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6期

出刊日:2019-04-15

返回上一層

復健科4問 郭正雅醫師 專業解答

郭正雅 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洛斯克復健醫院進修、密西根州立大學徒手治療結業。中華民國復健科專科醫師、針灸專科醫師。現任臺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急慢性疼痛、神經動能療法、肌肉能量技術、增生療法、超音波檢查及注射。
 
Q:
網球肘很久都好不了,怎麼辦?
A:網球肘(手肘外側骨凸疼痛)的主體是伸腕肌肌腱炎,拿東西或扭毛巾的時候會痛,疼痛範圍可延伸到上下臂。可能併有肌腱撕裂傷、韌帶損傷、神經壓迫、甚至小小的撕裂性骨折。成因是「手腕」重複做向手背伸展的動作,拉扯到附著在手肘的肌腱,常因肩胛骨週遭肌力不足加劇。
 
治療首重避免手腕反覆伸曲或負擔過重,並在專業人員指導後做伸展及特定肌力訓練。可以嘗試超音波治療、徒手治療,熱敷患部、從近端往遠端按摩前臂背側肌肉。可配戴網球肘專用護帶,綁在手肘外側骨凸往下大約8公分處,以減少肌腱承受的應力。或考慮震波治療或注射增生療法,兩者都有醫學證據支持其組織再生修復的療效。因為是伸腕肌腱的問題,所以手肘可以自由活動。
 
Q:
媽媽手跟腕隧道症候群,一樣嗎?
A:
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媽媽手」是位於大拇指側手腕的肌腱滑膜炎,疼痛可從局部蔓延到大拇指背側及前臂,拇指伸展及手腕的活動會引起劇烈疼痛,是因為過度使用大拇指或是長期維持腕部不當姿勢引起的,如單手拿重物、打字、握筆、滑手機、手洗衣服、洗碗、擠奶、擰毛巾、使用園藝剪刀等。確診後,手部需要休息、改變習慣動作(拇指貼著食指做事情,不要分開)、使用暫時性副木固定、伸展運動、肌力訓練、接受超音波治療、徒手治療、注射增生治療等。
 
「腕隧道症候群」則是手腕韌帶增厚或是腕骨移位造成正中神經壓迫腫脹,造成前三指半(拇指到無名指的一半)及掌面麻痛,常常半夜會麻醒。嚴重時手指會無力,拿不住東西。確診後可以做前臂手指屈肌放鬆、夜間使用固定副木、超音波治療、徒手治療、增生治療或考慮微創手術。
Q:
拇趾外翻,好痛走不久,怎麼辦?
A:
首選治療是足底肌力訓練,來重塑縱足弓跟橫足弓的支持度,拇趾外翻的疼痛及角度均會改善。
  以下介紹三種足底肌力訓練方法:
  (1)    縮足運動:赤腳踩地,腳趾平放,將足跟及趾掌關節(前足掌肉墊的位置)往足弓中間集中,注意腳趾不可出力捲起,外觀看起來只有腳板微微縮起來一點。(如圖所示)
  (2)    腳趾撐開運動:腳跟及前足掌穩穩踩地,用力伸展並撐開五趾,接著小趾往外側抓地,拇趾往內側抓地,很像用腳彈鋼琴。
  (3)    大拇趾外展運動:腳踩穩,大拇趾出力外展(水平遠離二趾),可以用桌腳或彈力帶擋著增加阻力。
 
肌力訓練需維持1~3個月才會見效,站著做更佳。萬一韌帶鬆弛、足弓塌陷太嚴重,合併足跟外翻、脛骨內旋、膝蓋疼痛,需要使用足弓支撐鞋墊來延緩進程。
 
急性發炎時如使用護具可能有稍微止痛的效果,但治標不治本。應避免穿高跟鞋或是楦頭窄的鞋子。如果劇烈疼痛無法以保守治療緩解,或是拇趾外翻角度嚴重(大於40度)影響生活,就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預後良好。
 
Q:
如何預防腳踝反覆扭傷?
A:
踝關節扭傷常造成腳踝前外側韌帶鬆弛或撕裂傷、神經受損,導致本體感覺及肌力下降,踝關節骨頭排列不正,容易反覆扭傷。緩解方法:
  (1)    腳踝動態穩定肌訓練:前腳板的外側(小拇趾根部)抵著牆壁做外旋動作,讓小腿外側肌肉有酸酸的感覺,維持10秒重複10次,一天3回。
  (2)    弓箭步,後腳腳跟著地,拉筋放鬆小腿肚,每次至少15秒。
  (3)    單腳站15秒,再「閉眼」單腳站,穩定後進階站在枕頭、平衡板或平衡半球上訓練。
  (4)    超音波治療受損韌帶、徒手治療復位關節、增生療法修復韌帶、神經及關節炎。
  (5)    使用鞋墊支撐塌陷的足弓或高弓足、善用肌貼及護具穩定腳踝。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