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6期

出刊日:2019-04-15

返回上一層

神經外科5問 曾漢民教授 專業解答

曾漢民 教授

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
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外科研究員、加州聖地牙哥大學醫學工程學系研究員、亞利桑那州Barrow神經外科中心研究員。曾任臺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神經腫瘤學、神經脊髓腫瘤手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顱顏面腫瘤手術。
 
整理/鍾碧芳
 
Q:
健檢發現沒有破裂的腦動脈瘤,該不該處理呢?
A:
從健康檢查中發現的腦動脈瘤,通常都很小顆,約只有2?3mm,這樣大小的動脈瘤像是水泡樣。目前醫界的共識是,小於5mm的動脈瘤只需要每年定期追蹤。一旦從核磁共振中發現有小顆的動脈瘤時,標準診斷流程會進一步安排CT angiography(CTA)血管攝影,從CTA的3D影像中確認動脈瘤的大小與形狀。
 
有些小顆的動脈瘤成因與大顆動脈瘤不太一樣,推估可能只是血管外面那層膜的不正常突起,而大顆的動脈瘤則是有肌肉層的。因此小顆動脈瘤的治療不易,故只需定期觀察就好。況且,小顆動脈瘤很少會破掉,一般會破的大都大於5mm,需要迫切處理。
 
Q:
經常頭痛是腦瘤的警訊嗎?
A:
頭痛並非腦瘤的典型症狀,且會造成頭痛的原因很多,例如壓力性頭痛,痛的時間點通常在下午;而血管的不正常擴張(如偏頭痛)也很常見,它是腦內控制血管擴張的化學物質訊息出了問題,而引起頭痛,這種痛會是一陣一陣或跳躍式的。
 
因為腦壓過高所造成的頭痛又不太一樣,這類型頭痛大部分會持續整天都痛,尤其在早上天亮起床時,體內水份尚未排出,腦中積存過多水分,就會出現頭痛、常帶有嘔吐現象,且嘔吐的方式為噴射狀,但這種因腦壓高致頭痛的病患較少。
 
反觀腦瘤的病患,臨床觀察反而有些是認知障礙或會視力模糊、反應不好、神情呆滯,又或者有手腳無力、單側肢體不協調、複視、視野缺損,甚至是成年人無緣無故的癲癇等,再檢查出是腦瘤。此外,臨床經驗上,若聽力突然變差,經過治療又沒得到效果,也有可能是聽神經瘤所造成。
 
如果是腦下垂體腫瘤,有些病患確實會有頭痛、視野等問題,也有些為荷爾蒙偏低,因此病患臉色會相當慘白,肉眼就能辨視。在類固醇激素分泌過多時,症狀則為變胖、有水牛肩、皮膚紅腫、腹部有妊娠紋等。當鼻子大、嘴唇厚時,可能是肢端肥大症。
 
Q:
曾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為何幾年後又復發?這種腫瘤會一直復發嗎?
A:
腦下垂體腫瘤經過完全切除後,復發的機率相當低。一般建議在動完手術約3?4個月之後,要再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以確認手術效果。
 
所有的腦下垂體腫瘤,要兩週後確認荷爾蒙指數是否正常(可能仍過高或偏低),若是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腫瘤,因生長激素的半衰期很短,開完刀後,當天就能確認生長激素指數有無下降。
 
一般來說,腦下垂體腫瘤在動完手術後,一定會再次檢視治療效果。如果經過3、4個月後,核磁共振檢查並未發現有腫瘤跡象時,復發機率就很低,否則若沒有清乾淨的話,復發機率就高。也就是說,若是在短時間內復發,通常是手術沒有拿乾淨,但清乾淨者若經過5、6年又發現有腫瘤時,就可能是復發。
 
Q:
良性的腦膜瘤有可能變成惡性的嗎? 
A:
理論上不會。良性腦膜瘤轉成惡性的機會很低,但有研究發現,放射線可能會產生突變,使腦膜瘤從良性變成惡性。部分長在腦深部的腦膜瘤不建議開刀時,改放射手術(如:珈瑪刀、電腦刀),確實發現有些良性轉為惡性,不過機率極低。
 
Q:
癌症一旦轉移到腦部,還有治療希望嗎?
A:癌症中最常見轉移到腦部者為肺癌及乳癌,但現在醫學精進,癌症腦轉移的控制成效頗好。如果有轉移,通常大於2.2公分的腫瘤會直接開刀取出再輔以放射治療,而小於2.2公分的腫瘤則可直接用放射手術如珈瑪刀、電腦刀來控制。

以目前放射線手術治療效果來看,腫瘤的多寡不會影響治療效果,例如1顆或5顆的效果幾乎一致。不過,仍建議儘量不做大範圍的治療,以避免傷及腦部的其他功能。
 
至於因肝癌及黑色素細胞瘤都有出血的特性,因此當這兩種腫瘤轉移到腦部時,治療相對麻煩。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