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出刊日:2011-10-15
返回上一層吃藥當作吃補 小心傷肝
台灣人愛吃藥,但用藥不當,不但沒有恢復身體健康,反而可能讓肝中毒。哪些藥容易傷害肝臟?該怎麼正確用藥?且看專家解析。
諮詢/李嘉哲(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粘曉菁(本會醫療部主任、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邱玉珍
台灣人很喜歡吃藥,殊不知,無論是口服、塗抹或是注射,西藥、中藥、草藥或保健食品,其代謝過程都和肝臟有關,如果使用不當,其毒性反而可能傷害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臟,造成肝臟中毒。
為什麼吃藥會傷肝?
藥物無論是口服或靜脈注射,大多屬於脂溶性,才能穿過同為脂肪性質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作用。但是這些脂溶性藥物進入肝細胞之後,必須經過代謝,轉變成水溶性、無毒性的去活化物質,才易於排洩出體外。
若吃進去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干擾了肝臟內負責代謝解毒的酵素功能,讓代謝中間產物無法順利變成無毒物質排出,則會反而毒害肝臟。
正確服藥 定期肝檢查
根據國外統計,曾被通報會引起肝毒性的藥物相當多,目前至少900種以上的藥物可能有肝毒性的副作用。另外,國外有報告指出,某些保健食品可能引起肝毒性,像維生素A、諾麗果、綠茶萃取物,或是一些強調天然中草藥的健康食品,也可能產生肝毒性或猛爆性肝炎。
但在醫師處方下適時使用合法藥物,造成肝損傷的個案數相對於用藥人數是相當少的,只要配合醫師使用正確劑量,絕大多數人沒有傷肝的疑慮。
然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臨床上也曾有些體質特殊的病人,即使藥量減少或用藥時間延長,仍出現肝功能異常,所幸大多馬上停藥後肝功能即可恢復正常。因此,除了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藥物與保健食品外,用藥期間應定期監控肝功能變化。
急性藥物性肝炎 症狀類似病毒性肝炎
藥物性肝炎通常沒有症狀,但如果產生急性藥物性肝炎,則病人發作的症狀,與病毒性肝炎的症狀類似,常有倦怠、乏力、噁心、嘔吐、腹痛、皮膚泛黃、茶色尿等,其血清肝生化檢查的ALT(即GPT)與AST(即GOT)常可升高至數百,甚至數千。
藥物性肝炎的死亡率為6.5%,年紀大於50歲、有過敏史、腎功能異常與體重不足、營養不良者為產生藥物性肝炎的危機因子;另外女性同胞、酒癮者或B型肝炎帶原者,也較易發生藥物性肝炎。
由於藥物性肝炎不容易診斷,必須排除其他肝病的可能性,並參酌病人的病癥與用藥關係等。民眾若懷疑自已有肝毒性,最好到醫院找肝膽腸胃科專家進一步確認。大多數急性藥物性肝炎病人,若發覺得早,在未發生嚴重肝病前停藥,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均能在三個月內恢復正常的肝功能。
◎不傷肝的九大用藥原則
- 沒有必要不要隨便亂吃藥,即使是健康食品也一樣。
- 依醫師處方用藥,不要自行到藥房買非處方用藥服用。
- 遵從醫囑服藥,一次吃多少劑量,間隔多久服用。
- 減少藥物使用的種類,以免發生交互作用。所有藥物最好精簡,種類愈少愈好。
- 酒精會加速藥物代謝,用藥期間最好少喝酒。
- 就醫時要告訴醫師,目前在服用哪些藥物包括中藥、西藥、草藥或健康食品。
- 有任何肝病一定要告訴醫師,因為肝病會增加藥物損傷肝的機率。
- 用藥後如感覺不舒服時,要趕快看醫師。
- 若長期用藥,最好每三個月抽血檢驗肝指數。治療結核菌,通常病患服藥二至四周就要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
〔Q&A〕
Q:口服藥會傷肝,外用藥不會傷肝嗎?
A:不一定。國外曾有報告指出,患者擦Votaren Gel止痛藥膏後,引發猛爆性肝炎死亡。雖然外用藥膏只作用在局部,仍可能經由皮膚或黏膜滲透至微血管,經身體循環進入肝臟,引發肝炎。不過,民眾只要保持警覺心也不要太過恐慌,如有B、C肝、酒精性肝炎或是免疫疾病的人,使用外用止痛藥劑時,最好先跟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