肪肝病有了不同以往的見解與進步,醫界藉由更名一途,希望對脂肪肝的診斷從「排他」轉換到「涵蓋」,這不僅僅是以病人為主軸的思考,更是肝病治療的一大里程碑,希望藉由名稱喚起更多民眾重視,從一些代謝指標出現異常就應該積極預防,別讓脂肪肝走向脂肪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撰稿╱劉泮甫(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